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勁爆內幕:EOS創始人ByteMaster優酷直播專訪

勁爆內幕:EOS創始人ByteMaster優酷直播專訪

* EOS創始人BM接受Ivan直播專訪

EOS生父Dan Larimer(人稱BM,Byte Master)做客為你講述EOS、Cardano、Ethereum、Steemit、DPoS、加密貨幣的「泡沫」和未來等話題。就在Youtube上。清帥的瑞典小伙Ivan出台採訪。

採訪日期2月8日,雖然不是炙手發燙,但也算新鮮熱乎。

文中灰字為譯者註解,為的是既能潤滑你的理解,又不影響你吃字的速度。猴急的小夥伴可以架梯子出去欣賞原版對話,視頻鏈接附在文末。

第一段

問1:歡迎Dan Larimer,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如何與計算機科學和編程結緣的?

BM:我小學開始編程,是父親教我的,我們全家都用Mac系統,而且一直用。中學開始我對編程感興趣,後來去佛吉尼亞理工學院讀計算機專業,三年後畢業。

· · ·

問2:我們年輕時,一些人在踢球,一些人在泡妞,可為什麼你偏偏對編程技術情有獨鍾?

BM:創造新的東西和解決現有問題是我真正感興趣的兩件事。

我爸曾試著教我電氣工程方面的東西,但那要用很多電線,於是這就變成一個很燒錢的項目,實驗成本動不動就高到不可測,但編程就不一樣,在我眼裡編程是最有效率的創新方式。

· · ·

問3:剛開始編程的時候,你做的是什麼項目?

BM:我剛開始做的是一款星際迷航的射擊類遊戲,我爸和我一起做的。到高中時,我做過幾款冒險類遊戲,還有俄羅斯方塊,後來我開始設計無人駕駛系統。

我在ACIC(美國陸軍能力集成中心)當過實習生,後來進入雷錫昂公司(美國最大的電子器械公司之一),在這兩家單位參與過一些無人飛行器和無人汽車項目。

大學時,我開始探索虛擬現實領域,試著通過虛擬環境實現協作通信,那時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同步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虛擬環境。那時我不停地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懷揣這股衝勁,我一直想做自己的公司,而不僅僅是當個打工仔。

· · ·

問4:你多大年紀?

答:35歲。

· · ·

問5:和我們說說你從畢業後到發現加密貨幣這段時間的經歷吧。

BM:2007年前後,我發現人們常常會感覺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比如人們會想:為什麼我不能讓所有人都明白那些「我明白了的事情」?於是就很煩,但我開始想辦法。

我想能不能做個網站,讓人們把討論的東西放到這個網站上,促成人與人之間達成共識。

那段時間,我認識了羅恩.保羅(美國一位的自由派老議員,三次美國總統候選人,《終結美聯儲》一書作者),並且學到到我們國家經濟和貨幣中的結構性問題,還接觸到了奧地利學派(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代表)。

實際上,那時我就已經開始探索自由主義之路了,我想獲得一些技能,可以讓自由市場來保障我們自己的自由和財產。

我認為如果要讓暴政或暴力消失,那我們就得再找一條路,這條路必須完全基於人與人之間的自願協作

而現在保障我們自由和財產的,是我們的政府,更準確地說,我們不得不指望他們來保護我們。

我意識到,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要務是我們必須從政府手裡奪回貨幣。因為貨幣是國家管理者們控制我們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我想做一種數字貨幣,於是就上網找,結果一頭撞見比特幣,那是2009年,比特幣剛剛出現的時候。

當時我就被比特幣的完美震驚到了,並且確信它就是我要找的東西。所以我就整天研究它,我泡比特幣論壇,和中本聰討論……不亦樂乎。

· · ·

問6:你是如何發現比特幣的?

BM:我用Google搜索「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系統」,當場就發現了它。比特幣並不是我從新聞里看出來的,只是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順手發現了它。

· · ·

問7:你和中本聰在論壇上有過溝通?

BM:是的。

2010年開始,我就特別擔心比特幣的可延展性和冗餘問題,又如:交易確認需要多久?交易費用會有多高?

說實話,我隔著屏幕就能清楚地看見:比特幣絕不可能被用於小微支付。現在來看,這些預測都已經應驗。

· · ·

問8:你是否嘗試做你自己的系統,有沒有試著讓比特幣社區相信你能把比特幣帶往更好的方向?

BM:那段時間我並沒有全職投入加密貨幣行業,我還要賺錢吃飯,所以我只把這當成愛好,試著做了自己的區塊鏈並且運行它,這樣我可以把一些概念學得更好。

直到2013年我才全職挺進區塊鏈行業,一開始做比特股(Bitshare),這是為了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門頭溝(Mt Gox,人類歷史上丟幣最多的交易所)事件後,他們的賬戶被凍結。我意識到法幣交易所能夠讓人們帶著錢自由進出,而加密貨幣的交易所就偏偏不行,所以我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不知不覺中,我就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但這個領域的問題是比特幣根本解決不了的。因為我們需要極短的區塊間隔時間(比如1-3秒,而比特幣是10分鐘左右);我們需要極低的空塊率(比特幣常常會有空白區塊,詳見我們專欄文章)。為了增強實用性,還得把比特幣從地址系統硬扭成為賬戶系統……

所以,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改變比特幣社區的理念,因為真正的解決方案與當前的比特幣相比,那是天壤之別。與此同時,比特幣背後的思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像只螞蟻一樣不可能撼動這棵樹。

· · ·

問9:你如何找到你的團隊?

BM:那時我試著在bitcointalk.org上闡述我的觀點,於是就激起討論,我聯繫了Adam Levine(搖滾歌手),他把我介紹給其他牛人,像Charles Hoskinson(數學家,科技創業者),我們一起研究比特幣白皮書,然後湊了50萬美元創立公司,去實現Bitshare背後的思想。

之後的經歷,就像滾雪球一樣。

我們開始組織會議,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幫我們, 特別熱情地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在這樣的公開討論中,我們的團隊自然而然地冒了出來。

· · ·

問10:好,現在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000人在看我們直播了。Bitshare是你參與加密數字貨幣後的第一個項目,很多人和你一樣,也想做類似Bitshare的系統,但他們都沒有做成,那你認為這個項目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BM:Bitshare是一個橫跨幾乎所有領域的東西,從法律到政治,從哲學到科技,從社區治理到可用性,我們必須解決一連串問題。

那時,世界上只有三種幣:比特幣、克隆比特幣的幣以及瑞波幣(Ripple),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區塊鏈應用,所以也更多經驗可以借鑒。

Bitshare有過兩個版本。

第一版發佈於2014年,這個版本的區塊間隔是10秒,但在可用性方面有很多不足,因為我仍然沿用比特幣的一些思想,比如UTXO。我也用過類似比特幣的資料庫技術,這就導致性能不太好。

不到六個月我就發現,這一版並不能跑任何實際應用,所以我就坐下來重新設計架構,我想新架構必須基於一種新的狀態機模型,而這種模型必須與比特幣的UTXO完全不同。

這種新架構必須把所有東西載進內存,而非涮完一遍後裝進資料庫。

2015年6月前後,我們發布了石墨烯工具組,在此基礎上建立的Bitshare2.0是第一個間隔時間只有3秒的區塊鏈,每秒支持1萬筆交易,這也證明了在分散式環境下能實現我們原本設想的高性能。

我們第一次獲得了成功。但我認為,相比於基礎技術上收穫的經驗,我們在政治經濟上收穫的思考才更有意義。

第二段

問11:很多人都說POW耗電驚人,甚至要建很多電站,這樣消耗的能源會遠超我們的產能。

但是Andreas Antonopoulos(幣圈名人,比特幣早期佈道者)卻說:POW有很多問題,比如說算力多者權力大,但POW卻是唯一對得起你消耗資源的共識演算法(即一分辛勞一分回報)。

對於這些眾說紛紜,BM你怎麼看?

BM:POW是種「誰力氣大誰說話」(might makes right)的演算法,人們傾向消耗最多的資源以控制全網,這種競爭要求經年累月地投入能源,於是勢必形成礦池。

而最終幾家大礦池決定打包哪些交易,同時也是他們決定著不打包哪些交易。所以說,我們的交易本質上是遞給這些大礦池審查的。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安全不是一個單維度問題,它至少涉及三方面:

1)是否有人能輕易修改規則?

2)是否有人能對抗審查?

3)是否有人會強行硬分叉?

這些問題看起來相互關聯,但解決起來卻完全獨立,因為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東西來保障。

POW下,保障區塊安全的方法是大規模複製,並向全網公開。每個人都遵守同樣的規則,任何人都能驗證區塊,同時每個區塊都按規則生產,所以即使全網只有一名區塊生產者,依然能夠玩得轉。

可這種模式的軟肋在審查環節:一些人總是手握事實上的審查權,我們看一眼POW礦池就會發現:實際上只有3-4個礦池有權審查交易。

圖2 狗年初一 全球算力分布

數據來源:https://btc.com/stats/pool

而DPOS則不同,如果有人想扭曲事實,他得同時向21個節點行賄,而這些節點由系統隨機排序,這使得賄賂成功的可能性低到0。

DPOS仍然按規則生產區塊,並且區塊信息全公開,這些節點無法改變規則,因為有數以千計的全節點時刻都在驗證交易。

所以說:

Security is not a one-dimensional concept. It"s not about the cost that goes into it. In fact, you want the best security for the least cost for things to be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安全性不是一個單維度的概念,這和我們投入的成本無關,事實上你要的是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好的安全,並使得整套系統在經濟上能持續運作。

另外,POW還有一個弱點,就是當幣價暴跌70%時,挖礦將不再有利潤、甚至虧本,此時原有的激勵制度會變味。

Ivan總結:POW雖然久經考驗,但它依然具有中心化的特質,所以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從POW轉變為POS。

· · ·

問12:你在開發Bitshare上投入那麼多時間和精力,那是什麼最終讓你離開Bitshare?

BM:兩個原因。

第一,錢燒完了。為了開發石墨烯工具箱,我們掏光了家底,最終雖然開發成功,但還要不斷升級,不斷投錢。

第二,我們引入了「工作者提議」(Worker Proposals)的理念:這使得社區掌握越來越多的決定權,比如社區有權決定是否通過投票籌款,是否停止通脹,是否停止為新項目募集資金等等。

那時我沒有工作,可是嘴巴需要吃飯,為了繼續開發,我只能出售自己的股份,所以我的持股比例越來越少,話份也越來越輕,但即使這樣,我依然繼續開發,埋頭打磨產品。

這時我意識到,開發者和社區的激勵因素並不一致

而且,Bitshare在市場營銷方面也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時的我無法解決的。比如,如何向普通人展示一個區塊鏈?如何讓人們源源不斷地跑來註冊?

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重建底層架構。於是,我決定離開Bitshare,重新投入另一個項目:Steemit

Steemit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網路(類似於能賺錢的博客),當時我想用它來解決一個問題,即:降低人們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門檻。

我曾試著讓新用戶使用Bitshare,但Bitshare的宣傳文案卻似乎在說:嘿,你快把錢給我們吧,我們幫你投到高風險的加密貨幣中去吧。

對普通人來說,一開始學加密數字貨幣是很不容易。我們得這樣教育很多零基礎的人:聽好,你得先去學比特幣,然後去買幣,接著把幣轉去交易所,最後轉成其他幣……

普通人聽到這裡腿會發抖,於是我想削平普通人的入行門檻。

另一方面,我認識到一個事實:人類的勞動是有價值的,就像POW挖礦也同樣有價值一樣。於是我在想,要做成Steemit,讓人們相信一件事就行,即:只要人們投入自己的時間就能賺到錢,就像他們投入自己的錢能賺到錢那樣。

但是,為了做Steemit,我還得解決另一個問題:手續費。因為沒有人願意為點贊或轉發之類的小動作付費,可在這件事情的另一頭,內容生產者卻投入了時間,他們必須掙到錢。

怎麼辦?

Steemit的理念是以寫博客的方式挖礦(mind by blogging),寫博客的人和比特幣礦工一樣,都有資格從勞動中獲得收入——這將產生數以百億美元的勞動收入。

這些錢用去獎勵內容生產者,與此同時,必須建一個超大規模的分散式系統,用來消費這些內容,為這些內容提供資金,形成一種生態。

現在的Bitshare採用「工作者提議」(Worker Proposals),人們可以投票決定是否資助開發者去做哪個項目,但在現有技術架構下,很難產生真正有價值的提議。

這種花費並不是強制性的,當一部分人決定削減開支,這些人就會把代幣存起來,但他們很難弄明白「為了明天賺錢,今天必須花錢」的道理。

而另一撥人則反對通脹,他們是通縮派,為了壯大整個系統,他們認為應該不斷地往生態系統里砸錢。

所以,Steemit一方面引入強制性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安排了強制性的支出、同時又設計了大規模的去中心化預算。

· · ·

問13:談談你對社交網路的認識。

BM:社交網路屬於每個人,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內容,每個人都有權對這些內容評頭論足,社交網路在生產內容的同時會獎勵內容生產者,生產的內容能被Google搜索到,從而產生網路效應。

這能從根本上鼓勵人們去註冊和使用,因為現在的宣傳文案已經變成這樣:別給我們錢了,趕緊註冊吧,把你自己的生活告訴我們,這樣你就能賺到錢了

換句話說,你現在在其他社交平台上發的那些微博並不能獲得收入,但你只要把這些微博和博客移到Steemit上,就能賺到錢。

於是Steemit立馬流行起來,男女老少都自動變成Steemit的用戶。

Ivan:是的,比如我就每天在用Steemit,甚至有很多從沒聽說過區塊鏈技術的人都開始用Steemit,因為他們在Steemit上見到了美元符號,這些對於初次使用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圖3 Steemit 頁面截圖——寫博客就能賺錢的網站

來源:https://steemit.com/trending

· · ·

問14:既然Steemit運行得這麼好,為什麼還要離開它?另外,你離開Steemit後遇到過哪些問題?

BM:作為一個社交媒體應用,Steemit上的功能聚焦得非常狹窄,幾乎只能用來做社交。Bitshare和Steemit都是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如果你想向區塊鏈添加新功能時,你必須讓所有參與方都達成共識,同時你必須做大規模的升級,其間無盡的爭議會極其地耗時。

所以,當看到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硬分叉時,人們就明白了:你的想法不能離社區這個中心太遠,所以很難開拓出新方向,特別是你想搞區塊鏈層面的技術性巨變就更加不可能了,而所謂的「巨變」,在功能層面可能僅僅是在現有系統中添加一個小特性。

所以,其實我剛開始做Steemit那會兒,我就一直想建立一個更加通用的、可編程的區塊鏈。那時,我就在找CEO,後來找到了Ned,我問他:你是否認同我的理念?如果你認同,我想來讓你做Steemit的CEO。

Ned說:行~(Ned是Steemit的CEO和聯合創始人)

於是,即使當時我已打算去開發別的項目,但是我們依然在一起開發著Steemit,直到把這個東西做出來為止。

所以說,即使我離開,Steemit依然可以繼續運行、繼續提升性能,因為我已經把結構框架搭好了,後面來的人只要把用戶界面做得好看點就行了,Steemit這個區塊鏈應用自己會自顧自地運行。

其他方面,就涉及到利益分配問題了(political lesson)。

社區對於這個系統應該如何運行有著自己的理解,社區基於他們自己的理解而採取行動,但社區並不一定非得理解這樣行動的後果。

所以,當你一旦觸及到利益問題,比如對於一些方向性問題開始投票時,如果資金募集者不願意了,你根本沒辦法,因為你不能像個暴君一樣說:你應該走我讓你走的路,因為這是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這些都已脫離我的控制。

我理想中的新系統應該有更好的治理架構以及權責利安排。為此,我研究了博弈論,學了人們在類似投票的博弈過程中的各種糾結心理,最後發現這一系列東西都應該被重塑,可現在每個人都已經參與進這個系統,於是我註定無法重塑它。

所以,我決定去創建我理想中的新系統。

· · ·

問15:好的,我們來聊一些能搭建APP的平台。以太坊上能搭建很多應用,但一些人說以太坊唯一的用處是ICO,那麼你為什麼不把Steemit建在以太坊上?

BM:把Bitshare或Steemit建在以太坊上,在技術上是不可行的。

一方面,Bitshare在以太坊發布之前就已鎖定募集,而Steemit雖然在以太坊之後才開始做,但以太坊的每步操作都要收費,如果在以太坊上做,那結果一定連點個贊都要收費,這對於用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現在,Steemit上每天的交易量比以太坊的處理極限還多一倍,網路擁堵時以太坊轉賬手續費會變高,但Steemit不會,因為Steemit有更多的峰值儲備,即使用戶數激增,也不會影響交易速度。

所以,不建議你在以太坊上搭建應用,因為如果你的用戶數激增,那以太坊註定是撐不住的。如果誰做了Raddit(國外時事新聞類app)這樣成功的應用,系統至少得支持每秒200筆的交易,但這個簡單的需求就已經超過以太坊極限處理能力的10多倍。

除此之外,你必須關注實用性。以太坊每個新區塊有15秒延滯,這種延滯對於以太坊錢包來說可能沒什麼影響,但對於發布文章或點贊這種功能來說,等15秒就太慢了。

所以,可用性是每個app開發者會關注的重要因素,你需要建立一個平台,在這之上能夠運行像Steemit和Bitshare這樣的應用,否則我們並不會擁有一個真正的Dapp(去中心化的app)平台。

第三段

問16:Vitalic Buterin正牽頭對以太坊動大手術,你怎麼看待這場改進?目前他們計劃用Casper解決現存問題,你是否認為這會有效?

BM:Casper能影響的層面在於共識,對於執行層面並沒有幫助。

以太坊註定要經歷一個艱苦漫長的升級,因為手術涉及很多底層技術架構,包括計算資源管理和核心要素間的交互。

我認為把以太坊轉向全新架構的難度不亞於把Bitshare變成Steemit,Bitshare社區不會支持開發者,以太坊礦工也不會支持整個社區。

所以這幾乎不可能做成,因為以太坊的任何改動本質上塗著利益分配的底色

如果這一系列事情不斷發酵,人們終將認識到:任何微小改動(比如比特幣區塊大小)都極其艱苦,就更別提修改共識、虛擬機或整個安全理念了。

· · ·

問17:有人認為分片(Sharding)能將一種狀態切分為多種子狀態,而這些子狀態相互間無需知曉彼此情況,這樣能增強以太坊的性能。你認為這種方式是否太過複雜,你有什麼建議?

譯者:分片是把一個數據文件切分成的多個部分放到不同的資料庫上,從而提升單一數據文件的性能,相當於你把一周五天的課程表剪成五條,每天揣一條上學。

BM:分片在性能方面類似這樣的場景:

有人把一捆286處理器接到一個14K的數據機上,然後指著這說:「你看,這堆東西可牛逼了,性能可以媲美Intel的20核處理器,因為我們會做分片。」

分片容易,但分片後的通信卻很難。

即使理論上分片能提升交易處理性能,但卻面臨著一對內生矛盾:量和質。

也就是說,也許分片能增加某類交易的吞吐量,但是不可能增加交易的類別,而恰恰是交易類別的多樣性(即:質)才是Dapp開發者真正關心的東西。

反之,如果分片支持了交易類型的多樣性,那交易吞吐速度一定上不去,這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另外,分片之後,片與片之間的通信會大大降低處理速度。所以,我不認為分片(Sharding)是一個好辦法。

· · ·

問18:以你做Bitshare和Steemit的經驗,你看出以太坊的上述問題,這些問題是你做EOS的理由嗎,或者還有其他什麼理由?

BM:我起步做EOS時的確有很多經驗,我也知道去中心化系統開發者真正的需求。我學了很多模式和設計思路,不斷重複打磨。最終,我並不只想做Bitshare或者Steemit那樣功能單一的應用,我要做的是一個通用系統,這就是我做EOS的緣由。

EOS是一個動態通用型區塊鏈平台,能建類似於Bitshare和Steemit的應用。它彙集了我們之前所有的開發經驗,EOS的性能水平更高,因為80%的功能都通過本地代碼實現。

此外,EOS還引入Web Assembly(由谷歌、微軟、蘋果等幾家大公司合作發起的項目,這個項目是面向Web的通用二進位文本格式,已在改變Web生態),這能讓開發者使用C++語言,而C++有著極其豐富的類庫,這樣你能實現你想到的任何功能,而這些都能被用到智能合約上來。

可如果用自有語言Solidity寫智能合約,你就得重頭開始自己寫類庫,重新發明一遍輪子。坦率地說,我們把EOS的代幣發布合約建在以太坊上,後來發現程序竟然不能超過300次迭代,因為Gas會被消耗完。

譯者插嘴:以太坊本為執行智能合約而生,為了抵禦黑客攻擊或被無限循環bug耗光全網資源,於是設計了gas的概念,即:執行任何+、-、×、÷都要消耗幾兩gas,而gas是要論斤買的,於是表面上消滅了死循環的可能。

但沒想到按下葫蘆起了瓢,雨後春筍地冒出如山的問題,這一連串問題就像一個個青銅枷鎖一樣,套在以太坊的脖子上,BM所說的「無法多次迭代」問題只是其中之一。

BM總結:所以這些都註定以太坊上不可能建通用的大型應用,比如訂單系統,因為它的語言和內存模型都難以支持簡單操作,比如索引或排序,即使能做也無法高效地做。

· · ·

問19:EOS最為人矚目之處在於共識演算法DPOS,談談你發明DPOS的經過吧。

BM:我第一版做的DPOS鎖定了101個生產者,它們都經投票選舉產生,Bitshare 2.0(以及石墨烯)把101這個數字調整為可由用戶自定義,以便當人們投票時,在通過票數上可以自由調節。

這讓我們觀察到一個社區真正能被票選的節點數,我們發現,當一個社區處於可控狀態時,可票選節點數通常在15個左右。所以在做Steemit時,我決定把這個數字設定為「略高於15」的21,這樣就能更加「去中心化」地運行。

在Bitshare最初的版本里有個問題:101個不同的生產者其實可能是同一個人,但社區無法審查這點。

所以,儘管理論上有101個節點,但實際參與產塊過程的最多也就其中20來個節點,而這20個節點的背後也就4-5個實際控制人。所以在做EOS的時候,我們敲定的節點數是21(投票節點必須是奇數,否則會出現長期分叉)。

這21個節點的處塊順序選由系統隨機設定,並且隨時會變,這樣既能有效率地升級,同時也能避免硬分叉。

Ivan總結:我想現在大家都有點明白以太坊是如何工作的了:智能合約代碼需要在每個節點上執行,於是這自然就不是一個可擴展的方案,更不用提當網路變大、節點變多的情況了。那時每個節點需要和更多節點通信,如果有些代碼只能在這台電腦上跑、卻無法在其他節點上運行跑,那就慘了。

· · ·

問20:EOS上執行代碼是不需要過所有節點的,因為如你所說,EOS只有21個節點,所以請解釋一下,一個本來跑在以太坊上的Dapp應用,如何在EOS上執行?

BM:這裡要糾正一下你的誤解:

21個指的是21個區塊生產者,但與此同時,全網有無數個驗證者,所有驗證者都運行全節點數據(run everything)。

· · ·

問21:如果每個人都運行全節點數據,那和以太坊相比,EOS的延展性如何?

BM:

What we"re trying to do is scale the decision-making over who"s running everything,

我們做的是擴大有權決策者的規模,而不是運行全節點的人才有權拍板。

以POW為例,它的利益分配只會傾向於那些有錢、有算力的人,而錢和算力很容易獲取,比如政府補貼你一把就有了。但DPOS不同,每個持有權益者都有權投票,這使得全網很難被控制。

DPOS讓每個人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有發言權,因此控制力將更分散,從而使系統更具可擴展性。同時,票選出來的21個區塊生產者將更專業,他們可以位於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擁有更高性能的硬體,甚至組成伺服器集群

我相信大多數成功的Dapp應用最終都將變成網站,就像Steemit。

所以說,正常情況是由一組伺服器去支持一群輕節點,這樣的商業模式才能讓服務提供商有更高性能的硬體。

礦工投了幾十億美元在硬體上,而硬體除了哈希運算之外什麼都不做,在這點上EOS的DPOS與比特幣的POW一樣——除了驗證區塊和輸出結果。

所以,EOS上的生產者即使掌握了算力資源也無法作惡,作惡也沒有任何收益,所以它並不會像POW的系統那樣最終走向中心化。

第四段

問22:你看看你,你一說EOS只有21個區塊生產者,網上就有很多人跳出來說你小,沒想到EOS居然是個中心化的東西,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

BM:中心化很多時候是必然的,這就像做任何事都有成本一樣。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去中心化也不是目的,而是反審查、保持網路不被外界權力關閉的一種手段。

現在的去中心化已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而且已越來越變成現實。

如果節點數從1到2,數量翻番,分散程度就提高一倍。如果你想再提升一倍分散程度,那你就得把節點數變成4個。當然沒必要無限擴增節點數,你必須衡量出一個合理的規模,保障數據最終能傳向全網。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你會發現Steemit、Bitshare和EOS的分散程度比比特幣高兩三倍,因為你只要看一眼比特幣的全網礦池數量就能明白(詳見年初一的文章插圖2,比特幣前十大礦池佔總算力的98.7%),而比比特幣更集中的是以太坊。

· · ·

問23:推特上有人問你:DPOS是否會產生少數非常有錢、非常有控制權的人,最終演變成寡頭壟斷?

BM:這要看你說的壟斷是相對於什麼而言。相對於礦工的控制力么、相對於礦池的統治力么,還是相對於那些比特幣圈牛人的影響力?

如果這些人牽著比特幣走錯方向,社區根本無法討到說法,因為追索成本太高,POW一旦形成壟斷它將強大無比,壟斷力量一旦站在他自己利益一邊時,根本不會跟你講道理。

站回DPOS區塊生產者的角度看,他們只賺薄薄一層利潤,區塊生產者更像賺取蠅頭小利的普通商販,混著一口飯吃而已。

社區對他們按勞計酬,任何東西都可以被納入社區的福利合同中,就像發工資那樣,由權益持有者發給區塊生產者,這類似於Steemit通過製造內容的動作給內容生產者發錢一樣。

所以如果你是DPOS的權益持有者,就可以大規模地分配資金餘額,但這只是你在向那些為社區提供價值的人支付酬勞而已。

因此,和其他任何系統相比,DPOS一定不會產生寡頭壟斷。

· · ·

問24:你認為什麼樣的組織或公司會成為EOS的區塊生產者?在未來,區塊生產者會變成巨型數據中心嗎?你是否決定聯繫一些大學或公司,讓他們參與你們的項目,還是決定將EOS面向社區全面開放?

BM:很多機構聯繫過我們,包括一些主流交易所、區塊鏈瀏覽器和Dapp開發者,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決定完全向社區開放。你知道,我們已和一些大學合作,目前正在做一些智能合約方面的項目。

任何足夠可信的節點(比如Google等大型知名公司,如果他們也做Dapp的話)都傾向運行全節點數據,不僅因為他們有能力生產或驗證區塊,還因為它們出面擔任生產者不會有任何額外成本。

最終,那些在EOS上運行最大應用程序的人,會成為區塊生產者。

· · ·

問25:EOS主網會在六月上線嗎?

BM:EOS主網上線的事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公司的軟體今年六月能用。

· · ·

問26:你不能確定的理由是因為這事得取決於社區,而非你們公司嗎?

BM:是的,社區才最終決定是否啟動或運行軟體,我們只負責生產開源軟體。

· · ·

問27:EOS選擇在以太坊平台上發行ERC-20代幣,這是你們公司為整個EOS項目籌資的方式嗎?

插嘴:因為我們專欄還沒來得及介紹「ERC-20代幣」的概念,大過年的我們現在就把這件事給辦了。

ERC-20是在2015年11月以太坊推出的代幣標準,為的是方便ICO,任何ERC-20代幣都能兼容以太坊錢包。假如沒有ERC-20標準,那你每參與一次ICO都得跑去裝一個專用錢包,那這樣你的手機拎起來就會很重,不信你試試。

插完一嘴再敲次黑板:

「代幣」指的是Token,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Token一詞翻譯成「通證」,我們專欄也傾向這種譯法,因為Token本質上並不是錢,而是相當於讓你的許可權自由行走於系統內的證明文件,即:越多的Token對應著擁有系統內更多的計算能力或存儲資源。譯成「通證」更貼近本意。

這就好比譯者去澳門,咬了牙、跺了腳換出500港幣的籌碼(Token)拽在手裡,就不可能坐進貴賓廳,只配蹲在地上拉老虎機。

ICO火熱那陣,項目方為了O出更多的Token,把Token當成「代幣」叫賣,叫著喊著也就通俗起來。我們入鄉隨俗,就以「代幣」相稱,但你要知道,這其實不過是Token。

說來也巧,EOS的Token也叫「EOS」。但不是所有Token都和它們系統同名,比如以太坊的Token就叫以太幣(ETH)。

BM:Ivan,我來回答你籌資方式的問題,事實並不是你說的那樣,EOS在開發資金方面,有自己獨立的籌資渠道。

發行ERC-20代幣作為一種初始化權益的方式,類似於模擬採礦(simulated mining),我們認為用這種方式能把幣分發給足夠多的人。

其實不單EOS,每個區塊鏈項目都會面臨如何發幣的問題。所以,用ERC-20的姿勢發行EOS代幣,代表社區努力讓分配過程能更公平。

EOS的ICO收益不用於開發。

· · ·

問28:那我是否可以這麼理解?這是一種公平分配Token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EOS的ICO要滴滴答答整整一年,這是讓每個人都有時間買,而不是像其他ICO那樣,只有一小撮人在幾天內扒光所有的幣。

BM:是這樣的,而且當天所有人獲得EOS的價格都一樣。

· · ·

問29:很多人想知道EOS將如何落地,畢竟現在它除了在交易所里買來買去外,什麼都不是。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跑去交易所買了EOS,那他是沒辦法通過私鑰控制這些幣的,那從ERC-20轉換為EOS Token的過程如何實現呢?你說你不啟動網路,那交易所里的那些ERC-20代幣又起到什麼作用呢?

BM:沒什麼作用。但很可能啟動多個區塊鏈,而這取決於那些在EOS上做項目的人,他們會決定這些ERC-20到時怎麼用。

· · ·

問30:是否可以這麼認為,最好把我們原來放在交易所里的EOS Token取出來,因為這樣能掌控私鑰,避免交易所那頭出問題?

BM:你說得對。我舉個例子,你在交易所里有比特幣,但如果交易所不打算支持你原本該有的分叉幣,那麼你就不會得到它。

說到這裡,BM把屁股往前挪了兩挪,強調:

The only way that you have any proof to the world in a decentralized way is if you control the private key. Otherwise, you"re trusting the third party to hold that for you.

私鑰,是以去中心化方式向世界證明你擁有財富的唯一證明,否則你就是在信任第三方為你持幣。

第五段

問31:我們知道如果弄丟比特幣私鑰,就等於弄丟了幣,但聽說EOS可以恢復賬戶,我認為這東西蠻好,是個特色,那你是怎麼設計賬戶恢復功能的?

BM:對,是特色。賬戶恢復也是Steemit的特性,這麼設計解決的就是人們弄丟私鑰後的尷尬。

EOS有個幫你恢復賬戶的夥伴,系統默認是賬戶創建者,賬戶創建者可以用自己的賬戶和任何舊密鑰一起,恢復訪問許可權。

EOS中,你應該有個能幫你恢復賬戶的夥伴,這個夥伴按照你的預設指令在必要時幫你恢復私鑰。

比如你可以這麼預設:如果賬戶處於非激活狀態30天以上,就讓夥伴幫你恢復,同時可以再設個恢復操作後的窗口期,比如7天,避免夥伴的道德風險。但如果你不想這麼設置,也可以用你的私鑰修改。

所以說,如果你可以證明你仍然擁有私鑰,恢復夥伴是沒辦法從你手裡奪走賬戶的。

此外,我相信未來在區塊鏈的安全問題上,身份認證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你的社交網路和家人朋友身份一旦被確認,這個去中心化系統會確保大家彼此認可對方的財產權利。

私鑰代表人們對財富的控制權。如果你把加密貨幣的錢包掏出來拍桌上,即使有人衝出來從桌上搶走錢包,他也搶不走財富,你還是擁有這筆錢。

可如果你把比特幣私鑰抖了出來,一旦被人複製,那麼這筆財富就也不再屬於你。

看起來很好的系統,是吧,但我認為這並不能徹底保障我們生命、自由或財產,這只是個抄了近道的私鑰系統,因為我們的理念是徹底地不去相信任何人。

但如果選擇不去相信任何人,人們也沒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私鑰,他們並不信任自己,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即使你是專家犯個小錯也會弄丟私鑰。

所以,你真正需要的安全是:知道你的賬號或財產都必然屬於你自己。於是,我們可以對那些財產本應的歸屬者恢復財產控制權。

譯者補充:

既然BM聊到比特幣的私鑰難記,那我們就當場為你做個私鑰出來,讓你評評理:

KxqVS5Bs1T1MoNA5HG9kgFyF5wtNeWMRFUf55Bq2XAqjshWNw85d

不管你是新手還是熟客,都能一眼看出,私鑰不是一個用正常人腦力可以記住的東西。那些存在硬碟里的私鑰文本,很容易被黑客拿走。很多人自知腦子記不住,於是一筆一划寫在紙上,賊一樣地放進衣服口袋,但等衣服跑到洗衣機里卷一卷,就只剩衣服了。

還有些命不好的密鑰紙:被風吹走、被老婆扔掉、或被遺忘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甚至有的密碼紙本身沒丟,但字跡陰淡掉了,或者抄著抄著、抄興奮了抄錯一位,但不知道錯在哪位,等要用時才獨自開始拍大腿。

私鑰是你在加密貨幣世界的肉身,意味著全部財富,但卻難以保管,這是一個問題。

比特幣或以太坊的密鑰一旦丟失就別懷念了,安心睡吧。但EOS卻可以恢復密鑰,具體來說,可以使用30天內的任意舊密鑰(注意即使被黑客換過也不怕)和預設的夥伴搭在一起,就能恢復。

夥伴不能單獨恢復密鑰,必須有原私鑰持有者的共同參與。夥伴也不會參與日常交易,這樣就讓道德風險降低到零。

Ivan總結:這一點非常重要,也就是說,以後這種網站一瞧正臉是個普通網站,但繞到後台卻可以發現,原來是去中心化運行、無人管理的網站,但卻可以幫用戶掛失密碼、恢復賬號……好高級。

· · ·

問32:有種觀點認為,以太坊因為用了Gas,所以在可用性方面出現很多問題。Steemit沒做類似Gas的設計卻跑得很好。那EOS是怎麼做的?作為一個使用者,我只用等幾秒就能發起一筆交易,那你用什麼去對抗垃圾信息導致的網路堵塞呢?

BM:在模型里我們用到一個類似於分時享用(timeshare)的概念——你可以用的資源和你所持有權益的比例正相關。換句話說,如果你有1%的EOS token,你就可以使用1%的全網計算或存儲資源,這是由系統保證的。

如果網路不擁堵,同時別人也不和你較真,那你就能搭便車,使用多於你原本能用的系統資源。

一旦網路擁堵,每個人能用的系統資源上限比例都會下降,下降到他們持有權益的份額比例。所以,這也意味著網路不可能被衝垮。

譯者:試想你在EOS上做個去中心化的滴滴打車,用戶向你抱怨系統卡頓,那最直接、最彪悍的解決方案就是去交易所拎兩桶EOS回來,澆灌你的系統。

BM繼續說:我們都看到了,養只貓就能把以太坊堵成狗,而ICO就更像洪水猛獸,把以太坊衝垮過好幾次。

圖4 養了貓咪之後的以太坊 · 待確認交易數

但這種類似拒絕服務攻擊(DoS)的網路擁堵,在EOS里是不可能的,Steem或Bitshare兩個系統就是實例。

譯者:拒絕服務攻擊即是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機器停止提供服務。比如對網路帶寬進行的消耗性攻擊。這就像你在我家隔壁開了家餐廳,為了攻擊你我別出心裁地雇了20個小工坐滿你的餐桌,點杯白開水,一坐一天。

· · ·

Ivan:好,現在我們已經有驚人的(amazing)2000人圍觀直播了。如果你有親朋好友也在幣圈,趕緊點擊按鈕分享給他吧。

譯者:Ivan肯定見識過李笑來或羅振宇平時在家面對動輒幾萬、幾十萬人的直播,才會說出amazing這樣辭彙。

是的,這麼重量級的直播訪談居然只有驚人的2000人在看,最大的原因一定是BM不會說中文,這是他為數不多的不如Vitalic Buterin之處。

· · ·

問33:很多人說以太坊最大用處是ICO,那EOS最終能幹些什麼,其實大多數人腦子裡並沒有概念,但你卻能提前察覺到這項技術的潛力,請問你的自信是哪裡來的?關於EOS的未來,有什麼讓你想想就能激動的事么?

BM:我認為基於EOS之上,會長出更好的交易所、更好的社交平台、更好的預測市場、更好的治理方案、更好的身份認證系統、更好的爭議解決系統……

各種各樣的應用都可以運行在EOS上。像DocuSign(電子簽名行業領袖)這樣的公司就很可能搬到EOS上做。另外,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去中心化的社會,人們身處其間,彼此確保相互之間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不受侵犯。

基於EOS還可以做更好的ICO平台,因為它結合了更完備的身份認證和平台性能,還能在各種監管下執行合約,比如執行那些出於監管目的要求企業必須做的事。在EOS上交易具備更好的安全性,它完全有技術能力支持監管要求。

· · ·

問34:Charles Hoskinson說過,Cardano在這方面也能做很多EOS能做的事,他說Cardano未來會成為一座通往金融系統的橋,能讓人們更容易地遵從監管。

你曾說你和Charles Hoskinson有過合作, 那你和他是什麼關係,那為什麼不繼續一起做Cardano或EOS,你為什麼最終選擇單飛?

BM:是我們不讓Charles繼續擔任CEO的,他同意了,然後離開Invictus公司(做Bitshare的公司之一)。他做過幾個像以太坊那樣的項目,但是因為一些品行上的原因(moral reasons)讓他不能繼續待在那個位置上。

· · ·

問35:你以前說過ADA幣(Cardano)的Ouroboros抄襲你的DPOS,是這樣嗎?

BM:談不上抄襲,他們只是在有些方面做的和我們有八分像而已,比如分塊、區塊生產者最終轉向最長鏈等方面。

Ouroboros看起來不像DPOS的地方在於:他們小改了選擇區塊生產者的演算法,變成基於持有權益者的隨機抽樣,而DPOS原來的樣子是一人一票(approval voting)。

他們增加了區塊生產者的數量,我認為這是基於Bitshares和Steemit開發經驗而演生出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並不會達到原本預期。

BM說:

They give the appearance of decentralization without actually decentralizing. They increase the latency of reaching consensus.

Cardano的Oroboros在沒必要分權時卻分了權,並且延長了達成共識的時間。

而且,根據他們財富分配的原則,控制系統的人實際上更少。

DPOS一旦選出了21個區塊生產者,即使其中一個獲得的投票數是另一個人的10倍,但他們對區塊生產的影響沒什麼兩樣。

但Cardano的Oroboros則不同,即使你有上千個區塊的生產者。但如果一個人擁有10倍於別人的股份,他就可以生產51%的區塊,

你放心,此時他們一定能生產51%的區塊,特別是當他們縮小到只有一個時間窗口時,而這個時間內,別人正站在外面在傻乎乎地等確認。

That"s the challenges some people suggested like just giving one vote for one producer per person. But that would be like running a company and saying each shareholder only gets to vote for one director rather than having all the shareholders vote on every director.

這是一些人提出的挑戰:每個人只能投一票、並且只能投給一個生產者。但這好比一家公司,現在規定每位股東只能票選一個董事,而不是讓所有股東投票給每個董事。

BM最後說:

There"s precedent in ways existing systems that work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at the cryptocurrency community is ignoring. There is some lessons there that can be learned.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後人哀之而不鑒,那就應該去上幾節課。

第六段

問36: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剛說Charles因為有點品行問題(moral reasons)導致你們無法合作,那最終使得你們團隊協作不下去的到底是觀念不相符、氣味不相投、還是願景不對頭?

BM:呵呵

Ivan:好我懂了,我們都懂了。

· · ·

問37:Cardano建立在Haskell上,我覺得他們會有一個函數編程語言(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用來寫智能合約。

有人說,現在的智能合約有安全方面的問題。但也有人說,用函數編程時你可以多做測試驅動的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智能合約的正式驗證做起來很容易,從數學上也能證明,bug會更少,程序跑起來也更順,不會終結於異常狀態。

對於這個爭論你怎麼看?你是不是也很想在EOS里添加這種用函數方法來做智能合約呢?

BM:EOS引入Web Assembly,所以能編譯任何編程語言,這就是說,你可以用Haskell寫程序。

實際運行中,我們發現C++編譯出來的代碼更有效,在實用性方面這點極其重要。

但是,你同樣可以把C++用在函數型範式(functional paradigm)上,模板元編程(template metaprogramming)的功能也很強,在編譯的同時能進行大量檢查,使得生成的代碼能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不僅如此,還有更多的庫可以在C++中驗證。

但有些人總覺得一定有人能寫出完美的代碼,而且這個人一定能夠預知到後續的每一步都會缺哪些東西。而且,不管用任何語言寫代碼都能一帆風順到沒有bug。

這些人其實並不知道,實際上我們只能在一定假設範圍內才能做成這些事,但這些假設可能並不一直都靈,掉根鏈子也是家常便飯。

所以,EOS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當事情變壞時,會有一過程去糾正它,雖然不能修補所有的問題,但你至少還可以動動手,防止事情變得更糟。

對於系統安全性和用戶來說,能夠事後修復,才是頭等要事。

· · ·

問38:你不願意帶頭部署網路的原因是什麼?是法律原因,還是因為你只是想寫趴在桌上寫代碼?

BM:原因有很多。

你先要搞清一件事,給交易所寫代碼和經營一家交易所是兩回事。

所以,EOS項目把系統角色、功能職責和履約責任三者完全分開,因為如果把不同的功能都攪在一起,很容易出現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

· · ·

問39:幾天前,福布斯雜誌拉出一張榜單,上面寫滿了區塊鏈世界裡巨富名字,我們看到你、V神還有Charles Hoskinson都在。

我當時就在思考表上這些人所做項目的前景。BM你做出Bitshares,Bitshares跑到了今天;你做出Steemit,Steemit現在保養得也不錯,而且我們也都覺得兩樣東西會一直運行下去。

但我覺得,這份名單上很多人做出的項目都沒什麼能落地可能性,估值都只依賴別人的預期,得靠講故事活下去。你怎麼看?

還有,你對ICO的前景怎麼看?對人們常說的加密貨幣泡沫有什麼看法?會不會搞到市場一片絕望時,項目還沒落地?這個行業會不會遇到互聯網2000年時那種級別的泡沫?

BM:我認為絕大多數的Token純粹在投機。

如果你只看萊特幣(LTC)、比特幣(BTC)或比特幣現金(BCH),他們在技術層面都是同質的,前景也就那樣。

這些幣的市值完全來源於代幣分配(Token distribution)。他們整天惦念著未來總有人願意買賣這代幣,但對這種代幣的實用性卻從不關心。

那些項目甚至都不是ICO,都只是些單一功能的區塊鏈,這些區塊鏈自己都沒法說清以後能做些什麼事情。

他們對那些貨幣的估值都高到離譜,看起來所有的幣都在爭搶下一個儲備貨幣的位置。

I believe Ethereum is behaving the same way Bitcoin has. It"s broken from a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 but it"s still viable as a currency in its own right.

我認為以太坊搞到最後會和比特幣一樣。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它已經爛掉了,但作為一種貨幣,它還是可以用用的。

基於此,沒有理由說以太坊不能成為新的比特幣,即使它不改進技術、不去變成人們希望它成為的樣子,也能衝擊更高的市值。

所以說,你要分清使用價值和投機價值這兩個概念,我認為現在99%的幣都在玩投機,只有1%在打磨實用性。

我認為Steemit和Bitshares的實用價值可能最高,但由於一些原因,它們的投機價值比較少。你要知道投機價值背後的驅動力是資本或既得利益集團。Bitshares和Steemit都是草根出身,所以我沒有到處遊說那些巨富到我們的項目中來。

Market cap is only an indication of how wealthy the people are, who are backing the project rather than the measure of the cap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市值只是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可以衡量項目發起人的富有程度,但無法衡量技術能力。

· · ·

問40:你現在做著EOS,萬一你有了其他的想法,你會離開EOS去做另一個項目嗎?當年你撇下社區、離開Bitshares和Steemit的一幕是否會重演?你對未來的計劃是什麼,你會在EOS項目上一直做下去嗎?

BM:我有一個巨大的財務激勵,讓我能在EOS上一直做下去。

做公司是個大工程,我一個人可幹不了。所以我得有合適的搭檔,而我現在和Brendan Blumer還有block.one公司的其他同事一起。

我喜歡這個團隊,我沉浸在EOS的開發里。萬一以後我有了新的想法,就沒必要去專門跑去造條新鏈,而是只要在EOS上部署就行

Steemit和Bitshare都有特定功能指向,如果我有一個新的想法,是不可能在這些平台上構建的。但因為EOS足夠通用,我們所能設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建在EOS上。

所以我不打算去別的地方。我喜歡和block.one的同事一起工作,我們所做的一切背後有著太多的動力。

· · ·

問41:下一個問題是關於EOS上智能合約的編程語言,以前能用C++,你是否考慮使用其他語言,還是拋給社區決定?

BM:我相信C++是構建智能合同最好的編程語言,社區可以根據需要用其他語言。

事實上,創建語言最簡單的辦法可能是讓該語言編譯C++,然後用C++編譯器將其編譯為Web Assembly。

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類庫,你可以使用標準模板庫,還有boost庫等等,所有這些庫都已經擺在那裡,如果你換了種新語言,你就沒辦法一口氣寫出這些庫。

我認為驅動語言的類庫比什麼都重要,EOS會使用C++。C++擁有最豐富、最好用的代碼庫,這就能快速構建任何東西,而這在任何其他平台上是沒辦法搞定的。

· · ·

問42:那麼接下來說說開發工具。例如,你會做一個自己的ID嗎,還是用現有ID直接嵌入系統呢?

BM:你已經可以用現有ID了,這是用C++或CMake編譯的,我們正在構建工具來增強一些功能,比如調試和測試。我們會做一些工具出來,讓事情做起來更方便。

事實上,我覺得有人甚至已經建了Web界面,他可以在瀏覽器里完成一系列動作,比如構建、編譯和部署C++智能合約。

所以,這些事情都能實現,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社區都想出哪些好點子。

終章:第七段

問43:我正在比較其他平台,我們已經討論過以太坊,那你認為NEO和Lisk這樣平台怎麼樣?在EOS外,你認為有沒有看得上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平台?

BM:

Blockchain is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 community.

區塊鏈是一種基於社區的技術組合。

EOS治下的社區在系統中的角色會非常獨特,很多技術仍然離不開手續費,只要交易費用不可避免,我們就無法自由交易,所以我認為手續費是個根本問題。

如果長期不解決動不動就收費的問題,用戶會失去興趣。

譯者:BM只談了手續費問題,壓根就沒回答問題,可能他沒聽清,也可能忘了答,但更可能這就是答案。

· · ·

問44:你們現在在和哪些項目有合作?我聽說Everipedia這種類似於維基百科的項目正盼著EOS落地,他們派工程師日夜鑽研EOS。那是否有其他項目也找過你,並希望將EOS用於他們的應用程序中?

BM:是的,每天都有很多建在以太坊的項目方找我們,希望轉到EOS上,因為EOS速度快、費用低,而且還會貼周報。

所以很多人都想轉過來,像Below-the-rador(電視製作公司)就在等今年六月上EOS,到時候他們就會公布一些消息。我們跟來的人都溝通過,他們都明白EOS是當前市場的唯一選擇。

· · ·

問45:下一個問題有關IOTA。

兩周前,我們邀請IOTA的創始人David S?nsteb?;上周我們邀請Richard Heart,在一個問題上他們的觀點完全不同,就是IOTA項目是否能持續?

那你的觀點呢?你如何看待加密貨幣的概念?你對IOTA的看法如何?

BM:IOTA被它的UTXO模型綁住了手腳。

它可以被當成貨幣用,它仍然需要用POW廣播交易信息,但這只是「費用」的另外一個名字。誰如果用一些高性能設備就能用堵塞網路,而這會提升別人做POW的難度。

他們稱此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但是我沒有看見實際上的物聯網,因為所有這些東西都沒有帶寬(bandwidth)去處理或認證。

那麼此時IOTA的Coordinator就會有問題。

……

譯者:中間這段沒聽明白,因為以前沒研究過,第45問下面的文字是硬著頭皮翻出來的,如有問題,請留言斧正,我們很期待。

這裡有些問題,一個區塊鏈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決定交易的順序,IOTA在這些數據包中,他們都能決定交易順序,但是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評估這些交易,以獲得確定的狀態。

現在,如果你沒有合適的計算模型或引擎,你的吞吐量就會有天花板。

因為我能以每秒100萬次的速度完成所有以太坊的交易的排序,但並不意味著以太坊虛擬機有能力處理或獲取這種狀態,因為獲取排序狀態的速度可能跟不上。

同時,這裡有個延遲,只有排好序才能接著做下去。評估速度快也沒用,因為如果你不先排好序,你是沒辦法開始做評估交易的。

這就像如果我取出錢之後,在重新存入之前,我做了一個其他操作,而這個操作還得取決於這筆交易的處理能力。

所以說,像按照時間順序建立交易順序的哈希圖。當定好順序後,你必須有第二個階段,用於確立有效性,而有效性的確立非常佔用計算資源。所以說,

They introduce latency without actually enhancing security.

他們弄出了點時間延遲,卻沒有增加實際的安全性。

EOS的DPOS相對有效一些:每500毫秒生產一個區塊,這樣就能有最小的時間延滯和用最快的速度達成交易順序的確定性。

當生成區塊時,我們已經確定該區塊內的所有內容都是有效的。至少根據產那個塊的生產者,當其他所有生產者一見到那個區塊時,他們就馬上驗證這個塊,驗證後簽名確認這個塊。一旦擁有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確認,這個過程可能只要一秒鐘。

所以,我們在一秒鐘之後就獲得了可逆性,一筆交易99%的可逆性可以在500毫秒內獲得。

IOTA在時間延遲上無法接近DPOS的水平。

而這個時滯又極其重要,說到區塊間的通信或分片(Sharding)時,如果你想要很多不同的區塊鏈,鏈與鏈之間的通信延滯時長越短越好。在前一條鏈搞定所有事情之前,另一條鏈是無法接收到任何交易信息的。

所有這些動作都是交織在一起完成的,所以說:

While they"re interesting from a technological perspetive, they are not practical from an application perspepctive.

儘管從技術角度看它們很有趣,但從應用角度看並不實用。

· · ·

問46:你提到了系統冗餘和區塊間隔時間延滯的問題,那比特幣會由於某些原因而造成堵塞么?其中一個原因是信息要通過網路傳播,比如說,你有兩個小的區塊時間間隔,區塊就會變老,這樣傳來的兩個區塊到底那個是正確的就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那EOS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BM:

With DPOS, there is only one person who can produce at any given time.

DPOS中,任何給定時間內只有一個區塊生產者。

想想比特幣的產塊過程:你有一個區塊生產者生產,每10分鐘產一個塊。

如果你能提前知道誰可以產這個塊,他們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每500毫秒生產一個塊,而這個過程幾乎沒有遲滯。

對於時滯來說唯一重要的事就是從一個生產者傳遞給另一個生產者。

如果你實際需要傳遞的是500毫秒的交易信息總量,而不是10分鐘的交易信息量,這整個過程會更平順。

那麼,如果你按照時間順序、循環著選擇區塊生產者,在傳輸過程之間,始終能控制得非常接近,這樣能縮短延滯時長。

所以,EOS中,我們設計了這個東西:以至於如果一個區塊生產者為全網壓低了故障停機時間,等價於在Steemit上錯過了一個塊。

這裡有個6秒的間隙,沒有任何的更新。然後,更新重新開始。

在以太坊中,區塊生產者必須高度可靠(highly reliable),因為它是利益驅動的(politically motivated)。如果他們不是高度可靠,他們就會被投出局,然後系統應該非常穩定、安全,即使它的確認時間延滯非常低。

· · ·

問47:所以,你提到了生產者他們有一個做好工作的激勵因素,這樣他們就有激勵去買好設備去執行。

但是難道沒有這樣一個問題么?使用者和權益持有者常常需要知道,當前生產者的狀態 ,這樣就能時刻投票、時刻選出新的區塊生產者。因為普通人有他們的生活、他們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BM:

You don"t need everyone to pay attention. In fact, most people should probably just nominate a proxy voter who pay attention for them.

不需要每個人都專註於此。實際上,大多數人可以只是指定一台代理伺服器作為投票人,由這台伺服器負責做這件事。

根據所有的投票理論、甚至挖礦理論,大多數礦工並沒有動機時刻關注礦池。因為只要礦工拿到報酬,這些都算不是成本。

並沒有什麼財務激勵驅使他們去檢查日復一日的礦池行為。因為礦池通過增加檢查工作量所獲得的邊際收益越來越少,於是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這時會彈出一個悖論,叫理性的無知(rational ignorance)。我猜,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片語。

The typical person has rational ignorance to where the cost of learning is greater than the value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當學習成本大於知識價值時,就會出現理性的無知者。

理性的無知者悖論適用於所有系統,不管是POW還是POS。

但是,如果你把這種事交給代理伺服器,這樣代理伺服器就會有很多影響力。在這一瞬間,收益會向參與投票方轉移:

The benefit of voting is worth the cost of learning about what everyone is doing.

參與投票的收益會大於關注其他人所做之事的成本。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生產者數量保持在一個相對小的水平上,否則這就只是在增加學習成本。

不僅如此,而且如果給系統設置了更多的生產者,那就得給更多的生產者支付酬勞,那這樣的話報酬總額就越高。

所以說,如果你想把20個左右的區塊生產者改成1000個,那就意味著你把實際費用抬高了50倍,或者說意味著更高的通貨膨脹。

你看,參與者人數增加50倍,網路運營成本就跟著翻50倍,但是: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the additional people is continually falling, because the probability that of conluusion is decaying rapidly.

每新增一個參與者的邊際效用卻在遞減,因為共謀作惡的可能性在飛速遞減。

So, this is all just the economic equation supply and demand marginal utility to find the best spot.

所以,這就是用供給和需求邊際效用的經濟學等式找到最佳點

· · ·

問48:這裡有個叫寶弟(Paul.D)的觀眾問你對比特幣雙層解決方案(Layer 2 solutions)的看法,比如閃電網路(Lighting Network)、解決費用的問題、當前系統延時的問題。

BM:雙層解決方案(Layer 2 solutions)要求連接的兩端同時在線,這迫使所有普通用戶都去使用「比特幣銀行」(Bitcoin banks),而非由用戶本人直接控制比特幣。

這種解決方案適用於某種特定類型的交易。

You could not implement a Steemit on a layer 2 protocal, because that"s basically peer-to-peer transaction with only those two parties needed.

你無法在第二層協議上執行Steemit,因為這隻需要純粹的點對點交易。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像面向大眾的交易所或社交媒體(那種用戶常常在那裡看看投票結果的網站),那這是一個一對多的解決方案,但這種方案絕不可能運行在閃電網路中。

但我想說,實際上一對多的應用比一對一的應用多。

· · ·

問49:放眼未來,你能看到那種類型的商業應用會用到加密貨幣?現在已經冒出一個「代幣經濟」(Token economy)的概念了。

在未來商業中是否會出現一些商店會在區塊鏈上發行特定的Token?在未來的商業世界,你認為加密貨幣有什麼用?

BM:

Cryptocurrencies are just a new form of token, the new point of reward systems.

加密貨幣只是一種新型的Token形式,一種新型獎勵系統。

這會衍生出一系列實際應用,比如:航班裡程、信用卡積分、簽到系統、債務融資工具、股票、債券等,那些資料庫里有數字的應用都可以做到區塊鏈上。

事實上,我相信每個多用戶系統都可以做到區塊鏈上。每個網站,不論是否是Facebook、Reddit或者IRS,都可以做到區塊鏈上。這樣,就會有更好的記錄、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安全,因為:

You decentralize the authentication.

You decentralize the anthentication.

你創造出了一條不可破壞的審計線索,你可以使得企業間的溝通就像區塊鏈之間的通信一樣有效。

雖然現在看上去還是有很多不足,但是,如果你有個可擴展行的解決方案,那基於區塊鏈的架構一定比傳統架構好。

EOS系統就是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你甚至都不用持有Token,你沒有Token照樣可以配置、運行網路,甚至可以被那些不想持有Token的企業使用。

在未來,Token會有無窮無盡的應用場景。

Everywhere we use units of account in any system today, will be used on blockchain in the future.

今天系統中用到計量單位的場景,未來都將用上區塊鏈技術。

· · ·

問50:ERC-20 Token的註冊是如何做的?註冊過程是否完全不受你控制?

BM:註冊過程僅僅是將公鑰與你的以太坊地址配對,使得第三方可以配置區塊鏈,而這種配置可以不必運行以太坊虛擬機,也不必驗證賬戶的許可權。

所以,這另一側發生的事情事我們完全無法掌控的。

我們只是為你設計了一個註冊流程,讓人們可以與EOS和以太坊的地址通信,而這個地址完全受控於私鑰。

Any blockchain that wants to recognize that private key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 with that balance.

任何想識別私鑰的區塊鏈都能通過這種平衡來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

· · ·

問51:在EOS上有沒有可能造出一台像Golem那樣的超級計算機,或者在以太坊上可能造出來么?

BM:

Anything you do on Ethereum, you could do on EOS without fees.

以太坊上能跑的任何程序,在EOS上都可以免費地執行。

· · ·

問52:為什麼美國公民不能參與ICO?是否只有法律層面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

BM:最主要的原因是監管上的不確定性,我們在這方面十分謹慎。

We don"t believe the Tokens constitute a security or should be regulated.

我們不相信Tokens可以捏成一個證券,接受什麼監管。

但環境非常不確定,我們想保持謹慎的態度,這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 · ·

問53:下面是個關於開發者的問題。

從以太坊或以太經典上遷移至EOS的最主要的激勵因素是什麼?我們現在談談開發工具和類庫吧。

BM:C++的類庫更豐富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

If you build an amazing application and you get a lot of users that Ethereum won"t be able to handle it.

如果你在以太坊上建了一個超大型應用,以太坊一定扛不住。

Any application that has fees won"t be usable. I have yet to se a user-friendly Ethereum application.

任何有費用的應用程序不會有用,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對用戶友好的以太坊應用程序。

所以說,只要你確定你的用戶規模在長期不會變得足夠大,那你就可以把應用建在以太坊上。

It"d basically be a dead end.

它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 · ·

問54:現在做EOS項目的有多少人?你們團隊有多少人?

BM:人數每周都會變。我們每周都會增加一些開發人員,我們正在招人,團隊規模也越來越大,辦公場地也已經不夠用了。

· · ·

問55:超過50人?超過100人?

BM:有次超過過50人,其中半數以上是開發者。

· · ·

問56:今後你的路線圖是什麼?在主網發布之前,你們的日程表上有些什麼內容?

BM:到今年六月的目標是實現一個單線程(a single-threaded implementation),它每秒可以處理幾千筆交易,它充分體現我們所想要的基本功能。

設計時我們考慮了並行性,這意味著我們全力確保不排除使用並行演算法來實現或處理事務的能力。

六月之後,我們講致力於創建優化的並行執行版本,這些版本可以增加網路的容量,但不會導致硬分叉。

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設計這麼一個系統,它能在沒有硬分叉的情況下能進行擴展。

所以,從現在到六月要做的是就是確保這些特性完成並且能夠穩定運行。

· · ·

問57:如果我想開始在EOS上幹活,我應該做些什麼?是和你一起工作?還是用EOS技術開發一些小合約?你說說人們應該這麼做吧?

BM:你可以訪問我們的網站eos.io,或者去看看我們的Github。

同時,我們在Telegram開發者群里有幾千人,這些人都會幫你,裡面有很多遊戲開發者,他們會告訴你如何在EOS上開發遊戲。

所有這些人都可以為你提供正確的方向,我們正在為此類幫助提供更多幫助文檔和社區論壇。

你得知道這個軟體迭代速度會很快,所以那些幫助文檔也很容易被扔進垃圾桶。

但是社區卻足夠牛逼,社區會加快你的成長速度。如果你不會用C++,你完全可以自學。你衝上來就能用C++部署智能合約。

從今天開始到今年六月,我們都有足夠多的機會做一些小修補,另外我們會不斷增強我們的類庫。

從現在到6月底,你都可以在一些低級別的C API上試著編程。我們將擁有一個高級別的面向對象API,讓你的工作更加容易。

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投入進來,然後嘗試著做出一些東西,並且讓我們知道。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你搞不下去了,可以和我們溝通,我在六月之前都會對系統進行修補。

所以說,如果你想確保你的應用程序在6月之後運行,那現在就參與進來吧,讓我們知道你的需求,讓我們幫助你做好應用。

· · ·

中間涉及6-7個技術性問題實在沒法聽懂,所以只能掛在牆上,琢磨清楚再和你分享。最後上兩個八卦:

· · ·

問58:你自己投資加密貨幣么?你現在都持有一些什麼幣?

BM:我雖然姓B,但是我沒幣。

以前有一小段時間屯過些比特幣,但後來就沒有了,我只有Bitshares和Steemit,沒有其他任何加密貨幣。

如果一種投資,技術上存在嚴重質疑,那我的手是投不下去的。

· · ·

問59:你除了編程之外還有什麼別的愛好?

過去這幾年裡,加密貨幣的工作本身就是我的愛好。

但在那以前,我對可替代能源和獨立運轉的系統特別著迷,還有那些和尼古拉·特斯拉有關的事情,他做的事情我都喜歡,我也對科學和能源的潛力非常期待。

- 全文終 -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HQlcl-LlQ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OS攻略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來襲,10大顛覆行業,該怎麼辦?

TAG:EOS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