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劫富濟貧式:此國貧富差距最低,越有錢心越酸

劫富濟貧式:此國貧富差距最低,越有錢心越酸

越有錢越心酸?看似荒謬卻真實存在,只是存在這種心理的國家並不多,簡單而言:這個國家將全民稅收制度修改為按收入分檔,收入越高檔次越高,應繳納的稅費也呈幾何式上漲,低收入和無收入人群不僅不用納稅,還可以得到補助。所以,這個國家貧富差距全球最低。

有個用來形容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非財富基尼),相信多數人都一知半解:將所有國民收入數據統計起來得出一個總數,10%的最高收入群體佔總量的比例和10%最低收入群體對比。例如:丹麥10%最高收入群體的財富加起來只佔總量的36%,10%的最低收入群體佔總量4%,其他均為中層收入(2017年數據)。數據看起來冷冰冰的,但深究後卻「細思極恐」,要知道,中國在2012年的基尼指數為0.73(總分為1):1%的高收入群體佔據了總財富的1/3,25%的低收入群體卻只佔總財富的1%。

安徒生出生地--丹麥菲恩島

作為安徒生的故鄉,丹麥一直被稱為是現實中的「童話王國」,關鍵因素是丹麥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以及教育醫療等等指標均居全球之首,連政府清廉度也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收入和各種幸福指數,宜居指數等等就更不用說了,而丹麥達到這個成就的步驟說起來很簡單:劫富濟貧式稅收制度,收入越高應繳稅費也越高,稅收種類也越多。

丹麥全國55%的稅收收入都來自個人所得稅(薪水,財產等等),用丹麥25萬年薪的工人舉例(低收入群體),計算綜合各種稅負以及中央和地方稅(部分城市),約需上繳8.3萬的稅額(約佔收入的33.3%),但250萬收入的富豪卻需要繳納147.5萬的稅額(約佔收入的59%)。

不僅如此,高收入人群的住房,股票等等資產均需按價值納稅,僅房產稅就達到收入的1%,也就是說,價值1000萬的房子每年都需要繳納10萬元的房產稅,第二年經評估漲值為1200萬則需要繳納12萬。所以,剛進入丹麥生活的有錢人會時常覺得心理不平衡,甚至在丹麥工作的外籍高管都會有此類心理,越有錢越心酸。

有趣的是,丹麥將進口和國產商品分檔徵收消費稅,但僅限於甜品,酒精類飲品和電池等商品。原因是甜品容易肥胖引發多種疾病,酒精類飲品會導致社會治安下降以及不良現象發生,電池屬於回收成本較高的工業污染商品,對此類徵稅導致價格上漲進而達到減少消費的目的,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了。

同類被徵收「綠色環保費」的還有汽油,水電和汽車(註冊費)等等,並且是呈階梯式上漲,消費越多價格越高,最高可達原價的10倍。所以,很多遊客說丹麥物價很高,準確的說應該是部分商品的標價很高,但市場內的生鮮蔬菜價格比鄰國瑞典,挪威等等反而更便宜。

當然,「剝削」富人的時候丹麥也對窮人和農民予以大手筆補助,在丹麥國內最偏遠的村莊都有政府指定的「社區管家」,哪怕村子只有三五戶家庭也要實時監控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就業情況,低於稅前年收入51168歐元(約39.8萬元人民幣)則由政府補齊,並予以各類福利扶助;丹麥每個社區出現失業者的時候,均會有「社區管家」登門造訪,及時推薦工作崗位甚至安排面試培訓等等,再沒公司要的人也會被申請去技能學校免費學習。

更恐怖的是,丹麥政府用減稅來鼓勵國民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不僅包攬兒童成長所需的全部費用,還時不時發放一些莫名其妙的「糖果費」。再綜合丹麥的免費醫療和高薪資制度後,丹麥人陷入「除了學習和旅行就是健身,實在無聊就生個娃遛遛」的境地。令丹麥政府喜出望外的是,近些年丹麥生育率不再呈斷崖式下跌了,街頭「遛娃」的頻率也逐漸高了很多,不管是大雪紛飛還是烈日炎炎,街頭總能看到一堆堆嬰兒車被「丟」在路邊,父母跑去購物喝咖啡不搭理車上的嬰兒更是普遍現象。

如果說對貧富差距最直觀體會的話,那出生在丹麥最北城市斯卡恩的麗薇亞三姐妹無疑最有發言權:大姐嫁去韓國,說韓國貧富差距大到令人難以置信,並且是越老的群體越窮;二姐嫁去德國,在貧富差距上持樂觀看法;三妹嫁給了中國北京人,當她面對小編的詢問時,沉默了很久才說了一句「挺好的......」

當然,丹麥作為高稅收高物價國家,旅行成本也相對較高。因此在丹麥旅行務必做好購物心理準備,可以多諮詢當地人哪個地方購物性價比更高,以免超支尷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最和平國家:治安太好警察「無所事事」,乾脆取消警校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