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俗 | 弘揚傳統,趣味年俗故事小講堂(正月十五)

年俗 | 弘揚傳統,趣味年俗故事小講堂(正月十五)

原標題:年俗 | 弘揚傳統,趣味年俗故事小講堂(正月十五)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我們也漸漸忘記了那些紛繁複雜的傳統習俗


還記得小時候唱過的那首童謠么?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燒年肉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從小年到正月十五的年俗,


你知道多少?


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感受大中國的傳統年味!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正月十五


作灶



安門




READ


元宵節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燈節



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趣聞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更多趣味年俗知識


敬請關注「長樂未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樂未央 的精彩文章:

未央區區長梁晚晴慰問駐地部隊

TAG:長樂未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