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所不知道的元宵節浪漫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元宵節浪漫故事!

萬家燈火元宵鬧,

一碗湯圓瑞氣盈。

今天正月十五,

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在咱們大朗,

元宵節有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

舞麒麟、看粵劇等習俗,

每年的元宵節,熱鬧非凡,

滿滿地承載著人們對幸福團圓的期盼。

可是,你知道嗎?

在古代,元宵節還是一個浪漫美麗的節日

那麼,古時的元宵節是個什麼操作呢?

在古代,是有宵禁的,

女子夜間不可以自由出門。

但正月十五這一天,

未出閣的少女可以戴著面具遊走在京市中,

賞明月、猜燈謎、看煙花、拉兔子燈。

有美女的地方,當然不會缺帥哥啦!

於是有了下面的浪漫場景。

白天還只是一個熱鬧的街市,

晚上便燈火輝煌,徹夜不熄。

才子俊傑吟詩作賦,岸邊女子憑欄倚望,

才子佳人趁著賞花燈的良機,眉目傳情。

良辰美景不夜天,

是現代的我們完全無法感受到的。

如今文藝青年們憧憬的,

也無非是古時的那種,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

下面,

讓我們來一起重溫歲月,

聆聽屬於那個年代的元宵節浪漫故事吧!

破鏡重圓

她是衣錦華貴、才貌雙全的公主,嫁給了他——滿腹詩書的一代才子。然而不久,敵軍壓境,滅國在即。他擔心滅國後夫妻離散,便與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銅鏡,各持一半,作為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街市,以獲得對方的消息。

不久,國家滅亡,新任國君亂點鴛鴦,將公主送給了一名將軍。自此,公主終日鬱鬱寡歡,默無一語。

終於盼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度盡劫波的他匆匆趕到街上,果然看到有一老人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他一看那半片銅鏡,淚流滿面地向老者講述了破鏡的故事,並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老人深為感動,並將這一消息傳於公主。正如他題詩: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

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看完丈夫題詩,悲痛欲絕終日水米不進。將軍盤問再三,才知其中緣由,深為打動,頓生憐惜之心。將軍索性成人之美,將他召入府中,讓他二人團聚回歸故里——這便有了「破鏡重圓」的美麗典故,流傳至今。

故事裡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南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一個是太子舍人徐德言。

元宵姑娘

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風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園賞梅,遇一宮女欲投井。朔搭救後問明原委,原來宮女名叫元宵,因進宮後長久不能見到親人而思念,遂起輕生念頭。東方朔同情並答應幫忙。

東方朔擺攤占卜,所有人問卦結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長安城大恐慌。漢武帝向東方朔請教,朔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解釋說:正月十五晚家家掛燈吃元宵,城外百姓進城看燈,好似滿城大火,以瞞玉帝。是日晚,元宵雙親進城觀燈。在東方朔的幫助下一家終於團圓。

人生得意「王安石」

北宋時期,二十歲的王安石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

歸鄉路過那戶人家,看到招親聯依然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金榜題名」和「洞房花燭」兩大喜事。

家事難理帝王家

GIF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的兵權。再殺相國呂產,滅呂氏全族,「諸呂之亂」徹底被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千百年來,

隨著歲月流逝,

人們只記得元宵節的湯圓、彩燈和煙火,

卻很少有人提到背後的這些浪漫、溫馨故事。

願我們都能追隨古人的足跡,

重新拾起這些古老的習俗,

將節日過得有聲、有色、有味道。

福利來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彩傳播 的精彩文章:

沒有一隻鵝到大朗不做噩夢

TAG:景彩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