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我們在一些古代題材的影視劇中,常常看到前方戰事緊急的時候,將領為了向皇帝彙報情況,會將戰報交給騎手,然後大喝一聲「八百里加急!」,騎手飛身上馬,一騎絕塵,以最快的速度將戰報交到皇帝手中。那麼這裡所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古代不像現代有手機、電話等通信工具,只要打一個電話,發一個微信,那邊的人立馬就可以知道這邊發生的事情。然而,在古代信息的傳遞必須依靠人和馬,所以歷朝歷代為了讓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一般都會在各地要道設置許多的驛站,供來往的驛卒使用。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比如:盛唐時期,唐朝的驛站遍布全國各地,數量達到1639個,超過兩萬多人從事「驛務」工作。另外,為讓信息傳遞得更快,唐朝對驛站所用的馬匹也有嚴格的要求,快馬日行180里,再快些的日行300里,日行500里的已經是最快的了。因此,日行千里只不過是古人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

在古代為獲得最快的傳遞速度,驛卒必須經常在驛站更換馬匹,就像接力賽一樣。因為馬匹畢竟不是機器,如果一直在跑的話,即使再強的馬也受不了。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那古代傳遞消息的速度最快有多快呢?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而唐玄宗當時正在臨潼華清池,兩地相隔三千里,但是僅過去了六天,唐玄宗就得知安祿山叛變的消息。由此得知,當時最快的傳遞速度在500里左右。

古人常說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唐代的五百里約合現代的227公里,如果按照日行20個小時,不分晝夜,不停更換人員和馬匹,大概能跑到11.35公里/小時的速度。雖然這速度放在現在來說是很慢,但是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那已經是難以想像的速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