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心之為心,在其能宰制,能統馭,能操縱,能發能收……

心之為心,在其能宰制,能統馭,能操縱,能發能收……

1

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

人類頂大的長處是智慧。但什麼是智慧呢?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譬如:正在計算數目,思索道理的時候,如果心裡氣惱,或喜樂,或悲傷,必致錯誤或簡直不能進行。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但是一般人對於解決社會問題,偏不明此理。他們總是為感情所蔽,而不能靜心體察事理,從事理中尋出解決的辦法。

我想說一個猴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在湯姆孫科學大綱上敘說一個科學家研究動物心理,養著幾隻猩猩、猴子做實驗。以一個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兩粒花生米進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從玻璃外面可以看見,遞給猴子。猴子接過,亂搖許久,偶然搖出花生米來,才得取食。

此科學家又放進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須將瓶子一倒轉,花生米立刻出來。但是猴子總不理會他的指教,每次總是亂搖,很費力氣而不能必得。此時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領受人的指教呢?沒有旁的,只為它兩眼看見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無餘暇來理解與學習了。要學習,必須兩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視線來看人的手勢與瓶子的倒轉才行。要移轉視線,必須平下心去,不為食慾衝動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會也。

猴子智慧的貧乏,就在此等處。

人們不感覺問題,是麻痹;然為問題所刺激,輒耐不住,亦不行。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游心於遠,從容以察事理。天下事必先了解它,才能控制它。情急之人何以異於猴子耶?還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從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辦法;觀察事理,亦順著這一條線而觀察。於是事理也,辦法也,隨著主觀都有了。其實只是自欺,只是一種自圓其說。智慧的優長或貧乏,待看他真冷靜與否。

2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短於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怎樣是有勇氣?

不為外面威力所攝,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荷任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譬如:軍閥問題,有的人激於義憤要打倒他;但同時更有許多人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局面,只有遷就他,只有隨順而利用他,自覺我們無拳無勇的人,對他有什麼辦法呢?此即沒勇氣。

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一不可改的。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敬佩孫中山先生,他是一個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個匹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帝國的統治。沒有瘋狂似的巨膽勇氣,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無亂什麼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無論任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是被事懾著你。(完)

編者註:梁漱溟先生曾經說過:「我還是願意跟著王陽明走」。以下幾條,是先生的心得體悟;值得我們反覆琢磨思索!

人類不是渺小,是悲慘;悲慘在受制於自己。渺小是最錯誤的見解。幾時你超脫了自私,幾時你就超脫了渺小。

一切利害得失計較皆從自身來,假以人類有超越其身之心也,遂不為此自發感情要求之所限,而能自覺地照顧到他人以至大眾,不落於狹隘偏私。

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學問是解決問題的,真的學問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經濟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組聯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團對抗,劃分此疆彼界。

著急貪求,表見了人類的卑微;歆羨涎流,顯露了人類的醜陋;忍耐不下,煩惱苦愁,見出了人類的無用。

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這是最深淵的學問,最高明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然而卻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學家之所知矣。

心之為心,在其能宰制,能統馭,能操縱,能發能收……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良知:本體世界的證入與敞亮
不用刻意去尋找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