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數字經濟發展:搶佔產業互聯網新風口

2018數字經濟發展:搶佔產業互聯網新風口

2018年,數字經濟浪潮正成為引領新常態、壯大新經濟、打造新動能的主要「引擎」。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也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於信息化。以產業互聯網為創新模式的數字經濟也將開啟一個新時代。產業互聯網是指傳統產業與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終端等互聯網領域結合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全國區域經濟領域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都將被重構。

近期,國家發改委就經濟數字再發言,下一步,將從四方面促進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什麼是數字經濟

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金融科技與其他新的數字技術應用於信息的採集、存儲、分析和共享過程中,改變了社會互動方式。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術使現代經濟活動更加靈活、敏捷、智慧。

多角度理解數字經濟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協調包容為要義、以開放合作為基礎、以安全可信為前提、以造福人民為宗旨。

其次,數字經濟將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平台。數字經濟具有天然的全球化特徵,能夠擴大貿易空間,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各國有望通過數字市場的不斷開放,加速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相互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最後,對數字經濟的理解,除了通過其產出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來認識和判斷其發展狀況,還應從統計測算優化、社會分工合作、行業供給與需求、產業經濟結構的複雜性、管理模式變革、法律制度跟進完善等多個維度全面分析。

、數字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隨著實體經濟加速向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轉變,數字經濟成為受全球關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

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

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隨著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步完善,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

數字經濟促進創新創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帶動下,全球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新一波創業創新浪潮,創業群體迅速擴大。數字經濟的發展孕育了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企業,成為激發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驅動力量。

數字經濟促進綠色發展。信息通信技術有助於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發展。一方面,信息通信技術自身的發展有助於減少社會經濟活動對部分物資的消耗。另一方面,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於其他產業可以帶來更大的節能效果。

數字經濟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數字經濟帶來的社會效益,包括對社會就業的影響、對縮小發展鴻溝的幫助、對社會治理模式的改變等,將遠遠超過其創造的行業價值。

數字經濟深刻影響就業結構,一方面,部分就業領域會隨著產業轉型、商業模式變革消失,部分中低技能崗位會被機器取代;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會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就業方式,未來的市場將在用戶價值挖掘、技術優勢和模式等方面有所創新。總的來看,數字經濟對就業容量的激活效應和消減效應基本持平,但是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就業結構產生重大調整。

數字經濟將克服地理障礙,有效消弭不同地區間的發展鴻溝,為後發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智慧民生的普及讓全民參與社會治理成為可能。

數字經濟改變著產業監管體系,促使傳統的監管制度與產業政策加快創新步伐。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了政府部門加快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市場監管、產業政策,同時促進監管體系的創新與完善,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數字經濟也改變著社會治理模式,促使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從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註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產業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

世界經濟衰退「倒逼」以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成熟並投入產業化應用,產業互聯網新生型經濟正在全球範圍加速發展。世界經濟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與產業發展各領域跨界融合,製造業不斷數字化轉型升級,農業產業鏈得到有效改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有效地培育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就製造業而言,中國正在全力邁進數字化新階段,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普及應用不斷消除各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向設計、生產、營銷、流通等各個環節滲透,呈現出智能化生產、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製造的新特點,新的管理和服務模式初步形成,重塑產業鏈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能源和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2016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24.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3.3%。中國製造業產值佔世界的比重超過20%,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細分領域來看,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9萬台,高於全球工業機器人14%的銷量增速,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佔全球銷量比重達31%。

當前,製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智能製造成為中國「互聯網+」戰略的主攻方向。以紅領、三一重工、航天雲網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型工業企業,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之路,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互聯網企業、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正在開展跨界合作與併購重組,通過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強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解決方案。

未來,智能製造將通過機器之間、機器與系統、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實時連接與智能交互,實現泛在感知、實時監測、精準控制、數據集成、運營優化、供應鏈協同、需求匹配、服務增值的發展態勢。

就農業而言,數字化技術助推產業鏈升級,「農業互聯網生態圈」逐步形成,實現信息開放和對稱,不斷融通產業鏈的物質、資金和信息流,實現共生、共贏和互利。智慧農業的切入點是農業電子商務,著力點是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突破點是農業大數據,落腳點是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2016年中國互聯網已經滲入農業生產、流通、金融和服務等的各個環節,圍繞著智慧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電商、農業金融四大方向持續滲透。其中,縣域電商成為發力點,生鮮電商也在市場規模、行業格局和運營模式方面表現搶眼,B2B、B2C、C2C生鮮平台不斷革新了傳統供應模式。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同比增長80%,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

同時,中國在線旅遊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業態。2016年上半年農村在線旅遊網路零售額達到445億元,占農村服務型網路零售額的38.5%。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不斷普及應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不斷培育了智慧農業發展的新動能,服務性能更加貼近農業生產實際,服務價格更加低廉,中國智慧農業將迸發出巨大能量,開啟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新時代。

、IINC產業互聯網新城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載體

IINC產業互聯網新城的概念,是由上海東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中渤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曾雄首創提出,IINC產業互聯網新城理論和商業模式已獲得國家版權保護。產業互聯網新城模式(Internet industry new city,簡稱「IINC」模式),即融合經濟、金融、信息、貿易、生態、生產、生活、服務、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在產業集中的基礎上,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產業立「市」 ,以數字建「城」 ,萬物聯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實現產業園區城市化與城市產城一體化的雙向發展,促進城市和小鎮產業化、智慧化、數據化的可持續發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將重新定義「城市」新概念。

產業規劃側重從產業鏈或產業網路的角度考慮產業的縱向關係,而城市規劃則更多地從城市的支持配套和空間布局等方面研究產業的橫向協作。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科技手段實現產城融合,互聯網+產業,形成產業互聯網;互聯網+城市,形成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構成產業互聯網新城, 即「IINC」模式。利用「互聯網+」規劃產城融合,合理布局產業功能、城鎮功能和空間結構,在聚集產業的同時聚集人口,促進城鎮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IINC」模式,推動互聯網應用與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IINC」模式,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尤其是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助力存量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生產、運營、管理的數字化,以及農產品配送的網路化轉型;推動金融、教育、醫療等產業與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加速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改善教育、醫療和安全、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衛生保健和其他公共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渤產業電商 的精彩文章:

TAG:中渤產業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