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8顆佛珠救贖愛情,《岡仁波齊》拯救心靈?

108顆佛珠救贖愛情,《岡仁波齊》拯救心靈?

昨天,"三毛轉世"的90後文藝女青年,嚮導演張揚洋洋洒洒寫了7千字的情書,感人肺腑的10萬+文章瞬間出爐,佛系青年的108顆佛珠,估計立馬成為淘寶爆款。

基友陳說,看完文章終於知道張揚是誰了,才知道他是《岡仁波齊》的導演。此刻,肖想張導的內心的os應該是mlgb,電影沒火,pp火了。

張導救贖了女文青的愛情,重新審視一次《岡仁波齊》,建立在信仰以上的藏民朝聖之路,張導能否拯救自我的心靈呢?

作者|| 阿井

公眾號|| 是我不道

投資1300萬~最終票房拿下一億!!!岡仁波齊,是中國觀眾為信仰買單?

毋庸置疑,岡仁波齊是獨特的,電影也跟普通人是有距離的~

但也是為喧囂都市人量身定做的,即使有觀眾認為很爛,也不好意思罵,因為它太關乎人的心靈了!

這部小成本文藝片,導演和觀眾其實不謀而合:一個給信仰,一個為尋找片刻的寧靜——這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和諧的消費者與生產者了。

電影的美,並不僅僅取決於戲劇衝突,還有人們感受到的一種別於日常的純粹~~

通過第六代導演張揚的「上帝視角」,岡仁波齊用偽紀錄片的手法,描述了藏族人崇拜匍匐朝聖的艱難過程。

不在宗教問題本身上來糾纏,而用瑣碎的細節增加符號意義,構成了一部以信仰為賣點的土雞湯國產電影!

1

【 苦行僧公路片】

2017年7月國產電影保護月的開門之喜!

最初的想像,是觀眾或抱著對藏族文化的窺探欲而去的,但在電影院中,等著高潮反轉、人性剖析、矛盾衝突等傳統橋段遲遲卻未能來臨。

是的,岡仁波齊有些太過簡單了。

藏族人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這年恰逢藏曆馬年,是釋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傳說諸神會聚集岡仁波齊,在藏傳佛教中,轉山一圈,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

村莊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隊伍最終湊出了11人,這些人陷在日常帶來的原罪困惑中,都有自己不可打開的結,想去神山岡仁波齊贖罪:

有即將生孩子的孕婦,有每天喝的酩酊大醉的屠夫,有身體有缺陷的殘疾少年,有家裡遭受飛來橫禍失去親人的中年夫婦,還有他們才剛剛9歲的女兒。

去岡仁波齊的路,長達2000多里,耗時一年的朝拜,為電影建立了敘事脈絡。朝聖路上,他們找來一輛拖拉機用來運送食品和物資,也沒有舉辦任何儀式。

電影中,鏡頭切換,沒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這群人日出而走,日落而歇,等暮色來臨,便找一片空曠地帶搭起帳篷,去附近的河裡取水,酥油茶就著一小塊臘肉當晚餐,睡前在老人的帶領下念經文,大家一起睡在大通鋪中,在這一年的朝聖途中,無畏嚴寒酷暑,無畏生死,只是不斷的重複著同一個動作。

一路上並沒有發生平常電影中預測到的互相猜疑和爭吵,也沒有刻意的渲染悲壯的情緒。他們懷著同樣的信仰,低著頭一步一步的繼續他們的朝聖之路。

沒有錢了,大家去打工,賺得旅費繼續上路;遇到風雪,頂著風雪磕頭,遇到水坑,在水坑中匍匐。如果說唯一的爭議,就是途中的一個老者,批評年輕人磕頭不夠標準,小女孩走路的步子太大了。

生完孩子的產婦,休息了幾天後就繼續朝聖,孩子哭了,她就爬上拖拉機裡面的貨箱給孩子餵奶。

讓人感動的是,9歲的小女孩給家裡人打電話的時候,跟每個人的對話如出一轍,翻來覆去都是「你想我嗎?我想你了。」

攜帶物資的拖拉機被一架趕著送人到醫院的車不小心撞壞了,大家很快就原諒了肇事者,肇事者揚長而去。

但拖拉機壞掉了,男人們就去掉車輪,幾個人用力拉著車走,而拉到幾百米外,再走回原點,重新磕頭到幾百米外,朝聖的路,一步都不馬虎。

在路上,朝聖的老人在某一天早晨再沒有睜開眼睛,大家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直到影片末尾,畫面停滯在大雪紛飛中,那些跪著的朝聖者,他們剛在神山岡仁波齊安葬完老人,然後繼續跪拜著磕頭上路,那動作重複了上萬次,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沒有哭泣,沒有感傷,因為他們明白,人只是這輪迴中一環,自然而然就好。

追逐信仰的人,他們只管磕頭,一路朝拜,自然歇息睡眠,而神在看著他們。

直到影院的燈光亮起,屏幕上開始滾動字幕,所有的觀眾都靜默如迷,肅穆莊嚴,久久不肯離席。

類似苦行僧般的公路電影,多麼像人生:由碎片堆積起來的真實和虛幻,四季變遷,生生不息。

這種苦行僧式的公路片,用自己獨特的節奏吸引了觀眾,闡釋人生生老病死等宏大的命題。

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甚至在豆瓣上評價:「影片採取了一種紀錄-戲劇的樣式,讓我們近距離地接近和感受了一次藏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實屬可貴」。

2

【 信仰成最大賣點 】

導演張揚帶著20多人的團隊,歷時一年製成。

從2013 至 2014 年,11位當地藏民被選中,幾乎本色出演,攝製組只進行紀錄片般跟隨拍攝。

一年下來,12位藏民與攝製組一起,經霜雪歷冬夏,看到碎石,看到洪水漫過馬路,才走完了艱辛真實的朝聖之旅。

作為第六代導演,張楊的風格凸顯無疑,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難以企及的超越性日常,在影像風格上,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

主題跟佛教中的人生七苦呼應,只有經歷了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生才是一個圓滿。

一場朝聖說是朝聖,不如說是一個輪迴:朝拜路上女人產子和老者最終死亡的場景;以及藏民朝聖路途中跟髮廊妹那似有似無的曖昧,但這份日常中可能的愛情,仍然在朝聖者去往神山,髮廊妹不願意跟隨而無疾而終。

死亡和新生,過客和停留,一環環相扣,構成了岡仁波齊的主題照應。

特寫的鏡頭並不多見,反而是長鏡頭和大場景為主。

比如,一行人到了公路,公路的彎彎曲曲的大場景便躍入眼中,到了安營紮寨的平地,攝像師又從山間拍攝這群人,這種上帝視角的俯視感,周圍的事物和人物融合,畫面展示出天人合一的和諧感也揭示另一層意境:一場因為宗教而緣起的朝聖,神自然也注目著信仰。

不過,儘管讚譽滿屏,對這部電影的最大的疑問或質疑,也莫過於它整部作品組織的架構與思路,它並非是一部原生態呈現真實的紀錄片,而是有著類紀錄片風格而填塞劇情的「公路片」。

在震撼之餘必須承認,電影其實跟普通觀眾有著距離感,熟悉一般電影的矛盾衝突口味後,看岡仁波齊常常會走神。

對於影片的批評者來說,看著一行十多人從家中一直磕頭匐行,中途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山石滑落、生病、缺錢打工、老人在到達之際去世等突發的,甚至有些「賣苦」意味的情節時,實際上又會感到不適。

這些苦難來自於許多家庭親自經歷的疊加,將這些疊加事件都強加到一行人身上,過於戲劇感,也太過刻意。

如果劇情不那麼具備突發性和戲劇性,如果事先不知道這是排演好的劇情片,許多觀眾甚至有可能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真實的紀錄與再現。

換句話說,朝聖本身再美,但當它定格在一個個打磨的場景上時,它便不再具有生活本身的厚度,只剩下營造的消費感和苦難感。

這也是癥結所在:外來者的視角,帶來了無可避免的消費感,在每一個精心營造的場景里隨處可見,高樓林立的城都市觀看客,是不是在消費一種虔誠呢?

3

【 中國觀眾被低估】

去年《百鳥朝鳳》宣發時,正因為製作人驚天一跪,帶來議論和口碑。

第五代導演吳天明的遺作,本來剛硬紮實,非要用非常人的手段來引起注目,這恰恰說明,不是電影不好,而是觀眾的口味被好萊塢大片給慣壞了,這背後掩藏了一個嚴肅的命題:中國電影在等自己的觀眾。

上映之前,在剛閉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炮轟中國電影觀眾,認為「垃圾觀眾」造成了「垃圾電影」,像打臉一樣,馮導叨叨怨懟,觀眾必有回聲!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內地電影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電影市場的泡沫逐漸開始被清洗,比如小鮮肉不再受歡迎,電影節也不再處處談IP,行業人員叫嚷著「資本寒冬」......

資本開始尋找真正優質和稀缺的內容,藝術電影、紀實電影的機會由此而來,市場給觀眾更豐富的選擇,而觀眾也在變得越來越成熟。

上映期間,《岡仁波齊》、《重返狼群》、《忠愛無言》三部紀實類國產電影,票房均突破2000萬人民幣,尤其是《岡仁波齊》,票房一路走高,上座率更連續多日保持第一。

相比之下,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5》累計票房才到13億元人民幣,豆瓣評分4.8分,惡評如潮,北美上映兩周的累計成績也只是勉強突破1億美元。

今年以來,從《摔跤吧!爸爸》開始,最先因為電影巨頭公司互相掐架而被故意屏蔽,取得好口碑後,影院被迫增加排片,普通觀眾一次次走進了影院,票房逆襲超過10億人民幣。

可以說,《摔跤吧!爸爸》改變了人們對「中國觀眾」的刻板印象,到了岡仁波齊這樣的電影,新聞紀實IP正成為華語電影征戰大銀幕的一股清流,似乎也對「中國觀眾」進行了重新畫像。

往常,人們習慣的大片,往往有震撼的音效,觀眾即使發出聲音,也沒有人會注意。

但是,岡仁波齊是如此的安靜,周圍任何嗡嗡聲都變得難以忍受,面對一群虔誠者的信仰,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你,小聲一點,別打擾他們。

觀眾觀影自發的靜謐感也側面說明了,對影片,越來越成熟的他們給予了足夠的耐心和尊重。

投資僅1300萬元的文藝片岡仁波齊,如今超一億人民幣的票房,是七月國產電影保護月的開門之喜,與去年製作人為百鳥朝鳳下跪的慘烈相比,紀實類、現實類電影短短一年之後備受關注而讓人感懷,背後的命題也直指中國觀眾:越來越成熟的他們是不是一度都被低估了?

GIF

END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是我不道 的精彩文章:

《水形物語》:啞女與怪獸的戀愛童話

TAG:是我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