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在唐僧最心窩裡的一句話:追殺我的是大唐,我是別人的御弟!

藏在唐僧最心窩裡的一句話:追殺我的是大唐,我是別人的御弟!

《西遊記》里的唐僧,典型的白面書生,心底善良,相貌英俊,又喋喋不休,在西行取經路上不知道度化了多少妖魔鬼怪。文學作品為了塑造人物象形的需要,會在文字中真假半摻。實際上,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相去甚遠。

玄奘出生在隋朝末年,從小就表現出對佛教的天賦,十三歲那年正式出家。少年時候的玄奘,曾經雲遊過許多佛教聖地尋求佛理,從洛陽到成都,再到相州。

但學習得越多,他越困惑,佛學在南宗和北宗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孰是孰非難以定奪,為尋求真知,他決定要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

然而,此去天竺的第一站就面臨困難,隋亡唐立,新政府有規定,不許私自出關。玄奘曾經申請出關,但被拒絕。因此,並不存在《西遊記》里情節:唐太宗風風光光禮送御弟西行,這都是作者的一廂情願。

貞觀三年,長安發生大饑荒,政府允許百姓出關謀生,玄奘乘機終於出關。但這一路還是驚險重重,不僅有大唐軍方的發出緝拿公文,一路圍追堵截,更有前方未知的惡劣環境。

出瓜州,達伊吾,眼前是一片無人區,浩瀚黃沙一望無垠,史書記載:「長九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茫茫戈壁,對人的生存是嚴峻的考驗,沙漠里最缺的是水,少量水源豐富的綠洲往往有官兵在把守。大風,黃沙,乾渴,飢餓,官兵,都是對玄奘的威脅。

再向西去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唐軍射殺,就是可能被餓死,渴死,茫茫黃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要不要繼續前行,玄奘可能曾經做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極可能最終佛法沒求到,白白搭上了性命。

向西走還是回頭去?這可能是生與死的抉擇,生和死是每個人都會思考的終極命題,可是他的眼裡生與死又有何區別呢?「寧可就西而死, 豈歸東而生」,雖然掙扎過,動搖過,但他不會退縮。

在途中,可能炎熱得暈倒,可能幹渴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可是只有還感知到自己還活著,他就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也許是這種勇氣冥冥之中感動了上天,玄奘和他的老馬終於遇到了綠洲和救命的水源,九死一生越過這魔鬼之境。

出沙漠第一國,玄奘來到高昌,高昌國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國王鞠文泰,聽說玄奘是從動土大唐而來,不遠萬里去天竺求經,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不是常人,是聖人。鞠文泰和玄奘交流佛法,被他的佛學造詣折服,於是誠心邀請玄奘留下當國師。

玄奘西去決心堅定,以絕食拒邀,於是,高昌國王不再逼迫,但讓玄奘答應兩個條件,第一,和他結為義兄弟,在高昌講經一個月再離開,第二,取經歸來之時,再在高昌講經三年,再回大唐。面對如此盛情,玄奘怎能拒絕。在講經滿一個月後,玄奘又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高昌王給他準備了豐厚的物資,據說可供在路上用二十年,並給路上經過的二十四個國家國王寫了二十四封信,準備了二十四份禮物,請求照顧自己的王弟,玄奘。

就這樣,玄奘在義哥的照顧下,翻過帕米爾高原的雪山,一路順利地來到天竺,在印度求佛十幾年,訪遍名寺名僧,最終成為全印度最有名的法師。可惜的是,玄奘沒能兌現對義兄的承諾,在回國歸去途中得知,高昌國早已被大唐所滅,義兄鞠文泰也在破城之前憂鬱而死。

千百年後,再讀到玄奘的故事,還是會有人佩服、感動,讚歎他的強悍、平和、智慧、氣節和堅毅,他是高僧,是學者,是天才,更是聖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