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湘南「農二代」不完全調查

湘南「農二代」不完全調查

「三個名姬」

是《知音》雜誌三名首席記者的個人公眾號。

這是我們的第43篇文章

這些孩子因為不再被貧窮威脅,他們缺乏奮鬥的動力和吃苦的意識。父母提供的了生活,卻沒有想過如何去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當他們看得到外面的世界,就想往外面跑。但缺乏競爭力的這群孩子,到了外面,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快餐盒飯,內心又會出現極大的落差。

武漢至衡陽,如果坐高鐵,2小時就能到達。我的導航上顯示:420公里,駕車時間6小時49分鐘。這是我陪先生回家過年之路。

在我眼裡,先生出生在一個風水很好的村子。這個村子離市區只有15公里的路。

這個距離放在武漢,從光谷出發,走完15公里,可能還在光谷。但放在衡陽,走完這個距離看到的景色,和城市已經是天壤之別。土路、風乾的野草、稀少的房屋,連狗吠聲都聽不到。

村子有文化得很明顯,叫文村。文村非常小,小到只有兩戶人家,還是同姓。

說它風水好,是因為兩戶人家都出了大學生,且都讀到了博士,都在大城市安了家。

我細細觀察了好幾年,並沒有從這兩戶人家的家庭教育上總結出什麼可圈可點的經驗。無非就是當年條件艱苦,吃飽飯都困難,大人忙於生計,孩子們對父母沒什麼指望,想奔好生活,就只有讀書一條路。

有的拚命讀,也沒能都出來,有的沒有太刻苦,卻因為一些陰差陽錯的機會,就這麼讀出來了。我先生就屬於後者。

這兩戶在農村算是比較愛乾淨的人家。我婆婆處女座,家裡的傢具用品都很老舊,但是整潔乾淨,洗乾淨的衣服會按照商店裡面的樣子疊好。出門不管遠近,都要認認真真洗臉,梳頭,擦油,用個小刷子,刷一刷衣服上的灰。

我公婆生養了四個孩子,老大是女兒,後面是三個兒子。大姐出嫁後,至今還在幫襯著這個家族,一起贍養老人。

三個兒子裡面,老大老二都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都在農村建起了新房子。老幺,也就是我先生,當年「聞風倒」的身板,如果拼農活,實在沒有優勢,最終選擇了讀書這條路。

命運就是這樣,他成了他們家最先走出了文村那一個,考學成功,一口氣把文憑讀到了頂,最終落戶了城市。

如果只看我公婆的四個孩子,這個家是成功和完滿的。

但是,家族的繁衍發展是要一代一代往下看的,解決了溫飽的一家人,下一代該怎麼走?這是難點。

大哥一家對原生家庭心服口服,在孩子的教育上走「絕對權威」的道路,兩個兒子別的不說,至少不會出什麼亂子。

兩個孩子在人生關鍵點上,基本都是大哥拿主意。

老大讀大專時選專業,大哥認真打聽了一圈,最終為兒子選了個計算機專業,他認為這個專業以後總能找到工作。事實也是如此,畢業後,孩子雖然沒有從事本行,在衡陽市裡斷斷續續換了幾個工作,養活自己沒問題。

老二在父母從不輔導學習的情況下,今年中考考了年級第三名,可以上高中。在如今中考分流的制度下,30%上高中的升學率,我所在的城市,同事的孩子在水果湖中學這種名校,同事不惜請名師,天天給孩子補習,唯恐上不了高中。所以,當我聽到這個消息,都特別為他高興。

大哥大嫂之前並沒有指望孩子能考上,所以在中考前,就已經為孩子選好了一所職高,學的是跟高鐵有關的專業,好像還交了3000元的定金。成績出來後,兩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決定讓孩子繼續上職高,理由是,孩子語文是弱項,怕以後上了高中也跟不上。

過年的餐桌上,說起這事,家裡人都很可惜了這次機會。有人說:3000元定金不要也罷,孩子的前途是大事。也有人說:語文差是硬傷,以後考不上大學,也是麻煩。我當時想法是,讀高中的機會這麼難得,一定要去讀高中呀!

我放下碗筷就走到房間,去問這孩子:你想讀高中嗎?他回答我:我語文不好,是弱項,以後讀高中怕跟不上。

這個答案讓我一下子清醒了,他的選擇和理由,竟然是父母的複製版,一模一樣!

這個問題出在哪裡?不是讀不讀高中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家庭裡面,已經聽不見孩子自己的想法了,或者說孩子自己的想法並不重要。包括我想支持他讀高中的想法,也是出自我自己的認知,而不是孩子心裡的渴望。

如果我問他,那你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特別感興趣。我能猜出,他回答不了我。

老大的孩子典型的「省心」,小家看似是平穩而有序的,但一切決策還是以「生存」作為首要大事。但其實,溫飽已經解決。這個家庭,現在需要的是孩子們通過自我實現帶來一些新的機會,打開一些新的窗口。顯然,「讀個職高好找工作」這樣的目標讓孩子極度缺乏內在動力。中考後的寒假有50多天,沒有作業的他一直在親戚家遊盪,玩耍。無憂無慮,漫無目的……

回頭再看大兒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家裡人更關心他什麼時候帶個妹子回家。工作這麼多年,我不知道他從事什麼行業,我問我先生,他也表示不清楚。我們只知道他和他父親一樣,做事有分寸,不會出格,不用操心……

大哥在村口做好了房子,兒子們結婚總是有地方住的,將來生了孩子,大哥大嫂年輕又身體好,也是不愁沒人幫忙帶的。

這樣的生活,在「農二代」里,已經算不錯的了,全家人都在儘力去維繫「農二代」的穩定性。如果放在家族發展中去看,他們「無過」!

二哥家只有一個獨子,這是當年計劃生育在農村實施得好的有力證明。我從小看他就是個很聰明有靈氣的一個孩子。我以下簡稱他小峰。

小峰走的路是另一種典型。成績一直還行,16歲那年,不想讀書了,從重點高中輟學,放飛自我決定要到廣州去闖蕩。

「機會」對二哥家的小峰來說,從來都不缺。

小峰辦過修理廠,在工廠流水線上打過工,做過遊戲銷售,在直播工廠帶過幾個網紅主播。

賺得多的時候聽說一年也有20萬,回家過年,出手也總是很闊綽,抽好煙,在市裡開好酒店住。

親戚們總是拿他說事,說他不會攢錢,有錢就花掉了,從不考慮家裡父母生活的艱難。

今年,小峰從廣州回衡陽過年,一直就在市裡住著,沒有迴文村看一眼父母,在衡陽的大姑家見了父母一面,大家卻相對無言。

這下,所有人都把冒頭對準了這個「不省心」的小峰,因為數落他的不是,太容易了,張口就能數出一二三。

我曾經跟小峰認真聊過,他跟我講了在廣州的生活。

他的生活也挺不容易,在廣州做遊戲銷售時賺到了些錢。但是銷售這一行,開銷也大。很多所謂的收入,左荷包進右荷包就出去了。後來從遊戲公司出來後,去做直播,帶網紅,每天晚上盯著屏幕,不能睡覺。主播的禮物流水不好,老闆就會給壓力。加上直播紅利期也過去了。很快,新的工作也收入銳減,無法支撐。今年,他只能又回到遊戲銷售的行業。但很明顯,我今天試圖跟他聊聊工作,他已經失去了熱情,語氣中只有無奈。

小峰每次回家,都飽受家人的點評。

我見他大冬天,總是只穿一件T恤加一個薄外套,弓著背冷颼颼的樣子。家裡人總是又氣又恨地說:你凍成這樣,怎麼不知道多穿點!但是沒有人想到過給他去買件衣服。可能在大家眼裡,他已經成年了,也賺到錢了,這件事應該自己去做。但我想,如果沒人給小峰買件衣服,可能他永遠都不知道,加件衣服就能解決冷的問題。長輩們嘮叨他半天,不如送上一份情感上實實切切的關愛,這是小峰需要的。

小峰的父母心裡也委屈和難過,覺得兒子也賺到了錢,花錢大手大腳,為什麼總是有還不上的花唄和小額貸找上門?也不孝順他們。過年了,見面了,都不主動跟父母打招呼。

回顧小峰的成長環境,小峰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初中時,被送到姨媽家去住了兩年。據說小峰他爹(二哥)小時候被我公公打得最多,所以,他在自己生下兒子之後,決定推翻原生家庭「打孩子」那一套。因為不打孩子。每當小峰叛逆或者說需要父親展示權威的時候,二哥一般都表示無能為力,先說道理,道理不行就算了。也沒別的辦法。

原生家庭不是說那麼容易推翻的,可以選擇放棄暴力,但是需要找個比暴力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代替。否則「不打」等同於了「不管」「不陪」。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情感的滋養,但是在農村,小峰和千萬個「農二代」一樣,好像一陣風吹過,孩子就長大了。父母這時等著收穫,而孩子還依舊處於缺愛,無力去反哺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也能說出一籮筐自己受的苦,指責孩子不懂事,不孝順,可是孩子對父母的記憶卻接近空白,他在渴望父母來愛他。而父母沉浸在失望中,感嘆自己「養兒不能防老」。

小峰是「農二代」出走型的代表,兒時外部教育環境和資源都相對貧乏,父母為了生存還在辛苦勞作,很多都外出打工,沒辦法每天在家和孩子相伴,能做到「不打」孩子,已經是他們認為的最高級的教育理念了。

但僅僅「不打」是遠遠不夠的。這些孩子因為不再被貧窮威脅,他們缺乏奮鬥的動力和吃苦的意識。父母提供的了生活,卻沒有想過如何去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當他們通過手機電視看得到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一到年齡,就想放下難啃的書本,往外面跑。

但缺乏競爭力的這群孩子,到了外面,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快餐盒飯,內心又會出現極大的落差。花唄,小額貸,這些沒有門檻,又能借到錢的工具,恰恰在此時填滿了這些落差。花掉了借來的錢,內心得到片刻的滿足,緊接著就面臨還不上的麻煩。

因為當債務壓身,如果家庭不能及時理解孩子欠債背後真正的痛苦,而是指責孩子,把孩子推得更遠,這些孩子可能就會走上更絕望的路。

開年,小峰迴了廣州,大家都說他不迴文村不懂事,不攢錢還欠債也做的不對。可我擔心明年小峰連回衡陽市的勇氣都沒了。

小峰在我眼裡生命力旺盛,敢於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縛。外面的世界雖然風雨飄搖,但是如果家裡人能多給他一些關愛,多一點溫暖,讓他有勇氣回家不背罵名,也許,他有一天,能承擔起改變家族命運的重任。

從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出發,一個家族的發展,勝過個人的發展。

THE END

喜歡我們,就請長摁,關注三個名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名姬 的精彩文章:

好奇,這些小小年紀就做飯的孩子

TAG:三個名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