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兩會首場發布會舉行 日本朝日新聞成唯一獲提問外國媒體

兩會首場發布會舉行 日本朝日新聞成唯一獲提問外國媒體

兩會首場發布會舉行 日本朝日新聞成唯一獲提問外國媒體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 攝影:黎萌

兩會首場發布會舉行 日本朝日新聞成唯一獲提問外國媒體

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右二)在回答提問 攝影:黎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2018年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今天(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值得一提的是,在總共16個問題當中,日本朝日新聞是唯一獲得提問機會的外國媒體。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此前已有跡象表明,中日雙方都表達了想改善關係的願望。分析認為,發布會上日本媒體成為獨一家提問的外國媒體,或許表明了中日欲在今年改善關係願望的延續。另有專家認為,2018年應該是一個中日關係改善和總體向好的年份。

第六個獲得提問機會的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用流利的中文問道,我們感到日中關係有復甦跡象,藉此安倍首相有意正式訪問中國。雖然兩國之間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分歧,政協委員怎麼評價現在的中日關係?希望如何展開對日外交?另外對日本有何期待?

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回答說,近來日方在對華關係上釋放出一些正面的信息,中日關係也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苗頭。所以我們很希望雙方能倍加珍惜,抓住這個有利契機,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積極因素,推動兩國關係儘早重返正常發展軌道,為兩國高層交往創造適宜的氛圍。

王國慶同時指出,中日關係出現「時好時壞」的情況,根子在於日本政府對歷史問題認識上的反反覆復,在於部分日本政客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這個狹隘的思維。所以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試圖忘記過去、不敢正視歷史的國家是難以獲得尊重的,一心想把鄰國視為戰略對手的國家也是註定找不到未來的。相信我們只要真正做到老一輩政治家倡導的「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真正以兩國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點,中日關係就一定能跳出這個「時好時壞」的怪圈。我們是希望中日關係一直能很好的發展下去。

有在現場的曾在日本常駐的媒體記者在隨後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這次發布會日本朝日新聞獲得了提問機會,且是唯一的外國媒體,可以認為很明顯是雙方有想改善中日關係的願望。另外,記者從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名單中對外友好界別的委員構成來看,從事外交、經貿、媒體和研究等行業的委員中都有懂日語的新面孔,包括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商務部副部長黃燕、《人民中國》雜誌總編輯王眾一、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原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等。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此前在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表示,全國政協對外友好界別從對日工作的角度看,基本上各口都有人,陣容特彆強大。他說,中日敏感問題不少,所以中方一再提醒日方,在改善關係方面要言而有信,不鬆勁,不後退。日本總體上一方面想改善,但同時也不甘心,所以時不時還搞點試探性的小動作。對此,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有定力、耐心和原則立場,對它的兩面手法我們也有辦法應對,若是真誠改善對華關係和開展務實合作,我們歡迎。

高洪說,中日兩國政府都一致確認了改善關係維護大局的立場,但在外交安排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外相河野太郎都提出了要快速改善的方案,最早提出是2017年10月在我們的駐日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上,後來也提出了相似的想法。中日關係改善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但改善過程中還要超越和克服很多困難,因為前些年兩國關係倒退很嚴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起來不一定有日方期望得那樣快,因為外交上不可能一蹴而就。

河野太郎今年1月應邀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雙方就中日關係及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就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為契機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達成共識。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此前表示,希望日方與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係儘早回到正常和健康發展的軌道。2月23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出席西日本地區中日友好交流大會的致辭中也表示,繼去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後,兩國關係繼續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

高洪為此說,因為河野太郎訪問了中國,所以,年內王毅外長訪問日本是可以期待的,同時王外長的訪問也會為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做協商和準備。所以2018年應該是一個兩國關係改善和總體向好的年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香港已奠定國際體育盛世之都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地位
農業部官員:中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