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耄耋老人的木板年畫夢 近70年堅守匠人之心

耄耋老人的木板年畫夢 近70年堅守匠人之心

GIF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木板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藝術形式之一,麒麟送子、金玉滿堂……許多美好的祝福和期盼都寓意其中。然而隨著現代工藝的不斷發展,木板年畫已被機器膠印所取代。這項始於漢,興於清代中晚期的傳統民俗文化日漸式微。

河南省濮陽縣馬劉庄村劉少軒大爺,自幼便學習雕刻木板年畫,繼承祖輩5代人的手藝,是河南省唯一一名純手工製作年畫的匠人,已堅守近70年之久,可謂是擇一事,終一生。為保護這項傳統文化工藝,2月22日,源創文化寒假調研隊走進河南濮陽馬劉庄村,探尋木板年畫的前世今生,並期望此行能夠為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傳播貢獻綿薄之力。

大爺為團隊成員展示木板年畫成品。 孫非凡 攝

民間活化石,技藝有絕招

這天,我們很早便乘車前往,到達馬劉庄村時已是下午,好似劉少軒大爺是村裡的紅人,村民都很熱情地為我們指路,走到村的盡頭才找到了大爺的家。周圍是片小樹林,家裡並沒有大門,迎接我們的是大爺家養的幾隻母雞。

乍暖還寒,已凍得人手腳發麻。大爺坐在堂屋門口,戴著老花鏡,手裡正忙著雕刻,走近一看,刻的是一頭獅子,已經快完工了。詢問我們的來歷後,大爺忙招呼大家進屋。初次交流,感覺劉大爺對木版年畫並沒有太多的描述,只是說打小的記憶中祖輩都是幹這一行的,耳熟目染,一直摯愛,堅守到如今。

「大爺,這麼冷的天您還不閑著啊?」我們問道。「我這哪有閑的時候,除了路上走著的時候不刻,什麼時候都想刻,在村裡澆地的時候也在刻,有時飯涼了我還刻著呢。」大爺臉上露出質樸的笑容,邊說著邊忙著拿出電暖扇打開給我們取暖。這麼冷的天,想著大爺自己不捨得用的東西給我們拿了出來,每個人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一套木板年畫,共八塊,現手工價格1600元

大家對木板年畫的製作工藝很是好奇,大爺就熱情地為大家展示技藝,「木板要選梨木,質感好,刻出來的木版不容易損壞。」大爺拿出快刻好的獅子給大家做演示,「先在木頭上畫好然後再刻,下刀子的地方斜著點,稠的地方刻淺一點,稀的地方刻深一點,這樣印的時候就不沾旁邊。」看著大爺那雙粗糙的手上都是歲月的痕迹,讓人很是敬佩。「這樣刻好之後把木板泡濕,刷上墨,然後印到布上或者紙上,等墨干後上顏色。上顏色時也有講究,要既有顏料色也有水色,這樣摻和起來才好看,上完之後再晒乾,就成了。」說罷,大爺把之前做好的年畫拿了出來,五顏六色的年畫很有喜慶的年味兒。

採訪時,大爺正在雕刻的獅子

大爺告訴我們,刻刀和上顏色用的麻刷都是他自己做的,「市面上的刻刀都很薄,自己做的這個用的是厚鐵皮,一點一點磨出來的,既鋒利又順手。」

木版年畫的難度在於雕刻者對圖案把握的精確度,越是稠密的圖案,越是難以雕刻,一幅年畫從雕刻到上色到成畫,至少需要三天時間,大爺每天都在重複著繁瑣的工作,對木板年畫的熱愛可見一斑。

圖案為關帝,其神位僅低於玉皇大帝。左右侍者是周倉、關平

木版年畫難以支撐生活

木版年畫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會有人購買,傳統的木版年畫老手藝人單純的靠它是很難謀生的。當說起賣木板年畫的收入時,劉大爺也只是呵呵一笑說道:「除了過年過節啥的,平時根本就賣不出去,多天不開張那是常有的事,但是不管咋樣,我都會一直刻下去,直到我刻不動了,現在我兒子和我兒媳婦都會刻,我孫子也要學,失去的手藝想找回來就難了。」劉大爺還表示,誰想學都可以教,只希望把手藝傳承給更多的人。

家譜圖,將祖輩的名字寫在譜圖上,這樣可避免祖輩與子孫同名

大爺的孩子都成家了,兒子們也都外出打工謀生,留老人和老伴在家,而大爺的老伴身患重病,常年在床,一天要花幾百塊錢醫藥費。79歲的大爺平日里還要去打工,幫別人蓋房子賺些醫藥費,有時會接一些手工印章的活兒,但是近年來隨著機械化印章機的滋生,手工印章逐漸被取代,現在接到的一些手工印章生意,客戶大部分也都是拿來收藏。

據大爺講,隨著國家對傳統民俗文化重視程度逐漸增加,這門手藝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2016年,申報成為濮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申報省級非遺項目,老人渴望有生之年能夠獲批,算是對自己畢生心血的肯定,也渴望能將這項自己堅守近70年的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作者:孫 新 李強偉 孫非凡

攝影:孫 新

編輯:趙丹陽

轉發請掃描下方版權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報旅遊周刊 的精彩文章:

催婚與反催婚——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東風解意 不負來年勝景

TAG:中青報旅遊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