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20個最土著的歇後語,答出5個以上的,才算正宗南京人!

這20個最土著的歇後語,答出5個以上的,才算正宗南京人!

在南京的坊間流傳著許多歇後語

它們有不少都和南京的地名有關

小的時候就聽爺爺奶奶輩們嘮嗑過

覺得非常應景也很有意思

後來長大了,有時你無意中聽到它們

會讓人分外地感到親切

今天小楠在這裡搜羅了一些

我們快來一起看看

???

1、煤灰堆里出家,底子厚

煤灰堆,位於秦淮區中華路南段西側。相傳在明代,這裡住著一梅姓官員,家中失火,院落被燒成灰堆,人稱「梅灰堆」,後被訛傳為「煤灰堆」

出家人常燒香,需要香灰,煤灰堆里出家,家底子厚,是指這個意思。

2、十字街頭貼廣告,路人皆知

南京十字街社區位處於棲霞、玄武、鼓樓三區交界之處,不僅位置便利,而且商業繁華,每天從這裡路過的流動人口也有不少。

如此便利的一個十字要道上,你想要打個廣告的話,能看到的人肯定都不少。

3、石門坎上擂鼓,實打實

石門坎名字的由來源於明朝初期,朱元璋下令建設皇家天壇,如今最明顯的印記就是來自地名了,比如天壇村小區、天壇新村、天壇新寓等地名都與明朝天壇有關

而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天壇日漸冷落。到了明末,天壇門坊倒塌,巨大的石柱、石塊倒在地上,成了車行人走一道攔路的坎子,因此叫做「石門坎」,久而久之,也成了石頭的代名詞,你在石頭上面擂鼓,自然實打實。

4、貢院門口的糕——餿的還是相公吃

每逢考期,常有一些賣糕的攤販到夫子廟的貢院考場門口去賣糕,有時賣不完,變餿了,也不肯收攤離去,結果,餿糕仍被相公(即考生)買去吃了

此語用以形容某用具或食品儘管壞了,仍由原主人受用。有時也比喻沒有作完的事,仍由當事人做完而不得推卸責任。

5、馬巷的花—沒結果

南京自從明清以來,馬巷一帶專門製作絨花,絨花是一種紙質的花。絨花工藝相傳始於唐代,至明清,南京已有專業作坊生產。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絨花的製作業約有40多戶,馬巷就有三家有名的業戶:「柯恆泰」、「張義泰」、「馬榮興」。歇後語比喻有人做事情有頭無尾,不了了之。紙花,這些花當然不會結果的。

6、掃帚巷的貨—靠邊站

掃帚巷名稱來源於明代的大土豪沈萬三,據說當年財產被充軍後,他的錢也跟著飛走了,於是人們用掃帚把錢掃回箍桶巷,這條被掃帚划過的小巷就此名為掃帚巷。

掃帚巷位於南京中華門外,裡面賣的都是日常用的掃帚等便宜貨,旁邊相連的雨花路,過去是南京熱鬧非凡的「米行大街」,這才是達官貴族經常的光顧之地。相比之下,這些便宜貨就看不上了,自然是要靠邊站的

7、鼓樓上唱歌—想得遠(響)

鼓樓堪稱南京明朝時的標誌建築了,老南京對於「暮鼓晨鐘」有著許多美妙的傳說,在每個黃昏和黎明,隨著鼓樓的擊鼓聲響起,渾厚悠揚的鼓聲傳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城中的百姓按鐘鼓聲起息勞作。

所以試想一下,如果你登上了鼓樓的城樓,引頸高唱一曲,那回聲一下就在城裡四散開來,聲音傳播的很遠,城裡的百姓都能聽得見,於是這個典故就誕生了。

8、家住養虎巷—好大膽

南京的「養虎巷」里曾經真的養過老虎,連名字都是朱元璋起的,據傳當年定都南京,一些身軀過於龐大,或野性未馴的老虎猛獸,都被安置在皇城之外的這裡。

一來是作為朱元璋的皇家動物園,二來養的老虎做成的虎骨酒可以治病。若是換做從前,你敢住在那兒試試看?

9、窯灣街的磚—定了型

南京明代的城牆聲勢浩大,前後建成歷時21年,所用的大磚也是相當講究,都是按照一定的規格燒成。為了供應建造南京城所需浩大工程的城磚,現今雨花路西首的「窯灣街」,就是當年就地燒磚的地點之一。

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磚側都列印上有磚造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如不合格,立即退回重燒,再不合格的話就要治罪。一時間,沒有人敢偷懶而怕牽連到自己,所以在窯灣街里出來的磚,每一塊都是質地精良定了型的現成品

10、文德橋的欄杆—靠不住

傳說農曆十一月十五,子夜12點,如果站在夫子廟文德橋上,可以看到橋兩側的河水中各有半個月亮,於是每年一到這天,南京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看半邊月。

橋上都是人人人,哪受得了這麼大壓力,突然橋東的欄杆發生坍塌,幾十個人掉下河去;好不容易爬上了橋,突然西面的橋欄杆又飛了出去,人們又一次翻入河中,從此以後,南京人再也不相信了這座不靠譜的文德橋。

11、七家灣扛毛竹—轉不過彎

七家灣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東南,很早的時候是牛羊屠宰的一條街,狹長的巷子里儘是大量的家庭屠宰場,後來才有了現在的老字號美食。

那時的七家灣曲徑通幽,巷子窄得只能容的下幾個人並肩進出,所以你若是帶著長長的竹竿來到這裡,自然是不能全身而退的。

12、陡門橋的筷子—兩頭忙

陡門橋原址在仙鶴橋和紅土橋之間的升洲路上,現在已經被填平了。

說起這個典故,小楠開始也不太明白,為什麼叫陡門橋的筷子兩頭忙呢?原來陡門橋原來有很多的蔑匠,蔑匠做出來的筷子兩頭都是圓的,拿起來上下不分。

13、顏料坊放炮竹—有聲有色

顏料坊,位於秦淮區老門西內秦淮河東側。據明《正德江寧縣誌》記載:「顏料坊,在草鞋街東,即古西市,東接銅作坊」。

古時候,這裡是人們染雲錦的地方,若是煙花爆竹燃起來,五顏六色的染料沾濕了你的衣襟,滿滿都是古裝動作片的既視感啊。可惜這樣的場景你們再也見不到了,留給人們的是拆除後的房地產。

14、土城頭上拉屎—露大臉

土城頭是南京明城牆外郭的遺址,環繞整個南京城。那時因財力有限,城牆是用土築的,只在險要處才用磚砌一部分。

光禿禿的建築,站在上面,正宗四面來風。敢在這上面如廁的,那才是真好漢......如今南京市郊還有土城頭路、土城頭街等地名散布在各處。

15、雞鳴寺里找梳子—辦不到

這個就不言而喻了,眾所周知,雞鳴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既然都說了是佛門戒律勝地,裡面全是削髮為僧的和尚,所以,要梳子有什麼用呢~

16、五龍橋的石柱—老古董

五龍橋就在南京的明故宮南,它是明代初年的原物,算起來,至今已有很多年歷史了,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老古董了。

說到這個老古董它可不止五龍橋,長長的御道街一直到午朝門遺址公園,再到明故宮,草叢裡隨處散落著歷史的遺迹

17、天天不離鈔庫街—守財奴

鈔庫街東北起文德橋,西南至武定橋。早在明朝的時候,這裡可是大明國的國家金庫——寶鈔庫的所在。

因為和錢財相關,後來在坊間,也成了家庭小金庫的象徵,人們說起這句歇後語,諷刺那些天天在家裡守著自己的小金庫,就像是個守財奴一樣,沒有出息的人。

18、扇骨營的扇子—沒面子

扇骨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通濟門外九龍橋東南,明清時期,每到科考之年,來南京參加科舉的士子都要選購一些高檔的摺扇,待科考結束時帶回,閑暇時在其上題詩作畫,或自行收藏,或饋贈親友。

明朝時期,這裡出現了許多技藝高超的制扇名手,逐步成為了全國制扇的中心。居民以製作扇子骨為業,做出來的扇子是沒有扇面的,久而久之便被命名為扇骨營。

19、 出了南門—儘是事(寺)

反映了南京唐宋時佛教寺院繁多的盛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京南門外,現在江寧區、雨花台區一帶,曾經寺廟林立。

「出了南門」,「儘是寺」。「寺」諧「事」,這個歇後語形容人事情多,很煩人

20、挹江門的旗子—有點甩

南京有許多城門,挹江門是最靠近江邊的城門之一,江風吹過來,城門上的旗子當然要「甩一甩」了

同樣地,「甩」也是道地的南京話,這種妙語也只有南京人才懂了。

這些歇後語你都知道嗎?

以上這些

知道一半的都是老南京了

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哈

素材來源:網路

南京那些事綜合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想看更多我們的搞笑視頻

直接戳下方鏈接吧!

么么噠(づ ̄ 3 ̄)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江浙皖古鎮大集合!人少景美離家近,每一個都值得無限回刷!

TAG:南京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