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議論文 從寓言說到因材施教——審時度勢為我所用

議論文 從寓言說到因材施教——審時度勢為我所用

一則寓言,說一個人養了一隻狗和一頭驢子。有一天,主人外出吃飯,帶回了一些食物。一進家門,他就把這些食物扔給狗吃,狗愉快地搖著尾巴迎上去,主人高興地抱起了狗。

驢子非常羨慕狗,心想:「為了讓主人高興,我是否也可以這樣呢?這對我來說很容易辦到。」想著想著,驢子也跑了過來。它搖著尾巴,抬起一隻醜陋的前蹄,歡蹦亂跳。主人大喊道:「哎呀,這驢子一定是瘋了,快拿棍子來!」結果,驢子被打了一頓,還被拴在了馬槽邊。

顯然,驢子的錯誤在於它忽略了自己與狗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同一件事不一定適應不同的人。因此,不同的人應該採取不同的對策。聰明人善於根據別人不同的特性,採取完全不同的方法而待之。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子路和冉有都問孔子,「聽到一件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而孔子給兩人的答案截然不同。對於子路,孔子回答:有父親和兄長在,為何不先問問他們再去做呢?而對於冉有,他的回答是:可以立即去做。孔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冉求做事總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去做;而子路膽子大,有時很魯莽,所以要壓壓他。

在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下,他的那些傑出的弟子受到老師的影響,非常懂得審時度勢,為我所用之道。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困齊救魯的故事,便是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德尚行 的精彩文章:

文史隨筆 齊桓公不計私仇任用管仲為相——成為春秋霸主
隨筆 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妻子的故事——夫妻和睦相處的技巧

TAG:明德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