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姿勢!原來紐約市街道名稱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

漲姿勢!原來紐約市街道名稱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

【版權文字,未經授權禁止商業轉載】

紐約市有許多條於世界聞名的街道。如果你是一個遊客,你可能已經在無數書籍中閱覽過,或在電影和電視節目看到和聽說過它們。但是你是否想過他們的名字來自哪裡呢?今天跟隨瞧紐約一起來看看紐約標誌性的街道名稱和它們的起源。

華爾街(Wall Street)

除了百老匯(Broadway),華爾街也許是紐約市最知名的大道了。華爾街可以說是曼哈頓下城金融業的代名詞,這條僅包括八個街段長的金融街,其最初的名字是「德瓦爾路("de Waal Straat")」,由曼哈頓的早期荷蘭移民命名。其名稱最廣為接受的解釋是,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了一堵土牆,從東河一直築到哈德遜河。該牆的建築者名叫彼得·史岱文森(Peter Stuyvesant),他曾是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在荷蘭殖民地的最北端邊境抗擊對手英國殖民者定居的最後一任總幹事。後來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得名Wall Street。最後圍牆被拆除,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並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史岱文森除了紐約市一些機構外,他還將他的名字借給曼哈頓的東村(Manhattan"s East Village)的一條短短的延展街道和布碌侖的一條大道使用。不過還有另一種理論,華爾街可能是以第一批由歐洲移民來此的30個瓦隆(Walloon)家庭命名的。

百老匯(Broadway)

作為曼哈頓最古老的一個主要的南北交通要道,百老匯的名字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該名稱是個翻譯過來的名字。你猜猜它是荷蘭語中的哪個詞翻譯過來的,是"Breedeweg"還是" broad road"呢?非常有趣的事實是,百老匯不僅只在曼哈頓,它還繼續通往布朗士(Bronx),甚至延伸至18公里以外的城市,一直到紐約州的斷頭谷(Sleepy Hollow)。

包厘街(Bowery)

Bowery的是英文版本是「bouwerij」,荷蘭語「農場(farm)」。它當時將城市郊區的農田與繁榮的華爾街地區連接了起來。1807年時它被稱為包厘巷(Bowery Lane),但如今,它則被簡單地命名為包厘,去掉了「街道("street")」 「大街」("avenue")或「林蔭大道」( "boulevard") 這樣的片語。因為根本不需要。

休斯頓街(Houston Street)

如果你是一名來紐約市觀光的遊客,一個讓別人不知你是外地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這條街的名字發音就像是說得克薩斯州中的休斯敦市。在紐約市,這個名字的發音是"HOW-ston",是以威廉·休斯頓(William Houstoun)命名而來,他是從1784年到1786年喬治亞州(Georgia)的律師,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的創始人。這條街曾屬於富有的土地主尼古拉斯·貝亞德III(Nicholas Bayard III)所有,威廉·休斯頓就是貝亞德的女婿。

堅尼街(Canal Street)

今天,堅尼街是曼哈頓下城的東西走向的交通要道之一。它的名字是從當時19世紀初正在挖掘的一條由收集池(Collect Pond)通往哈得遜河的排水通道而命名的。在1700年,收集池位於現今市政廳和白街的位置,當時它周圍是一個受歡迎的野餐區和冬季的溜冰場,同時它也在為不斷成長的城市提供飲用水,但早在19世紀就已被污染。1811年池塘被填埋,建造了運河街沿路排水系統。

美洲大道(Avenue of the Americas)

儘管紐約人雖然很少使用,但自1945年以來,「美洲大道」曾是第六大道的官方名稱,市議會(CityCouncil)在時任市長菲奧雷洛·拉瓜迪亞(Fiorello LaGuardia)的敦促下將其改了名字。改名的想法其實是對當時正走下坡路的一個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of American States)表以尊敬。這是一家國際組織,其總部設在華盛頓.DC(Washington. DC),當時其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s)

紐約東邊街道的命名背後並沒有太多的謎團。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的名字是從最南端的麥迪遜廣場(Madison Square)得名而來,該廣場以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命名。

萊克辛頓(Lexington Avenue)

紐約人常常將它縮短為「萊克斯(Lex)」,這條街是從原來美國馬薩諸塞州萊克辛頓革命戰爭的戰役而得名。萊克辛頓原來不屬於的1811網格建設規劃計劃的一部分,但由於當時身份為律師兼開發商的塞繆爾·拉格爾斯(Samuel Ruggles)希望增加他所擁有的土地的價值,在其授意下決定將它建在從東14街至東30街上的第三和第四大道之間。

公園大道(Park Avenue)

公園大道最初被稱為第四大道(Fourth Avenue),它曾有一個不幸的開始。起初公園大道是在紐約(New York)和哈林鐵路(Harlem Railroad)的原始路線,最終被第34街和40街之間的軌道所覆蓋。在19世紀50年代,當時延展路上的一小部分被命名為公園大道,而且只有柵欄和野草。但最終整條街都統稱為公園大道了。今天公園大道上有一處佔地寬敞而優美的園林綠化帶。

少女巷(Maiden Lane)

僅與華爾街有兩個街區之隔的以北地段,就是名字可愛的少女巷。它為什麼會起這麼可愛的名字呢?據紐約時報的文章介紹,它始於荷蘭版的所謂的"Maiden"sPath"的名字,因為早期荷蘭女孩慣於沿著小溪漫步,所以稱為「Maag de Paatje」。另一種解釋是,這條小溪是年輕女孩和婦女洗衣的地方。

克里斯托弗街(Christopher Street)

該街是以英國海軍上將彼得·沃倫爵士(Sir Peter Warren)的繼承人查理斯·克里斯托弗·阿莫斯(Charles Christopher Amos)的名字而命名的。這個條位於西村(West Village)的著名街道,於1799年正式使用。它以沃倫的地產南面為分界線。阿莫斯還以他的名字在該地區命名了其他兩個交通要道:查爾斯街(Charles Street),現在也還叫做查爾斯街,但阿莫斯街已改成了西10街(West 10th)。

斯坦威街(Steinway Street)

作為皇后區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一條南北向交通要道,斯坦威街的街名來源於斯坦威(Steinway) 家族,該家族於19世紀的後半期,在阿斯托里亞建立了一個鋼琴王國。有趣的事實:威廉·斯坦威(William Steinway,1835年至1896年)是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也參與了皇后區和曼哈頓之間運輸系統和挖地鐵隧道的建設(從隧道發掘出的廢料被傾入東河,它現在被稱為U Thant島)。他還創立了阿斯托里亞東部度假區,後來就成為了著名的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

烏托邦大道 (Utopia Parkway)

1905年烏托邦地產公司(Utopia LandCompany)在牙買加(Jamaica)和法拉盛(Flushing)之間的一些地區購買了50英畝的農田,後來這些地方變成了城鎮。當他離開當時由猶太家庭主宰的曼哈頓下東城的時候,準備計劃建設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合作社區。該公司並未通過合作社的計劃,但社區依然保留了其樂觀主義的名字,並把它借給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大路。

愛情巷(Love Lane)

布碌侖高地(Brooklyn Heights)公寓樓後面有一段兩個街區長的街道,兩旁大多是由磚砌成的牆的,相當具有田園風味。據1894年的《紐約時報》一篇文章記載,「在此久居的老居民會記住一個令人難忘的時期,當時身材豐滿,臉頰紅潤的荷蘭的姑娘與自己的心上人在夏天的晚上通過旋轉門出來,順著那條蜿蜒曲折、涼爽的叫做「愛情小巷」的林蔭小路(Lover"s Lane),踏著草坡一直漫步到河邊。多麼浪漫的情景。該路便由此而得名。

布碌侖高地的「水果街」

(The "Fruit Streets" of Brooklyn Heights)

布魯魯班高地(Brooklyn Heights)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果沙拉街道,雖然菠蘿,橘子和蔓越莓可能是一個不尋常的組合,但的確對這些具有美味名稱的街道沒有明確的解釋。儘管有一種理論說它建於19世紀中期,一個名叫Middagh的小姐對於她家人將街道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做法,很是不滿,於是將街道標誌都撕下來並且全部更換成水果的名稱,而唯一留下了一個稱為Middagh的街名,是她自己未經改動的家庭的名字。到目前為止這個未經考證的精彩故事,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勝利大道 (Victory Boulevard)

史坦頓島的勝利大道在老里士滿高速公路(RichmondTurnpike)的沿線上,曾是紐約至費城最快的一條路線,該路止於島上叫 「Linoleumville」的路,現在則被稱為特拉維斯(Travis)。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盟軍勝利(Allied victory)後,它被叫做「勝利大道」,並沿用至今。末蘇魯公園大道 (Mosholu Parkway)

亞瑟大道(Arthur Avenue)

這條城市主要路段之一在義大利最有活力的社區,他並非以義大利人的兒子命名,而是以我們的美國第21屆總統切斯特·亞瑟(Chester A. Arthur)得名。當時是19世紀末期,城市開始建設該地區的時候,該地區的居民和亞瑟的崇拜者們建議將此街命名為「亞瑟」。

製作人:kqkq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瞧紐約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任期周年際 聯邦政府關門閉戶 自由女神停擺開放
「不喜歡拉丁裔、非裔和華人」!紐約房東歧視租客被告

TAG:瞧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