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為馮玉祥,中國失去了一個能抗衡日本的人

因為馮玉祥,中國失去了一個能抗衡日本的人

原標題:因為馮玉祥,中國失去了一個能抗衡日本的人


文章主演的電視劇《少帥》中,張學良和郭松齡亦師亦友,相互促成,張學良發現了郭松齡,一路提攜最終郭松齡,使之成為了掌握奉軍的精銳部隊高級將領,,郭松齡對張學良忠心耿耿,使少帥在兩次直奉戰爭中奠定了少帥的威望。張學良在痛失東三省後說:「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


張學良劇照


郭松齡是一位有著偉大抱負的革命軍人,曾經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護法運動,後在朋友的推薦下進入奉系。在目睹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對張作霖勾結日本人發動內戰憤慨不已。於是聯合馮玉祥李景林發動了反奉戰爭,但是最後兵敗被殺。這其中固然是日本人從中作梗,但是也有盟友的背信棄義所致。



郭松齡劇照

1925年,在日本軍事考察回國後的郭松齡,得知張作霖要對馮玉祥等國民軍發動內戰,義憤填膺的郭松齡就積極準備發動兵變。由於張學良和郭松齡的關係非同一般,在講武堂時張學良就是郭的學生,張學良對這位老師欽佩不已,將其視為生死之交。1925年11月,郭松齡發電聲討張作霖,並與天津的直隸督辦李景林和西北軍的馮玉祥簽訂密約,共同反奉。



張作霖劇照


戰爭初期一切都按照郭松齡的預期,進展十分順利,張作霖方面一潰千里,已經被逼入絕境。李景林也宣告擁郭反張,宣布脫離奉系,勸告張作霖下台。然而,此時的另一個盟友馮玉祥因為擔心郭松齡取得戰爭勝利後獨自竊取東三省,於是背棄盟約,派國民軍假道李景林的天津,佔領熱河,逼近保定,向天津進發,試圖逼走李景林,這樣就將本來立場就不是十分堅定的李景林推向了張作霖一方。李景林切斷了郭松齡的後方供給,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反覆給了在絕望中的張作霖看到了生的希望,本已準備下台的張作霖迅速集結部隊對郭松齡進行阻擊,更勾結日本人以出賣國家利益為代價,獲得了日本人的幫助,使郭松齡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郭松齡的軍隊很多都是奉系出身,在戰事不利時,軍心開始動搖,很快部隊就分崩離析,潰不成軍,被張作霖擊潰。郭松齡不幸被捕,被秘密處決。


張學良和郭松齡劇照


這一事件不得不說導致兵敗的很大原因是因為馮玉祥的背信棄義,使郭松齡腹背受敵,失去了後方的供給,導致軍心渙散兵敗被殺。



馮玉祥劇照

而馮玉祥為了一己私利,在奉系軍閥內亂時,趕走了李景林,攻取了天津,獲得了直隸的管轄權。但是這種方式為世人所詬病。馮玉祥在後來的回憶錄里將這件事情的責任推卸給其屬下的二三方面軍,認為他們不顧大局,私自攻佔天津。但是這是很難自圓其說的,作為他的下屬部隊,試問怎麼敢沒有上級的命令私下破壞長官的計劃,為何事情發生時馮玉祥又不加以阻止了,顯然在這是在糊弄世人。在這場失敗的兵變中,西北軍達到了他最輝煌的頂峰,奉系因為內耗元氣大傷。西北軍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從這點來說郭松齡兵敗很大的責任是在馮玉祥的,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神秘組織創造了清王朝的大部分財富

TAG: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