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行中書省」王文統

「行中書省」王文統

忽必烈於中統元年(1260年)陰曆三月二十四日在開平即位以後,不在開平設中書省,而於四月初一日在燕京設一個「行中書省」。他之所以如此,是當時蒙古帝國的都城是和林,而不是開平或燕京。設一個行中書省在燕京,用意在於告訴蒙古人:等將來趕走阿里不哥、攻下和林以後,才設立中央的中書省。 這個「行中書省」的主官,是平章政事王文統。

次年五月,「行中書省」被去掉「行」字,成為名實相符的中央的「中書省」,簡稱「都省」(京都的中書省)。

這「都省"的最高長官是兩位右丞相:不花與史天洋。其次是兩位左丞相:忽魯不花與耶律鑄。再其次,是兩位「平章政事」:塔察兒與王文統。

王文統是山東益都人,頗有才名,和李全的兒子李璮相處得很好。李璮叫他作兒子李彥簡的老師,他也把女兒嫁給了李璮。於是,以「西賓"兼岳丈的身份,他成了李璮的靈魂。

不久,由於劉秉忠或張易的推薦,廉希憲的附和,忽必烈把他的姓名記在心中;即位以後,便把他召來開平;晤談以後,印象頗佳,便破格提拔,任命他為「行中書省」的「平章政事"。那時候,燕京行中書省在平章政事之上既無中書令,又無右左丞相,並且沒有第二個平章政事。「行中書省」的一切,都是由王文統一人主持。中統二年五月以後,有了右左丞相,真正當家的,也還是他一人,另一位平章政事塔察兒只是掛名而已。

他確有才具,在位僅有二十二個月,把中央政府應辦的事,辦得井井有條,其中最重要的是財政。財政之中最重要的,是發行一種有準備、能兌現的紙幣,叫做「中統元寶交鈔"。這「中統鈔」是金末「交鈔"的後身,所不同於金末交鈔的,是有準備、能兌現。中統鈔分為「十等」,十種大小不同的票面;最小的是十文,最大的是兩千文,稱為「二貫"。每二貫,依照規定,等於銀子一兩。全國分為「十路",在每路的首縣設立「封樁庫」,存了不少銀子等候持鈔人采兌現。結果,來兌現的人反而極少。這是因為,(1)老百姓知道隨時可以兌現,對中統鈔很放心;(2)中統鈔攜帶起來,比笨重的銀子方便得多。如此優良的通貨制度,不僅使得忽必烈的帝國在財政方面上了軌道,而且使得社會經濟因安定而繁榮起來。(要等到其後阿合馬當政,中統鈔才由於各路封樁庫現銀之被挪提,而失掉人民對它的信用。)

王文統的另一建樹,是頒布新的度量衡標準。能看出劃一度量衡的標準,王文統配得上稱為治國之才。)他的其他建樹,包括:制定「鹽酒宣課法",「措置諸路轉輸法」,編定漏籍的老戶幼戶,核實新增戶口,放寬各地的山澤之稅,停止官採金、銀、銅、鐵、丹粉、錫碌、各礦,禁止各地官吏強拘良民為奴,解放河南舞陽縣的姜戶與藤花戶兩種奴隸,命令所有過路的軍人不得向人民騷擾,一概由地方官招待食宿等等。

對外,王文統主張與宋和平相處,「互市」於潁州(阜陽)、漣水、光化,獲得忽必烈的同意。對內,他主張派遣宣撫使與副使,分赴十路,也獲得忽必烈的同意。這十路的宣撫使與副使是(1)燕京路:宣撫使二人,賽典赤·瞻思丁、李德輝;副使一人,徐世隆。(2)益都濟南路:宣撫使宋子貞;副使王磐。(3)河南路,宣撫使史天澤;副使姓名不詳,可能根本未派,以表示對史天澤的信任與尊重。(4)北京路,宣撫使楊果,副使趙炳。(5)平陽太原路,宣撫使張德輝,副使謝瑄。(6)真定路,宣撫使布魯海牙(廉希憲的父親,畏吾兒人),副使劉肅。(7)東平路,宣撫使姚樞,副使張肅。(8)大名彰德路,宣撫使張文謙,副使游顯。(9)西京路,宣撫使粘合南合,副使巨濟。(10)京兆等路,宣撫使廉希憲,副使商挺。

王文統在中統三年二月廿三日,和兒子王蕘一齊被殺。罪名是,私通「造反」的李璮。他是否冤枉,值得今後的歷史家加以考核。李璮在二月初三日便已「造反",為什麼王文統遲至「反書」到達燕京之時,還不曾在燕京城內有所布置與行動以裡應外合,甚至無意逃走?

最有力的證據,似乎是王文統自己寫給李璮的信,信中有「期甲子」三個字。這信在中途洺水被扣,繳到忽必烈面前。忽必烈交給王文統看。王文統說:「比至甲子,猶可數年,臣為是言,姑遲其反期耳。¨忽必烈以為這是王文統的遁辭,便把他和他的兒子王蕘處死。

倘若這真是王文統的遁辭,而王文統真是與李璮串同「謀反」,那末,為什麼不叫李璮趁著現在阿里不哥尚未打下之時動手,而要拖到三年以後的甲子年?

退一步說,假定王文統真是和李璮同謀的,那末,站在漢族或宋朝的立場來說,他倒也不失為民族英雄或大宋忠臣。然而,就事實而論,王文統生長在金與蒙古相繼統治的北方,不太自居為漢族,對宋朝又並無若何往來。以忽必烈待他如此之好,給他的職位之高,他又何必推翻忽必烈,另捧李璮為主,或跟著李璮去捧宋朝的、素未謀面的理宗及其權臣賈似道?

屠寄的看法,頗為近情:「竊謂文統揣[李]璮狂騃,不可理喻。告變,則乖府主之舊恩,滅昏姻之私義;從叛,又負明君之殊寵,枉一己之長才。姑繆其說,遲以三年。此三年中,朝廷果刑政修明,鄰交輯睦,內憂既弭,外患亦寧,璮亦一隙之明,當知無釁可乘,或者戢其邪心,甘守藩服,而己亦得以其閑從容藉手,竟所設施,以奏其效而程其功。此正縱橫家陽捭陰闔之故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元青花故事紋的產生背景
木海說之蒙古大元,五鐵木,四山八,蒙哥阿里忽必烈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