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簡史》-全球視野

《人類簡史》-全球視野

從實際觀點看,全球融合最關鍵的階段就是過去這幾個世紀。各大帝國成長,全球貿易強化,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人類形成緊密連接,於是印度菜里出現了墨西哥的辣椒,阿根廷的草原上漫步著來自西班牙的牛。但從意識形態觀點,公元前的1000年間慢慢發展出「世界一家」的觀念,這點的重要性也絕對不在其下。在這先前的數千年間,歷史確實是朝向全球融合統一的方向邁進,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難以想像世界一家、全球為一的概念。

智人從演化學到了區分「我們」和「他們」。自己身邊的這群人就是「我們」,而所有其他人就是「他們」。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什麼社會性動物會在意所屬物種的整體權益。沒有哪只黑猩猩在意整體黑猩猩物種的權益,沒有哪只蝸牛會為了全球蝸牛社群舉起一隻觸角,沒有哪只獅群首領會說要成為全球的獅子王,也沒有哪個蜂窩會貼標語寫著:「全球的工蜂聯合起來!」

但在認知革命開始後,智人在這方面就和其他動物大不相同。和完全陌生的人合作成了家常便飯,而且還可能覺得這些人就像是「兄弟」或是「朋友」。只不過,這種兄弟情也有限度。可能只要過了隔壁山谷或是出了這座山,外面的人就還是「他們」。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Menes)統一埃及,成了第一位法老王。對埃及人而言,「埃及」有明確的邊界,外面都是些奇怪、危險、不值得注意的「野蠻人」,大不了就是擁有一些土地或自然資源(前提還是埃及人想要)。然而,所有這些想像出的邊界,其實都是把全人類的一大部分給排除在外。

公元前的1000年間,出現了三種有可能達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相信這些秩序,就有可能相信全球的人類都「在一起」,都由同一套規則管轄,讓所有人類都成了「我們」(至少有這個可能),「他們」也就不復存在。這三種全球秩序,首先第一種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第二種是政治上的帝國秩序,而第三種則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這種二元區分的人。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的客戶。他們想建立起的經濟秩序應該要全體適用、無處不在。對征服者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帝國,所有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屬民。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該只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所以他們也是試著要建立起某種秩序,希望無論誰都能適用。

在過去的3000年間,人類有越來越多雄心勃勃的計劃,想要實現這種世界一家的概念。接下來的三章中,我們就要一一討論貨幣、帝國和全球宗教是如何傳播,又如何建立起全球一家的基礎。第一個要談的,就是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這位征服者極端寬宏大量,手段又靈活無比,讓人人都成了虔誠狂熱的信徒。這位征服者就是金錢。在這世界上,大家講到不同的神就易有爭執,說到不同的王也可能大打出手,但用起一樣的錢卻是和樂融融。例如本·拉登,他恨美國文化、恨美國宗教、恨美國政治,但用起美元倒是十分順手。究竟金錢有什麼魔力,竟然能完成連神和君王都做不到的事?

- THE END -

《人類簡史》

美編:欣凌羅 播音:小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至科普 的精彩文章:

《人類簡史》-監獄的高牆(上)
《人類簡史》-地懶的滅絕

TAG:知至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