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有一群城市農夫!他們把充斥高樓大廈的冰冷的城市變成田園!

這裡有一群城市農夫!他們把充斥高樓大廈的冰冷的城市變成田園!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終日忙忙碌碌,或許早已忘卻了在田間地頭與大自然為伍的快樂。

不過,在悉尼、墨爾本等城市,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願放棄便利的都市生活,但也夢想擁有自己的「田園」。

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街道兩旁種上蔬菜,好讓下班回家的人能順手扯幾棵回家做沙拉……

今年2月的一個普通清晨,在距離悉尼繁華CBD僅3.8公里的Camperdown,34歲的Emma Bowen和35歲的丈夫Michael Zagoridis已經開始了一天的「農作」。

他們2歲的兒子Banjo則在一旁與四隻母雞和農場狗Pepe奔跑玩耍。

對他們一家來說,這裡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破舊的保齡球俱樂部,而是一個屬於全家人的佔地1,200平方米的「興旺農場」。

五年前,Bowen就想要在悉尼市區尋找一塊合適的土地來建設自己的農場,不過一度尋覓無果,

那時她和丈夫甚至動了「乾脆搬離城市,到鄉村生活」的念頭。

不過,他們始終不願脫離都市圈。

「我們一直住在悉尼市區,而且我們也喜歡這裡,市區的繁華與喧鬧從沒有讓我們想搬家,但我們也確實與供應食物的土地慢慢脫離了。」Bowen如是說道。

她與丈夫開始意識到,其實生活在城市裡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是如此,

一邊無法舍下城市的便利,一邊又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農場,

不僅可以為家人供應果蔬,也能夠與大自然建立更為深厚的聯繫。

就這樣,Bowen一家找到了現在的這個離CBD不遠的地方。

農場成立僅僅一年,他們就已經種植了很多種類的蔬菜:羽衣甘藍、捲心菜、香菜、黃瓜……

他們還有一個「社區食物森林」(community food forest),種植了100平方米的果樹和草藥,

包括石榴、芒果、無花果還有金橘。

此外,他們還有三個蜂巢。

除了自給自足,Bowen一家也非常鼓勵鄰居或者附近的其他居民到農場採摘豐收的果實,

他們希望鄰居們也和他們一樣,喜歡這些自然與土地帶來的饋贈。

這似乎是悉尼人的生活新趨勢,The Conversation稱,現代城市的構想起源於19世紀,作為對工業革命的直接回應,這也使得城市居民與郊區農業逐漸剝離。

但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城市居民開始認為,「城市農場」(即自己在不脫離城市生活的地方種點什麼)似乎才是獲得更健康、更可持續食品的有效途徑。

不過,雖然許多人都夢想過上田園詩般的農場生活,

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都不願意真的搬到有大片農場的鄉村居住。

可以想見,每天上下班都要經歷「地獄般」的通勤以及離開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所造成的社交孤立,

或許是阻止大多數人實現「田園夢」的重要原因。

Bowen一家並非個例,來自墨爾本的Potter Edwin Wise一家人也過上了這種既沒有離開舒適的都市生活圈,

也實現了擁有天然農場生活的夢想。

在距離墨爾本CBD 14公里的Heidelberg West,Wise一家辦起了一個欣欣向榮的近郊農場。

Wise擁有一個大家庭,包括他的妻子Maria Cameron和三個孩子以及妻子29歲的妹妹Angelica和她32歲的伴侶Michi。

在一片佔地700平方米的土地上,他們養雞、山羊、蜜蜂,還開墾了一片廣闊的菜園,裡面種植著芹菜、香菜、生菜……

Wise興緻勃勃地說道:

「我們種植的綠葉蔬菜長勢很好,所以我們也種了各種果樹。2017年的冬天,我們吃到的酸橙、檸檬、橘子之類的柑橘類水果,都是從自己的果樹上摘的。」

而他們養的山羊已經與周圍鄰居「朝昔相處」了六年。

「大家通常都會養貓貓狗狗什麼的,那我們為什麼不能養羊呢?就跟養狗一樣,但羊卻可以產奶。」Wise這樣說道。

於是,Wise一家向市政府申請了相關許可證,據說來檢查他們山羊養殖狀況的護林員「激動不已而且超級支持他們」,並且鼓勵他們就這樣養下去。

正如Wise所說,這些山羊每天都可以為他們提供三升羊奶。

「大部分的羊奶我們會用來沖咖啡和麥片,剩下的羊奶Angelica會做成乳酪,我們會把這些新鮮羊奶做成的乳酪與鄰居和其他居民一起分享。」

Wise表示,他們一家人從來沒有想過到郊外買一塊土地,徹底搬到鄉村生活,因為「我們不想被社會孤立」。

「與世隔絕可不是我們的打算,我們的想法是既能獲得新鮮的純天然食物,又可以讓這個『烏托邦』在城市也變得可行。」Wise這樣闡述自己與家人的想法。

如今,這種不脫離城市圈,而去近郊找一塊地進行「農耕」的「城市農場」概念,已經算不上新鮮了。

有些人的「農耕」離城市更近。

澳洲廣播公司報道稱,在城市裡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一種「永久栽培」(permaculture)的模式正取得進一步發展。

「永久栽培」被描述為一種農業發展的生態系統,目的是實現可持續和自給自足。

而「開墾」城市中一些街道兩邊的土地、公共綠地、公共空地、自家後院甚至是樓房屋頂,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

Mudgee是一個典型的澳洲小城,Market Street則是坐落在Mudgee上的一條普通街道,這裡有一排砌成方形的磚房、方形的花園以及周圍修剪過的草坪。

或許,這已經是很多澳洲年輕人理想中房子,紅磚砌成的獨棟房屋,前有草坪,後有小花園和燒烤架。

不過,居住在這裡的Christine Corner對此並不滿意。

與Market Street上的其他房子不同,Corner的房子被大量的樹葉所「掩蓋」,而花園中花朵的前後左右,生長著各種蔬菜。

Corner的花園裡沒有那種「專業農場」中區隔不同蔬菜的一排排的直線,蔬菜和花朵種在哪裡,都是隨機的,也是生機盎然的。

這就是Corner家裡的一個「特別」角落,也是她在這座小城裡的「永久栽培」農場。

Corner認為,這樣的小農場不僅沒有干擾到鄰居,還讓她可以與鄰居和睦相處。

「我們一直都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農場,」Corner說道:「但是農場太貴,我們負擔不起,而且我們也沒有時間去照料一整片農場。

所以我把這些蔬菜等都栽培在我自己的院子里,我想展示給大家的是,這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Corner很小的時候,她的家人就是自給自足地生活,這種在自家後院種菜的方法,還是Corner的祖母給她的建議。

六個月的時間裡,Corner把她普通城市住宅小院改造成了一個繁榮的小型生態系統。

她隨後又精心設計了各種種植方法,創造了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小農場」。

Corner回憶道,11年前,當她買下這棟位於Mudgee的房子時,旁邊還是一個小型加工廠,生產些類似泡菜和康普茶(kombucha)的發酵食品。

那時的Corner一心做事業,有些忽略了自己的生活。

「我專註於自己的事業,而不是花園,這讓我後來有點沮喪,因為我還是很享受在花園裡忙碌的生活。」Corner說。

於是,她決定將花園和自己的事業結合起來,試圖讓花園重新成為生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

2017年,她開始將花園裡的「永久栽培」概念傳遞給更多人,

並且她還想把自己的經驗與商業結合起來,創辦一種商業模式,更加完善自己「腳踏實地」的理念。

「我想把『永久栽培』的概念教給社區居民,這不僅可以為大家提供新鮮的食物,還可以將社區文化連接起來,讓社區更加融為一體。」Corner這樣介紹著自己的理念。

憑藉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Corner加入了一個名為Regional Platters的農場旅遊網,通過這個平台,她向人們展示自己小花園的運作方式和理念。

Corner說:「最近我散步的時候,遇見了大概18個人,他們當中80%都是當地人。

而且他們也都開始在自己的院子里忙碌了起來。

我們希望以後也能到學校里推廣這種自給自足的概念,我聽說附近已經有一個公立學校建立了一個小花園,

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帶領孩子們進行實踐,我覺得這是很棒的嘗試。」

同樣對「城市農場」感興趣的還有John O』Callagha。

某一天,當O』Callaghan在悉尼街頭行走的時候,他思考著一個已經讓他興奮了很久的問題——為何不讓現在這些所謂的「街頭食物」(street food)成為真正的街邊食物呢?

比如說,下班回家的人可以在沿路摘些喜歡的蔬菜回家做沙拉。

O』Callaghan想,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O』Callaghan來自一個名為Idea Bombing公司,他們其中有很多人都有著「奇奇怪怪」的想法,大多數都是在討論如何把悉尼變成一個可以「食用」的城市。比如「在火車頂上種植蔬菜怎麼樣?」

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有一個較為切合實際的操作:在公園裡種植農作物。

在他們看來,悉尼在成為一個城市之前,這個地區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雜燴」。

在某種程度上,O』Callaghan覺得悉尼現在仍然是這樣。

那些有自己土地的人們,仍然在種植、培育著自己的小花園。

而那些沒有自己土地的人,也受到媒體的鼓勵,發展成像園藝大師IndiraNaidoo那樣的人,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開墾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Naidoo曾在2001年出版過一本名為《食用陽台》(The Edible Balcony)的書,賣出了兩萬冊,書中記錄了她在悉尼一棟公寓的13樓,如何打造了一個可以「食用」的陽台。

然而,對於那些想要擁有自己土地甚至大規模種植糧食的人來說,土地仍然是昂貴的存在。

於是,一些家裡沒有後院或者住在樓房裡的悉尼人,正抓住任何可利用的機會和空間,將公共地盤改造成「自家花園」。

在悉尼的內西區等地區,市民在「佔用」公共土地種植時甚至都不需要向政府部門申請,

只需要遵循相應的指南就可以了。

即使有的地區需要遞交申請,或申請沒有通過,議會通常也不會多加干預。

當然,如果有威脅公共安全的事情,當地議會仍然會行使控制權。

2000年,在北悉尼議會的支持下,Vera Yee在McKye街上建造了自己的小菜園。

如今,她房門前的小菜園已經延伸到馬路,又一直延伸到廢棄的火車道旁。

一年又一年,她與社區的居民們一起,親手打造了這個「生態走廊」。

夏日豐沛的陽光下,植物們自由生長,整個社區的居民都沉浸在充滿成就感的快樂中。

「在這之前,小孩子們一來到這裡就會大哭大鬧,而現在不會了,他們喜歡到這裡來玩。」Yee這樣說道。

雖然這樣的生態菜園對Yee來說並不是真正的「鄉村菜園」,但卻是她自己動手打造的「夢想菜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曦哲說 的精彩文章:

TAG:曦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