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踏春、潛水、游泳…不注意這些細節,你有可能失去聽力

踏春、潛水、游泳…不注意這些細節,你有可能失去聽力

今天(3月3日)是世界愛耳日

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

「傾聽未來,從預防開始」

很多人都覺得不以為然,「我聽力很正常,愛耳日和我有啥子關係嘛?」

沒關係?小康妹兒在這兒鄭重提醒你,這些細節不注意,聲音就有可能與你絕緣!

游泳、潛水前 必做的小檢查

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院)視聽康復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唐紅燕直言:

「有些人,下潛、上浮得再慢,耳膜都會被壓破!」

人的中耳與鼻腔靠一根管子相通,通過吞咽動作使管子開放閉合,保持鼓膜兩側的壓力保持一致。鼻腔通氣不好,就會出現壓力不均衡,輕者導致分泌性中耳炎,重者鼓膜穿孔甚至內耳壓力損傷。

而99%的正常人,鼻中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偏曲,一側鼻腔寬大,另一側鼻腔則相對狹小。這就導致,潛水時,通過耳道傳來的壓力,與通過鼻腔傳來的壓力有差別,耳膜就會向壓力小的一邊凸起。

鼻中隔過分偏曲的人在潛水時,耳膜內外兩側的壓力會差別非常大,會導致耳膜的壓力性損傷!

所以,潛水不只注意升降的速度技巧,還應注意鼻腔情況!唐紅燕主任建議,去潛水的人,最好去做一次鼻腔檢查,以防耳膜被壓破!

除了鼻中隔過分偏曲,處於鼻炎急性期或鼻竇炎患者也不宜從事潛水、游泳、坐飛機、去高原等活動,因為在壓力產生變化時,鼻子中的髒東西就會被壓入耳朵,易造成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如果正常呼吸時,總覺得一側鼻腔明顯不夠通常,或一側鼻腔老是不明原因的流鼻血,或不明原因的頭痛,則很有可能是鼻中隔過分偏曲。」唐紅燕主任說。

親戚因藥物導致耳聾

除了關心,你還應去醫院做自查

打針導致耳聾,是由於該患者攜帶有致聾基因,打針時的某種藥物,就是激發這種基因的鑰匙。

那為什麼只是母系親屬進行檢測呢?唐紅燕主任解釋道,該類型的致聾基因存在於線粒體染色體中,是由母體遺傳的。

除了靠藥物激活的致聾基因,其實人類導致耳聾的基因非常多!1986年至今,發現的致聾基因就有132個。其中,70%為非綜合征型致聾基因,而這些基因中,77%是常染色體上的隱形致聾基因。

也就是說,即使聽力正常,也很有可能是耳聾基因的攜帶者。

兩個聽力正常的耳聾基因攜帶者生育,孩子耳聾幾率四分之一,攜帶率二分之一,完全正常率只有四分之一。

但這只是數據上的理論說法,很可能所生的幾個孩子全都中招,也可能個個都只是攜帶者。

所以,在孕期需羊水穿刺,檢測判斷孕兒耳聾風險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如果父母為顯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則可以使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孕育一個健康寶寶。

▲點擊看大圖

科學家估計,人類的致聾基因應該在500個左右,很多基因導致的致聾,並非生下來就耳聾,而是慢慢顯現的。

所以,如果家中出現過下述情況的,在孕育下一代時,應該去醫院進行諮詢和基因檢測,有條件的自己也可以去做個基因檢測:

01家裡有耳聾史的

02出現過藥物致聾的母系親屬

03家中有親屬,年輕時就聽力下降的(聽力下降也是耳聾的一種表現)

外出踏春帶瓶清油

蚊蟲入耳千萬別掏

踏春時,蚊蟲入耳是常見的事兒,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掏」,但越掏蚊蟲越會往耳道內爬,反而會損傷耳蝸。

所以,唐紅燕主任提醒,蚊蟲入耳後,一定要用清油把它悶死,讓其不往內爬,再去醫院將蚊蟲取出,如果沒有清油,用清水也可以。

老年人聽得到但反應慢

有可能不是神經問題

高頻聽力受損的表現是,患者能聽到聲音,但是不能理解聲音的意思。

有些老年人,出現高頻聽力受損時,因為聽得到聲音,但無法做出相應回應,往往被家人誤以為年齡大了,腦內神經出了問題。

其實,這種情況是另一種老年性耳聾,如果不對症下藥,拖下去,老年人與社會隔絕,很容易導致老年痴呆。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現聽得到聲音,但反應慢的情況,除了神經內科,還應去看看耳朵。

唐紅燕主任說:

無論是老年人、新生兒還是年輕人

都要正確認識聽力

做好關於耳朵和聽力的保護

如果遇到聽力異常

應該儘快接受正規的聽力治療

人的生活質量才能達到保證

實現自己的價值

聽不到怎麼辦?

高科技技術來幫忙

聽力那麼重要,而致聾的因素又那麼多,如果失聰了該怎麼辦呢!「對於因耳蝸引起的重度、極重度甚至是全聾,其實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辦法。」唐紅燕主任所說的解決辦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蝸。

助聽器是針對中重度聾的患者,它工作的原理是放大聲音,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讓大腦聽覺中樞感覺到聲音。而對於極重度、全聾的患者來說,他們幾乎沒有殘餘聽力,所以必須使用人工耳蝸技術。

人工耳蝸其實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自身的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據唐紅燕主任介紹,人工耳蝸分為植入體與體外機兩部分,手術即是把植入體電極通過寬僅2-3mm的神經間隙插入耳蝸內,手術難度較大,即使在省內,也僅有省八一康復中心在內的兩三家醫院進行該手術。

唐紅燕主任做了700多例涵蓋各類耳蝸畸形的人工耳蝸植入術,雖然都成功了,但她坦言,相比於手術,術後開機即機器調試,也是個不小的難點,「特別是對於嬰幼兒,他自己沒聽到過聲音,無法判斷人工耳蝸是否傳音準確。需要有經驗的調機師進行調機。」

最後,唐紅燕主任提醒,不論是新生兒還是突然耳聾的患者,都應該提早就醫,越早植入人工耳蝸,越早聽到聲音並進行語言訓練,能夠讓患者越早適應、融入社會,正常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耳朵健康知識和就醫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的精彩文章:

初一:春節里,最好的運動竟是……
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答案全在這兒!

TAG: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