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過戰爭和病痛,83歲的他這樣解讀世界

走過戰爭和病痛,83歲的他這樣解讀世界

在專註里,人生很慢。或許因為這樣,那些憑手藝吃飯的人,才能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世界之大,選擇之多,他們只委身之一。

行樂9年,百位匠人,走進執著的內心。

--------- V O L. 12川上力三/陶藝師---------

如果你曾到過滋賀縣的陶藝之森,一定不會忘記那個超過三公尺高,筆直聳立的「門」,它的作者正是我們此次採訪的對象川上力三。

出生在戰爭期間,最初從路邊的黏土開始他的創作生涯,每個時期的作品皆是在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從戰爭到環保、政治等議題都可見他的作品參與其中,川上力三老師今年已經83歲,至今仍不斷透過作品在向日本社會發聲。

創作讓人忘卻當下的苦難

出生在1935年,當川上力三在讀小學的時候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為減少都市內的人口集中度和分散糧食需求,當時京都市內的中小學生全數被疏散到鄉下。

最初川上力三透過自己的繪畫作品來換取食物,但在連糧食來源都無法確定的時空背景下,漸漸地,簡單不過的紙和鉛筆也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而難以取得,他於是將創作的目光移到了路邊的泥土上。

只要有地下水經過的地方,從表面向下挖掘十幾公分就能找到可以加工的黏土。沒有學校可去的日子,他就不斷地在創作,藉由全心投入在黏土的世界短暫忘記自己和親人、朋友全部分散異地的難受心情。

也是在這段時間發現雙手創造出的作品可以成為自己的生計,於是下定決心走上藝術家之路。「這樣說起來的話,此後60幾年的時間到今天,也都仍是那個時候的延續。」川上老師自己下了這樣的小結。

(決意成為陶藝家後川上力三去了一趟日本的陶藝地巡禮,照片是他和加藤景正銅像的合照,後者被稱為瀨戶陶祖。)

藝術與社會,一場超過60年的對話

戰爭結束後回到京都開始了正式的陶藝學習,當時京都的創作氛圍興盛,出現了許多前衛派的藝術團體。「走泥社」是當時最出名的前衛陶藝團體之一,在已趨成熟的技法下,凸顯創作者的個性和理念的藝術品成了當時的主流。

(1982年 座系列 和歌山県立美術館蔵)

陶藝品不再拘泥於茶器,展覽的地方也從過去的美術館和藝廊走向開放的戶外空間。京都起家的前衛派,乍聽有些矛盾,但正是因為對傳統的重視,才有了革新的動力。「要延續傳統,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創出新的作品來將其延續。完全照著做是肯定不行的。」

川上力三的作品和近代日本社會的變化維持著連動,不同時期的作品皆有其強烈的訴求和理念蘊含其中。眾所皆知,日本的包裝文化造成的環境問題至今仍為眾人所詬病,川上力三在70年代就有感於大量鋁罐、方便餐具等一次性用具的大量出現造成的環境問題,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此為主題的作品。鋁罐空瓶送入回收廠後被壓縮成的垃圾磚塊沉重又佔去空間,壓縮著人們生活的品質與環境。

而後出現的「椅子」、「門」、「階梯」等元素則是他對於當代社會關係的探討。椅子象徵著權力,靜靜地看著人們在名利場上的榮枯盛衰。階梯不僅是物質層面的爬升工具,也隱喻了人們在職場上、在社會的階級中向上追求的內心慾望,當階梯變得歪斜的時候,這個向上的慾望將把社會帶往怎樣的方向?解讀川上老師的作品,就像在看一個又一個的寓言,時刻觸動著社會平靜表面下的不安躁動。

在「門」系列的創作剛開始不久,川上力三經歷了一次個人的生命考驗,經歷過腦動脈手術的生死之際,他對於人的限界有了更深的體認。而後打造出的「風之門」,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大的一件,遺迹般的顏色與構造顯得宏大莊嚴。

從過去到現在,人始終在跨越無數道的門,既是結束也是開始,門的意象因此充滿了想像的空間。超過60年的創作生涯中,川上老師從沒放棄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力,作品本身當然是沉默的,傳遞出的信息卻總是振聾發聵。

創作時不太容易察覺時間的經過,結果做著做著就到這個歲數了

藝術創作其實也是一項體力活,雖然體力不如從前,他仍將全數的時間投入創作中,對於社會的洞察也依舊鋒利。近期他很關心美國將在美墨邊界興築圍牆的議題,討論起「牆」對人們的意義,老師又和我們開啟了一段長長的討論。

像他這樣以社會問題作為原動力,看似有源源不絕的議題可以挖掘,仍不免會陷入卡牆期。「但如果一直想著怎麼前進,反而更會卡在原地。常常是在製作的過程中,完成的模樣才越來約清晰。

60年來都是這樣的,所以創作時不太容易察覺時間的經過,結果做著做著就到這個歲數了。」語畢川上力三自己笑了起來。60年的時間,在這位年過八十的陶藝大師講來輕鬆寫意,卻讓我們更佩服他不懈的創作力。

陶藝並不是他唯一的表述方式,2014年,他也發表了一本房屋素描畫集,以京都的古民家為主題,記錄了城市發展中逐漸消逝的原風景。

「不論是正面的感動或是對生活的憤怒,在這個社會中有各式各樣的人,作家透過寫作、攝影師透過照片、藝術家們則透過作品,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他也提醒藝術家應該正面面對自己想做的作品,想表達的事情。「雖說完全不在意評價肯定不可能,但絕不要為了追求評價而去創作。」

多次的海內外出展與受獎和2007年受到京都知事(同市長)的表彰,大師的地位已經毋庸置疑,對於如何成功川上力三仍是相當謙虛。他認為就像陶器送入窯中後一樣,即使盡了人事,最後的成敗仍都具有偶然性,但我們能夠控制的是在結果出來後選擇是否繼續前進。門下已有弟子的他,總讓弟子不要太過在意他或其他前人的作品,按自己喜歡的樣子去做。「畢竟啊,走自己喜歡的路才能下去、走得遠。」

採訪結束後老師還拿出他親筆寫的書法和我們分享,講起新事物的笑容和那股玩心頓時讓川上力三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走過時代和社會變遷,歲月都被淬成了他的從容自在,這位前衛派陶藝大師今後將繼續用他獨特的作品驚艷這個世界。

『 100個匠人 100種人生 』

GIF

他們有些是舊時代傳承下來的手藝人,做著看似與現代社會脫軌的工作,比如養育丈夫的海女,比如打磨可以用一輩子的刀具;有些是新時代的匠人,更接近於藝術家甚至生活家,比如花20年打造讓尾道綻放活力的「貓之細道」。

只是單純地覺得,我們看過了很多風景,我們經歷了很多風浪,但我們還是會那麼尊敬那麼仰望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們。只是因為,我們在經歷過以後才更明白,執著的內心需要多麼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樂 的精彩文章:

行樂百名匠人|這個傳奇陶藝家族,竟然一直在破壞京都傳統?
來大阪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健康旅行吧

TAG: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