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忠路桂花村竟有這般的傳奇往事

忠路桂花村竟有這般的傳奇往事

狀元糍: 又叫糯米糍、狀元糍。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龍赴京應試,村裡家家戶戶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並預祝他金榜題名。路上,鄒應龍渴了,喝上幾口清泉,餓了,啃上幾口糍粑。經過長途跋涉到了京都,由於才華出眾,殿試對答如流,寧宗皇帝御筆親點他狀元及第。當他把從家鄉帶來的糍粑呈獻給皇上品嘗時,連皇上也讚不絕口,賜名「狀元糍」。

今天,小編不講糍粑,不講狀元,給大家講個關於與糍粑狀元有關的故事。講桂花村楊家院子那礅石頭——對窩。

估計有很多城裡人對對窩沒什麼印象了,隨著機器制的糯米製品的盛行,流傳於民間的糍粑原始製作工藝將會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時光流逝,也許屬於奇葩的石對窩舂的糍粑只是記憶中的鄉愁。

在楊家院子廳屋,至今遺留著一隻石對窩,在殘垣斷壁的古屋裡深藏。沉默著楊氏曾經以武為榮為傲後落魄的滄桑!

遠在清朝1880年左右,楊氏在豆地壩建基立業已近百年(楊氏來於雍正十一年即1730年),根深蒂固,風生水起,財大族旺。楊氏從湖南吉水到湖北利川,據譜可查,就從"國正天心順,學大必光顯,景秀永代勝"這些輩分來看,大房已到永字輩。從國到學字輩止,皆是一門同灶,到心字輩三十二男丁之旺勢無族可比。順字輩更是達到鼎峰。自十八歲武狀元楊學業高中武榜之後,以武為耀的楊氏家族更是門落朱雀。其精深武學達到極至,男女皆以武為榮,無論嫁女選婿皆以武為首,以固其那個特殊朝代雄居一方權勢的地位。武至景輩,楊景高為最後傳人。今已全失其真諦,不足掛齒。

相傳,在解放後5o年代,除四舊立四新的革命運動中。墓碑,石牌,名勝大廟,莊園等古建築一律推翻,銷毀,連楊氏祖墳都抄了,銘碑破碎,墳罩折去修房造屋,圍豬牛馬圈,砌壘土坎。

後來紅衛兵見還有一枚重約三百八十斤的石舉手(練武用來舉重的手蹬),就準備拿大鎚敲破。楊氏眾親心痛之餘又絲毫不敢反對。關鍵時候,幾位德高望重的族人站出來說,打破是百姓的破石頭,不破是地主大戶的石頭,不如挖空來做個對窩!全院子的都可以蒸米來舂糍粑!大家想來也是,就叫彭石匠來打成了現在的對窩。楊氏武狀元的手蹬就這樣倖存下來。現在被埋在了廳屋堂屋!傳說,是利川武教頭楊順清所制,楊順清去利川後發展了一條商業街,即後來的楊叉街!利川很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在講並認可,儘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曾經有個故事,清未民國初,桂花鐘靈武舉劉祖章,回鄉見楊家朝門口放著這方石頭,想戲弄笑話楊爺,自視清高,將重達老稱三百八十斤的手蹬抱在鄧家乾子。欲出洋相,畢竟這麼重的蠻物在整個忠路鎮,能把玩的實在叫不出幾個來!心想,這回你武術世家,一代不如一代,楊家僅牌子而已!不叫兩人抬回去才怪呢!

豈料,六十八的楊爺,從鄧府閑聊回來,路過鄧家乾子。好生奇怪,誰把這玩意搬這裡了呢?莫非飯吃多了?怕是用了吃奶的力氣吧!

楊爺左顧右盼見無人,哈哈大笑一聲,左手握著烏二棒(旱煙)右手穿過把手洞,用手腕夾在腰間,歪著身子一口氣提了回來!眾人驚呼:看來楊爺真是寶刀未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船調旅遊 的精彩文章:

利川某地半山腰有一個神秘山洞,當年曾救過18條人命
最近,美國、荷蘭、加拿大的專家們都參與了利川這件大事

TAG:龍船調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