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喂孩子吃藥,這8個坑,你掉過幾個?

喂孩子吃藥,這8個坑,你掉過幾個?

8個父母常犯迷糊的用藥技巧,家長們趕緊學起來!

比孩子生病,更讓父母頭疼的,莫過於喂孩子吃藥!

近日,有讀者留言,求喂葯攻略。特供死活不吃藥患兒。

整理出8個父母常犯迷糊的用藥技巧。

迷糊一

葯能不能存冰箱?

不同藥品的存儲要求不一樣。有的要陰涼,有的求避光。

圖片來源於國家藥典委員會

迷糊二

開封后的糖漿能喝多久?

首先,膠囊、片劑、大藥丸,本就不是優先推薦孩子用的劑型。從年齡段來說,5歲以下的兒童,不要直接給較大的片劑或膠囊,這可能導致窒息。3歲以下寶寶的吞咽功能還不完善,片劑或膠囊易嗆入氣道,造成窒息,不建議直接服用。

其次,實在沒有替代劑型、非得用,能不能去殼,要分情況對待。

像腸溶膠囊、多數緩控釋膠囊等,屬特殊劑型。穿著一身塑料殼,是為確保藥物進入腸道中特定部位後,才被溶解、吸收。這些藥物不能去殼。

有些葯會刺激食道黏膜,如克林黴素膠囊;有些葯特別苦,如某些抗癲癇葯——去掉塑料殼,會增加服藥難度,也不建議裸服

家長有兩個渠道,了解能否去殼。一是看說明書,如果註明「不能掰開、不能嚼碎,建議整粒吞服」等,那隻好死心。非要掰開的話,建議換藥。二是諮詢藥師。

迷糊四

1/5片怎麼掰?

兒童劑型太少,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因此,不排除一些藥物只有成人劑型(亦或,醫院進葯只有一種劑型),但醫生迫於治療需求,仍會醫囑給孩子。

「看到這種處方單,藥劑師都格外慎重。首先判斷這葯能不能分割,會不會影響藥效。然後,換算孩子的安全使用劑量。」藥師說。

若需分成幾分之幾,「相對準確的切割法」:

對於需要分到1/2或1/4等相對容易掰分的情況,可以直接掰開,用適量的水化開後喂服。

如果碰到需分出1/5甚至1/8等小比例時,可以參考:

1. 把藥片整粒放在乾淨碗里,能碾多碎就碾多碎;

2. 根據所需分的比例數,如1/5,準備一支5 ml針管,抽足5 ml溫純凈水;

3.把針管里的水都注入葯碗里,將水和藥粉充分混勻;

4.針管抽出1 ml的藥水混合物,餵給孩子;

5.剩下的藥水,只能浪費掉。

對於一些難化開的藥物,有時需增加上述水量。無論增加多少水,一定準確記錄,以便按比例折算需要量取喂服的量。市面上有一些帶刻度的喂葯器或滴管,可以根據需要選購。每次喂葯的劑量建議按0.5 ml刻度,喂後等待10秒,再重複進行下一次。少量多次,避免孩子吐葯。

圖片說明:兒童葯不是縮小版成人葯。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迷糊五

孩子睡得好好的,要不要叫醒吃藥?

這要看用藥目的是啥。

兒童用藥,多數情況下是對症治療。如,發燒用退燒藥;流涕用感冒藥。這些藥物旨在緩解不適。若孩子睡得好好的,真不用擔心錯過一頓。父母也可以替換用藥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如把口服退燒藥換成栓劑。

注意,抗生素是需要定時服用的藥物。這是其葯動學-藥效學特點決定的,若不能均勻分布用藥,有效濃度無法維持足夠長時間,療效會打折扣——但不至於沒效。

迷糊六

吃藥吐了,要補嗎?

「除非明確要求和飯一起吃,一般不建議飯後用藥。剛吃完飯,孩子很飽,一折騰就易嘔吐。可以把吃藥時間安排在飯前等相對空腹的情況下。有些藥物空腹服用後,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明顯,請在藥師指導下,調整用藥時間。」周佳藥師說。

若喂葯1小時以後吐,一般不用補服。

若喂葯後1小時以內吐,補不補,要看專業資料。如說明書中是否寫明,藥物口服後**分鐘吸收、**分鐘進入血液。有效成分都進血了,說明已被吸收,不用再補。但要注意,有些說明書只提供成年人的葯代動力學數據,缺乏兒童相關數據,需要查閱其他途徑專業資料。因此,要不要補服藥物,建議諮詢專業藥師或醫生後再做決定。

圖片說明:在家裡藥箱尋摸一圈,發現不少藥物並未提及周佳藥師所說的內容。有的只是「迅速緩解」等字樣。看來,最保險的做法是諮詢藥師。

迷糊七

子吃不完的葯,父母能接著吃嗎?

理論上沒啥大問題。但要注意兩點:

1.開封后的有效期有限,如一瓶糖漿擱半年,就別喝了;

2.兒童劑型是根據兒童體重摺算出的安全用量,父母們若測算不好,很可能走兩個極端,要麼沒吃夠、要麼服過量。

迷糊八

我只給孩子用了一種葯,為啥說「不行」?

父母間流傳一種說法,孩子用藥,盡量不同時用3種以上。

於是,有些父母只給孩子用一種。但藥師一看,「還是用錯了」。

「所謂3種,並不是一個絕對數字,而是強調兒童用藥儘可能品種簡單,避免增加肝腎代謝藥物的負擔。」周佳藥師解釋,但有些葯屬於復方製劑,內含多種成分,甚至中藥、西藥都有。

對孩子來說,最可能用到的復方製劑,就是各種復方感冒藥。孩子在服用復方感冒藥的同時,再用退燒藥,退燒成分就可能重複,出現藥物過量,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藥師提醒,美國兒科協會不推薦4歲以下孩子用復方感冒藥,原因之一是出於安全性考慮,擔心重複用藥。

圖片說明:以某復方感冒靈顆粒為例,西藥成分就包括對乙醯氨基酚(退熱)、馬來酸氯苯那敏(緩解打噴嚏、流涕)和咖啡因。

藥師指出,孩子生病時,不論是用藥、還是用保健品,都應盡量簡單,避免藥物間相互作用。「如果孩子用藥後不適,家長要把孩子吃過的所有葯和保健品,都帶給藥師看一下。」

周佳藥師推薦「兒童用藥貼士」

1.盡量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購葯。藥物選購環節必須謹慎,不聽信別人的「經驗推薦」。

2.用藥盡量簡單,少用復方製劑。假設只有復方製劑,要看清成分,避免重複用藥。

3.不隨意加減藥量。有些藥物必須達到一定血葯濃度,才能發揮效用。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老話說得沒錯。

4.部分止咳類藥物含有可待因成分,具有成癮性。且咳嗽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是否要用止咳藥,請諮詢醫生。

5.嚴格按照說明書的用法、用量,不要「發明創造」。「我曾遇到一對父母,直接把干混懸劑倒進孩子嘴裡,再喝水潤一潤。結果,孩子嗆喘了。」藥師說。

此前,中央電視台還曾報道過,家長直接喂孩子吃泡騰片,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6.吃藥不哄騙。有些藥物口感略甜,家長騙孩子「是糖」。這可能導致孩子信以為真而偷吃,造成用藥隱患。在此提醒父母,家裡的葯要收藏好,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7.選對喂葯時機和工具。可以將藥物、服藥工具(有量度的滴管、針管)儲存在一個顏色鮮艷、有卡通圖案的容器中。在孩子情緒較好時,提前告知要吃藥了。然後在孩子面前,取出、準備藥物。隨後,摟過孩子,鼓勵其服藥。可以在用藥前喝一口糖水,並允諾用藥後,可以喂顆糖。

不強迫孩子用藥,如捏鼻子喂、強灌。這會讓孩子產生強烈逆反心理。也會增加父母的受挫感。

8.對症處理的藥物,酌情選用。孩子吃藥次數多,服藥難度就double。這些葯「可能」讓孩子舒服些,但不會縮短痊癒時間。

9.不要輕易用果汁、牛奶就葯。請諮詢藥師後再決定。

有些父母推薦,可以把葯混在奶粉、輔食、果汁中,餵給孩子吃。

這樣做風險很大。一方面,食物、果汁、牛奶和母乳可能與某些藥物成分反應,影響藥效。另一方面,若寶寶把食物和怪怪的葯聯繫起來,可能厭乳、厭食。爸媽千萬別給自己挖坑。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的精彩文章:

姑娘們,那些年我們敷的面膜,到底有用嗎!

TAG: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