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上班要打卡?白居易也不敢遲到

古人上班要打卡?白居易也不敢遲到

寶藏,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

時間一晃已到大年初十,大家是不是收心等著下周一去上班呢?現在很多公司都執行打卡制度,對於習慣性賴床的人而言,早起準時打卡是一件難事。很多人感嘆自己生不逢時,覺得若是生在古代,至少沒有打卡制度的束縛,殊不知咱們古代也有嚴格的上下班程序,古人要是上班遲到,就不光是扣錢那麼簡單了,還有可能因此遭受皮肉之苦,甚至被判刑。

古人的上班時間是很早的。《詩經·齊風·雞鳴》中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為:「公雞已經開始打鳴,太陽也升起來了,上朝的官員已經到了。」

可見從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就要在雞鳴時分去上班。公雞打鳴一般在早上五點,按地支的順序,此時間段正好是卯時,官員們上朝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點人數,所以古代上班打卡叫「點卯」,若不點名,就簽到,時間也設在卯時,故又稱「畫卯」。

為了對付點卯後「溜號」,古代還有上班時間多次點名、抽查的現象。在唐朝,就有「頻點」的規定:「內外官司應點檢者,或數度頻點。」如果一次也沒參加點名,則以全天無故曠工論處。

GIF

後來考勤制度比較規範,不再簡單地畫卯,而是和注門籍一樣,在「簽到簿」上籤到。即使因公出差,也要先在簽到簿上註明無法到崗的原因,方便檢查。

清晨五點就要上班,對現在一般的上班族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古代嚴格執行早起上班的制度,若誰敢無故曠工或遲到,依天數和情節的輕重,可處以笞刑或徒刑。

在唐宋兩代,即便上班族沒有品級,違反了規定也同樣受罰。《唐律疏議》中就有法令規定: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刑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刑一年。明清兩代則相對寬鬆,懲罰強度有所減輕,但也比現代嚴厲。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29歲開始在長安當公務員,一開始買不起房,在長安渭南租了一套房,因距離太遠,每天都披星戴月早起上班,到家時又很晚了,他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感嘆,名叫《晚歸早出》:「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何處台無月,誰家池不春。莫言無勝地,自是少閑人。坐厭推囚案,行嫌引馬塵。幾時辭府印,卻作自由身?」

不過古代上班時間早,下班也早。在清朝,春夏下午4時下班,秋冬下午3時下班。

現在上班大家一般會選擇乘公交、擠地鐵、騎共享單車,在古代,上班族也多是乘車上班,但古人上班所乘之車需與他們的身份相稱。

古人所乘車輛的等級高低主要表現在裝飾材料上——車輪的多少、拉車的馬匹數量等,都是衡量標準。在漢代,工資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可以將車頂供遮蔽用的左轓漆成紅色,兩千石以上的可將左右兩轓均漆成紅色。老百姓的車頂蓋則只能用青布蓋,工資千石以上的高官才可使用綢緞這樣的精美面料作車蓋。

唐宋以後提倡騎馬上班,特殊情況下才允許乘車。當時騎馬上班和我們如今騎自行車、電動車上班一樣,在唐宋的街頭很常見。

據《唐書·車服志》記載,按照唐代禮制規定,車子平時藏於太僕寺,非有祭封大典絕不輕用,一般均以騎馬代乘車。開元十一年(723年)冬,唐玄宗祀南郊,乘車而往,騎馬而返,從此以後,連各種大典也基本騎馬了。

明清時期則更流行坐轎子上班,一般以文職官員和年長者為主,武官一般騎馬,以保持尚武精神,這也是「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由來。

但文官也不是誰都可以坐轎子的,在明代得三品以上,三品下官員還需騎馬上班,即所謂「三品乘轎,四品騎馬」。

古代上班所用交通工具的規定雖嚴格,實際執行起來卻不然,從先秦到晚清,皆有「逾制」現象,即違反乘車規定,這種現象在晚明、晚清表現得最明顯,地方領導的交通工具甚至比中央領導的還要高級和威風。

古代上班也會有工作午餐,且多為免費。參加朝會官員的工作午餐叫「朝食」,較為高級,因為是皇帝埋單,故又稱「賜食」。

午飯後照例是午休時間,上進心強的官員往往利用這段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讀書「充電」,著書立說。北宋史學家宋敏求就用午休時間寫成了史料筆記《春明退朝錄》。

古代的上班族也喜歡在業餘放鬆一下。在明初,有些官員甚至夜不歸宿,「下班」後連家也不回,不僅影響家庭和諧,更導致「政多廢弛」。後來朝廷下令,禁止官員退朝後嫖妓、吃花酒。據《唐會要》記載,唐代有位名叫張黔牟的大理司直,竟帶著婢女一起值班,結果遭人舉報,挨了處分。

了解了一些古人的上班制度後,是不是覺得生在現代的我們還挺幸運的?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路

--最底部有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藏 的精彩文章:

大寒:搖落千秋靜,歲有大寒知
臘八節: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TAG: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