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調查:「精德」為納粹翻案的下場!

深度調查:「精德」為納粹翻案的下場!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青木 候濤 陶短房 魏雲峰】編者按:最近兩個身穿舊日本軍服在南京抗日遺址前拍照的「精神日本人(簡稱『精日』)」激起眾怒。這一小撮「崇拜日本到仇視中國」的群體,極力美化日本侵略歷史、為日本戰爭暴行「洗地」,他們的種種言論更讓人憤慨。多名專家建議應專門立法來禁止此類醜惡行徑。西方多國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崇拜納粹德國、試圖為納粹暴行翻案的人群(姑且稱為「精德」),但各國政府、社會團體、歷史見證人等利用法律武器,協力讓這些「精德」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法國:用法律遏制「精德」興風作浪

污衊法國抵抗運動的巴代什

法國是納粹德國對外侵略的主要受害國之一,然而與飽受日本侵略的中國出現「精日」的情況類似,二戰後法國也冒出許多「精德」,這些人崇拜希特勒、妄圖重建「歐洲新秩序」,甚至掀起「學術論戰」。這些瘋狂舉動讓全球為之側目,直到1990年法國專門為此出台法案才得以解決。

趁亂而起

1944年法國解放後,戴高樂領導的臨時政府懲處了一批通敵賣國者,近800名「法奸」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但隨著二戰後法蘭西殖民帝國的逐步解體,極端民族主義思想開始在法國國內抬頭,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軍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中節節敗退,一些參加過納粹黨衛隊的法國老兵趁機鼓噪,他們極端崇拜納粹德國「用軍事手段解決一切問題」的做法。

在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危機四伏的最後時刻,法國社會人心惶惶,「精德」們趁亂得到公開宣揚納粹主義的機會。這群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瘋狂攻擊二戰期間的法國抵抗運動。「精德」莫里斯·巴代什污衊抵抗運動戰士是「反合法政權的叛亂者」,還出書抨擊紐倫堡審判和否認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儘管巴代什因此被判入獄一年,但時任法國總統勒內·科蒂卻頒發特赦令讓他免遭監禁。

上世紀60年代末期法國政局的混亂再次給了「精德」發展壯大的機會。1972年,讓-瑪麗·勒龐聯合「秘密軍組織」成員、懷念維希政權分子和「精德」創建了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

滿口胡言

在勒龐的示範效應下,法國出現一大批「精德」學者,最著名的是里昂大學教授羅伯特·福里松。1978年,福里松發布名叫《安妮日記可靠嗎?》的新書,宣稱二戰中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安妮·弗蘭克是假的。隨後他又在法國《世界報》上發表公開信,聲稱不存在納粹用毒氣室消滅猶太人的事實。雖然他因此被法庭判處3個月緩刑和罰款,但這種輕微懲罰根本沒效果,他繼續宣揚「希特勒從未因種族或宗教殺過任何人」。

和中國「精日」的做法一樣,福里松還試圖從「技術角度」證明納粹大屠殺是「戰勝國虛構的」。他的經典論點是「不存在集中營毒氣室殺人」。福里松宣稱,美國在上世紀20年代就嘗試用毒氣室執行死刑,但效果並不好,很多死刑犯的掙扎時間很長,而且行刑後,處理沾染毒劑的屍體和毒氣室還得經過繁複的程序,因此「根本不可能用毒氣室接連不斷地大批處死猶太人」。這套看似有理的言論還真為他贏得不少支持者。國際學術界甚至為此展開論戰。1979年秋季,法國社會學家塞爾吉·蒂翁、美國電力工程教授亞瑟·巴茨、澳大利亞律師約翰·圖森·班尼特等約600人簽署請願書,要求捍衛「學術自由」,支持福里松「自由研究納粹大屠殺歷史的權利」。

另一方面,許多法國知識分子揭露福里松是「精德」,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達爾·納傑批評這份請願書是「可恥的」,因為「個人自由不意味著有權撒謊和造假」。專業人士也批駁「毒氣室不能殺人論」,納粹集中營使用的毒氣室技術遠比早期美國毒氣室更先進,例如通過「連續強制循環通風」技術,能讓毒氣迅速擴散到毒氣室的每個角落以加速囚犯死亡,減少屍體和牆上的毒劑殘留。

值得一提的是,「精德」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舉動連一些前集中營看守也看不下去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黨衛隊下士奧斯瓦爾德·卡杜克說,否認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的人都不是正常人;奧斯維辛集中營毒氣操作者約瑟夫·克萊爾表示,主張「沒人在奧斯維辛被毒死」的人肯定是「瘋了或走錯了方向」。

撞上槍口

在與「精德」展開論戰的同時,法國議員克勞德·蓋索提出一項新法案。根據1990年7月13日頒布的《蓋索法案》,凡在法國境內質疑紐倫堡審判結果、否認納粹大屠殺的人將受到法律制裁。就在該法案頒布後不久,福里松又在採訪時胡謅「納粹集中營不存在滅絕猶太人的毒氣室」,這回他撞到槍口上。1990年9月,「被放逐德國集中營者協會」和11名法國抵抗運動戰士對福里松發起刑事訴訟,法院宣判福里松犯有「否認納粹大屠殺罪」,里昂大學隨即將他開除。1991年,福里松的學術頭銜被取消,身敗名裂的他多次上訴均被駁回。《蓋索法案》和福里松案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精德」的肆意妄為,在後續相當長的時間內,法國沒有出現轟動世界的為納粹翻案新書,曾宣稱「毒氣室不過是二戰歷史中細枝末節」的勒龐也已閉口不再為納粹翻案。

加拿大:對頑固分子窮追猛打

曾德爾協助出版的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600萬人真的死了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納粹主義在全球多地的死灰復燃離不開一些無良媒體的推波助瀾。1977年,移居加拿大多年的德國人曾德爾創辦一家出版社,專門發行宣揚納粹的小冊子。他撰寫的《我們所喜愛的希特勒》等書成為「否認納粹大屠殺」的重要文件,而曾德爾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曾德爾出生於二戰爆發前夕的納粹德國。1958年,曾德爾為逃避兵役而移民加拿大。1969年,他加入當時加拿大最大的主流政黨——聯邦自由黨,以「恩斯特·曾德爾」的名字參加公開政治活動,主張「反對對移民、尤其對德裔移民的歧視」「維護德裔移民子弟正當權益」等,為此一度贏得不少聲譽。但背地裡,他卻是多個親納粹極右翼組織的活躍分子,使用「克里斯托弗·弗雷德里希」的化名猖狂發表親納粹言論,撰寫了《我們所喜愛的希特勒》和《我為什麼要匿名》等地下親納粹書稿。然而1976年著名記者博諾科斯基以大量可靠證據揭穿了曾德爾「兩面人」的身份,此後曾德爾身敗名裂,妻子也憤怒地和他離婚。

沒了牽掛的曾德爾反倒開始全心投入納粹宣傳中。在曾德爾出版社的幫助下,英國極右翼分子理查德·維羅爾撰寫的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600萬人真的死了嗎?》得以出版。20世紀80年代初,曾德爾的出版社發展為全球範圍的納粹海報、錄音磁帶、紀念品及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的批發公司。據稱,單在美國就有2.9萬名「精德」是他的客戶。西德是他的另一個大市場,他甚至向西德議會每名議員都寄去宣傳廣告。

1983年,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薩拜娜·西特倫把曾德爾告到加拿大人權法庭,他被控「發布宣傳虛假信息的出版物」。不久,安大略省政府也加入對他的刑事訴訟。在法庭上,當年的大屠殺倖存者們怒斥曾德爾篡改歷史,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阿諾德·弗里德曼作證道:「向焚屍爐走去的集中營囚徒們再也沒有回來過。」後來法庭於1988年宣判曾德爾有罪並被判處入獄15個月。由於曾德爾積極宣傳納粹思想,加拿大政府兩次拒絕他申請國籍的請求。

20世紀90年代後期,加拿大人權委員會對曾德爾的活動展開調查,連他的前妻也站出來作證說他散布反猶仇恨。2000年1月,曾德爾趕在委員會完成聽證前逃往美國,後來又因被控違反移民法,美國將他驅逐回加拿大。沒有加拿大國籍的曾德爾想申請難民身份,以避免被趕回德國,結果引起公眾嘲笑。加拿大政府先將他單獨監禁,2005年3月又把他趕回德國。一到德國,曾德爾就被德國警方逮捕,並被判處入獄5年,直至2010年才被釋放。曾德爾出獄當天,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就發表聲明,禁止他返回加拿大。2017年8月5日,晚景凄涼的曾德爾鬱鬱而終。

德國:嚴禁納粹標誌不惜「矯枉過正」

身敗名裂的福里松

作為當年納粹主義的發源地,德國對納粹象徵的嚴格禁令更是世界聞名。在數十年時間裡,德國不斷出台各項法律,全社會對納粹的警惕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

二戰結束後,盟軍在德國大力開展「去納粹化運動」,首要目標就是在德國全境銷毀一切納粹標誌。為凸顯這一決心,盟軍炸毀紐倫堡納粹黨代會舊址上的巨大納粹「卐」字元。希特勒的總理府也被徹底清除。不過,「去納粹化運動」針對的範圍太大,加上當時大多數德國人排斥這種「無效和不公平」的運動,效果並不明顯。波茨坦當代歷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當時就連西德政府主管「去納粹化運動」的內政部,所屬員工一半以上都是前納粹黨員。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在盟國的政治壓力下,德國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歐洲部分人士鼓吹納粹主義時,德國開始制定嚴厲的法律措施。1979年,西德聯邦法院的一項判決首次嚴格界定「言論自由」原則,宣傳納粹被視為「言論自由」的「例外事項」。1985年4月,西德議會通過決議,將否定迫害猶太人的行為判定為對猶太人的侵害,並將給予法律懲處。

如今「精日」辯稱身穿舊日本軍服拍照不過是「個人愛好」,但若「精德」要在德國這麼做,根本行不通。根據德國法律規定,在德國傳播或儲存納粹「卐」字標誌、呼喊「希特勒萬歲」口號、行納粹舉手禮、唱納粹黨歌都將面臨牢獄之災。按照相關法律,當年第三帝國陣亡士兵墓碑上的納粹「卐」字元也被一一颳去。一些變形的納粹縮寫也被禁止。比如「88」字樣被認為代表「希特勒萬歲」,因為希特勒名字中的H為字母表中第8個字母。

德國社會對納粹象徵的這種警惕甚至讓外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例如有人提出應取消德國國防軍使用的「鐵十字」標誌,理由是「會讓人聯想到納粹」,雖然「鐵十字」早在納粹出現前就普遍被德意志軍隊採用。更有甚者,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球迷不會在觀看比賽時揮舞三色旗、在臉上塗抹國旗或高唱國歌,因為「這會讓人聯想到納粹或軍國主義」。儘管如此,德國人仍堅持認為,這樣做可以讓本國謹記歷史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6年前臉書被翻出 網友踢爆「美好承諾」:時間果然是照妖鏡
譚飛:印度電影為何能佳作頻出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