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見過三峽現在的模樣,可你了解它的歷史嗎?

你見過三峽現在的模樣,可你了解它的歷史嗎?

重慶文化,從遠古走來,是一代又一代巴渝兒女在登高涉遠、負重前行中積澱,在大山上摔打,在大水裡浸潤,在大陽下烘烤,在大霧間醞釀,在歷史的烽火歲月里冶煉鍛造所鑄就的。

她粗獷、雄渾、挺拔,她激情、樂觀、豁達,她堅韌、勇為、開放。她與蜀文化,剛柔相濟,交相輝映;她與青藏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共同構成了長江文明;她是綻放於中華文化大花園裡風景別異的絢麗之花!

從2月27日起,重慶文藝網、華龍網推出重慶文化吟唱系列報道,本期節目將帶領大家走進三峽,了解那段巍峨壯麗的三峽文化。

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的長江三峽是世界級河流大峽谷、文化長廊,其融山川峻美、人文厚重於一體,在中國唯一,在全球也罕見。

酈道元《水經注》的「三峽」記載曾把三峽的自然風光刻畫得淋漓盡致,劉備白帝託孤的悲愴傳說和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的豪放詩篇更是唱響三峽越千年。其實三峽文化遠比他們描寫的更博大。

龍骨坡文化

1984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巫山縣龍骨坡遺址被發現,遺址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

在龍骨坡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包括一個門齒和一段下頜骨,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的還有巨猿和120種脊椎動物化石,其中哺乳動物116種,含25個新種,埋藏化石的岩層為砂質粘土夾角礫,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約200萬年。

1997年,研究者對龍骨坡遺址進行第二階段的首次發掘,在第5至7水平層上部發現了大批石器品。經考古學家論證,這些石製品的創作粗笨、簡單,代表了200萬年前一種混沌初開的石器工業,稱其為「龍骨坡文化」。

「龍骨坡文化」的問世,不僅證明了早在兩百多萬年前三峽一帶就有直立的「巫山人」在生存、發展,而且證明了三峽地區是中國也是亞洲人類的起源地。從而把中國的史前文化向前推進近一百萬年。

巫文化

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盛產食鹽和「神仙不死之葯」丹砂。《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吳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

這裡誕育了神秘悠遠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即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域特色文化,並在天文、文學、文字、藝術、醫學、地理、特產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長江三峽是巫文化的重要傳播地區。三峽峽谷坡陡浪急,山高林深,人跡罕至。加上巫山雲雨,神秘莫測,往往使當地居民易於產生和接受巫鬼信仰,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巫字曰:「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三峽巫文化歷經傳播,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宗教文化。

縴夫文化

三峽,以及峽江兩岸的縴夫,這是重慶最為人所稱道的風景之一。

穿著草鞋,赤著身,彎著腰,肩上或是腰上捆綁著一根粗大的麻繩,吃力的拉著逆流而來的貨船亦或是輪船,每每吃力鼓勁之時。

領頭的縴夫長,就一聲吆喝,一聲長嘯,後面的應天接應,整齊一致,曲調高亢激越,直擊靈魂,久久回蕩在兩岸之間,盤旋在漩渦和水浪之間。就是這樣一群人在激流險灘與大自然搏鬥的身影,鑄就了「縴夫時代」。

在那個年代,他們吼著叫著獨有的聲調,根據江河的水勢水性不同,明灘暗礁對行船存在的危險性,根據搖櫓扳橈的勞動節奏,編創出一些不同節奏、不同音調、不同情緒的號子,鼓舞激勵著一天的勞作。

現在川江號子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對「縴夫文化」一種認可。

此外,六千多年前,彰顯了新石器時代中國人的文明身影和足跡,在三峽邊出現的「大溪文化」;以杜甫的夔州詩、劉禹錫的竹枝詞、白居易的忠州詩為代表的狀景抒懷的浩瀚三峽詩歌,生動傳唱將三峽地區作戰場的魏蜀吳三國英雄豪傑鬥智斗勇的蕩氣迴腸的三國文化;以及鹽文化、水文化、航運文化等等,更是中華文化的精彩之筆。

重慶文化,包含廣袤,也細緻入微,可說卻難以一一道盡,有許多還難以名狀。若要深入、享受重慶文化,就請你翻開書寫她的浩瀚典籍從中去尋蹤她留下的一串串歷史足跡,就靠近她的風物遺迹去傾聽還在鳴響的歷史回聲,就置身其山水民間去感受她的魅力景色和不一樣的風俗志趣,至少你應去品味《紅岩》書寫的堅貞,或《紅梅贊》唱出的壯懷激烈,或油畫《父親》透出的艱辛滄桑,或沸湯滾滾的紅油火鍋那爆口的麻辣味道……

下一期,我們將為您繼續講述重慶文化吟唱之彪炳千秋的革命文化,繼續去了解這一片壯闊的巴渝之地,敬請期待。

(文字/網路綜合;圖片/重慶圖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龍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華龍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