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第一波,《雷管》來襲

新年第一波,《雷管》來襲

在美國獨立電影導演中,什恩·卡魯斯是較為特殊的一位。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更純粹的「非科班出身」(年齡相仿的諾亞·鮑姆巴赫和韋斯·安德森雖然也是非科班,但畢竟是英語和哲學這些文科專業,而卡魯斯則是數學)的背景,更因為其在目前僅有的兩部長片作品中所體現的獨特性和不可捉摸(故事走向和風格技巧都反常規)。卡魯斯身上有太多的標籤,大衛·林奇、泰倫斯·馬利克這些大師級導演都是談到他時經常比較的對象。如果我們硬要拿一個詞界定卡魯斯,那麼,對於這位集製片、編、導、演、聲音合成、剪輯等全方位電影製作流程於一身的通才,也許「實驗」兩個字最為合適!

放映預告

3月4日(周日)晚 19:30

《雷管》

(2004)

3月11日(周日)晚 19:30

《逆流的色彩》

(2013)

放映地點

樹德生活館二樓內小閣樓,奇遇電影空間

(廣州市海珠區T.I.T創意園內)

(無須報名,準時到場即可)

導演介紹

什恩·卡魯斯(Shane Carruth)的「實驗性」首先體現在,他的電影中真的會做實驗,而且就是大家熟知的枯燥、日常的實驗室工作那種類型。這顯然與他的學生及工作經歷有關。

1972年,卡魯斯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霍里縣的默特爾比奇,高中畢業後進入史蒂夫奧斯汀州立大學攻讀數學,畢業後一度從事飛行模擬器軟體的開發工作,工作之餘寫寫小說……

理工男導演什恩·卡魯斯照片,憂鬱型男一枚

這些經歷讓卡魯斯看起來更像一個頗具文藝情懷的工程師,直到他辭掉工作專事寫作,而後開始系統性學習電影……

即使卡魯斯不是天才,那他也是一個十足的電影通才。半路出家的卡魯斯不止滿足於成為一個導演,或者頂多再加上「編劇」的頭銜,他的觸角伸向了電影製作流程的方方面面——製片、導演、編劇、演員、聲音合成、剪輯等等。

全面的學習鑽研讓他在32歲之際,於(鼓勵創新、致力於挖掘新銳青年導演的)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奉獻出自己的長片處女作——《雷管》,一舉摘得聖丹斯電影節劇情片類評委會大獎(劇情片類最高獎),從而聲名鵲起,成為美國獨立導演界的一顆希望之星。

《雷管》海報,英文名「primer」還可譯為「生命之門」、「初始者」等等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部享譽獨立電影界的作品,僅耗資7000美元,甚至低於中國地方電影/美術院校部分學生本科畢業作品的成本。

9年後,卡魯斯攜新作《逆流的色彩》再次參展聖丹斯,雖然與劇情片類評委會大獎擦肩而過,但其聲譽再次噌噌上漲,大家紛紛將之與大衛·林奇、泰倫斯·馬利克和詹姆斯·卡梅隆等大導相比較,讚美之聲甚至不乏史蒂文·索德伯格這樣的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逆流的色彩》僅僅耗資5萬美元,仍遠低於獨立電影的平均水平(費拉拉低成本B級片的經典之作《四五口徑女郎》成本「達」6萬2千美元)。

《逆流的色彩》海報,左側男性為卡魯斯本人

目前,卡魯斯正在籌拍他的新片《摩登之海》,預計將於2019年完成。

風格概述

經費的欠缺對於電影的影響是致命的——布景、服裝、美術大打折扣不說,造價昂貴的燈光在低成本電影中也難見蹤影。囿於金錢租賃的便宜攝影機將給電影的畫面質感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壞,甚至可能連同後期錄音和多音軌的合成都困難重重。

基於這樣的考慮,大部分獨立電影導演會在劇本上大做文章,以故事挽救鏡頭的「醜陋」。有時候,導演會「刻意」選取現實主義題材,粗糲的影像反而和現實的沉重相得益彰。14年大熱的《心迷宮》導演忻鈺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當我們將範圍再度縮小,局限於科幻片題材時,費用的限制使得我們幾乎只能從人物著手,通過一個人或一群人的遭遇、批裹上科幻的外殼,來探討並引發一些倫理學問題。比如位列「豆瓣Top250」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和《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海報,題材及故事細節上與《雷管》有諸多相似,但此片較卡魯斯處女作晚了9年

卡魯斯大致如此。以《雷管》為例,他會不厭其煩地借角色之口道出一堆堆技術名詞,又傾向於在影片中將「做實驗」的細節完整展現,這種細節和技術名詞實在太符合理工人的「自嗨」,並且看起來很能「混時長」(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大部分觀眾則是昏昏欲睡。

但如果你認真看下去的話,馬上能體會到卡魯斯的迷人之處——他像做實驗一樣,將整部影片拆解,有意挑戰觀眾慣常的認知結構,並且藉助音樂和剪輯(這兩個全憑DIY而不怎麼耗費成本)對故事謎題和角色情緒加以渲染。

《雷管》劇照,卡魯斯在單一場景內的疊化剪輯,極大程度地渲染人物紊亂心境

位列迷陣之中,有些觀眾開始頻頻感受「解謎——碰壁——再解」的如潮快感,有些觀眾則將影片的故事棄之不顧,欣賞作為獨立有機體的風格的美感。

一部7000美元的片子拍到這個份上,除了卡魯斯也是沒sei了。

本周放映

本周我們將放映卡魯斯的長片處女作《雷管》,主角是兩位工程師。他們和另外兩名同伴合力研究一種在出故障時進行自動處理和恢復的裝置——查錯機。

但在研發的過程中,查錯機竟具有了穿越時空的附加功能。

《雷管》劇照,兩位主角在搬運機器,左邊男子為導演卡魯斯本人

發現了機器這一附加功能的兩位主角支開同伴,開始通過操作機器窺知「未來」的股票市場賺錢。

「當下」的兩位主角在一次回到「過去」的征程中碰到了「過去」的自己,當發現他們的所作所為並不符合主角們對「未來」的預期時,主角們開始了干預。

在干預的過程中,兩位主角和無數個自己因為思緒不一產生了齟齬,開始鬥智斗勇、彼此算計,「未來」因此而變得難以預測,主角們也越陷越深……

《雷管》劇照,機器上的數字顯示器緊扣「時間」這一敘事母題

《雷管》的劇情設定使得全片瀰漫著一股壓抑、躁動相結合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通過卡魯斯的構圖、色彩和剪輯的處理被進一步放大。

卡魯斯在一些場景中有意將人置於高大景物的圍繞之中,極強的對比暗示角色的無力渺小。

《雷管》劇照,巨大背景下的渺小人物,由上而下,卡魯斯分別通過畫面高度和畫面深度將「無力感」推至高峰

構圖之外,藍綠冷色調則是渲染環境的不二法門。

《雷管》劇照,兩位主角行駛在藍色天空下,左側男子!是的,還是導演卡魯斯本人(他那麼喜歡左嗎?)

最令人稱讚的則是卡魯斯的剪輯。除了疊化等「常規性」武器外,《雷管》中的剪輯堪稱天馬行空。

《雷管》截圖,傾斜購圖+疊化,儼然已成為卡魯斯渲染環境氛圍的常規武器

卡魯斯將「軸線」、「連續性法則」這些「好萊塢黃金技巧」拋諸腦後,經常從東到西,從白天到黑夜,從運動初始階段到靜物,跳躍性地剪輯,其對運動和剪輯的巧思,在某種程度上,可與拉斯·馮·提爾相媲美。

有一場戲頗可說道。夜幕深沉、牆影斑駁,四人圍坐桌旁(其中包括我們兩位可愛的男主角),前景兩位女性談笑風生,與後景兩位男性深沉嚴肅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

《雷管》劇照,某段落卡魯斯「天馬行空」剪輯的開端

正當姣好面容的兩位女士吸引觀眾之際,鏡頭突然毫無徵兆地黑場。

而後轉向一男子開門的場景。

在過度曝光中,該男子走向門的另一邊,而後……

《雷管》劇照,靜態屋頂陡接開門動作和強烈光線,十幾秒前還是一桌人的夜景

本周日晚19:30,就讓《雷管》和卡魯斯的天馬行空,引爆我們的新年觀影之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傳送門 的精彩文章:

TAG:電影傳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