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自修自學不好嗎?星雲大師表示共修共學力量大

自修自學不好嗎?星雲大師表示共修共學力量大

修行和學習,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自修、自學,有的時候也需要共修、共學。自修、自學就是我有自己的課程安排,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是屬於我自己個人的密行,我可以自由調配時間,自己安排內容。

共修、共學就是跟大家一起學習,配合大眾的時間一起切磋勉勵。關於共修共學,有四點意見:

攝影|周雲

第一,有個人,更要有大眾

人,不能離群獨居,不能孤芳自賞,雖然每個人每一天都應該有自己獨處的時間,但更多的時間要和群眾在一起。尤其在學習修行上,不能閉門造車,不要自修自了,而要走入群眾,與人互動,所以佛門有所謂的共修、參訪等活動,也就是要去和合群眾,要與大眾融和在一起。

第二,有分工,更要有團結

所謂分工,就是分層負責,各自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但是個人承擔,有時候還需要大眾的幫助,所以,分工之餘,還要懂得合作。能夠分工而又團結合作;有分有合,能合能分,才能發揮群策群力,達到集體創作的效果,完成更大的任務。就如寺院道場,平時也要和其他的友寺往來、聯誼,彼此互相觀摩、學習;個人的修行學習,也要有很多的道友、同參一起切磋琢磨,所以,有分工也要有團結。

第三,有人情,更要有公德

人生處事,離不開情、理、法,有時候在不影響大眾權益的情況下,固然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要,甚至有時候不能不做個順水人情。但是所謂「寧教老僧墮地獄,不拿佛法做人情」。在佛法真理之前,甚至在公理正義之前,也要有道德勇氣,要顧及大眾的需要,要有公共的道德,要有公共的服務,要有公共的來往,如此在修學的路上才能更有成就。

第四,有內修,更要有外緣

有的人光是自己修行,平時不肯跟人結緣,如此即使自己修得再好,果真能夠放下萬緣,真能修得與世無爭,甚至無欲無求;但是,因為缺乏外緣,到處不受人歡迎,不受人歡喜,也不名為修行。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做人不是光靠一個人就能存在,所以修行和做人都要培養很多的因緣,有了因緣,個人才能存在。

人難免有惰性,透過共修、共學,可以藉助於大眾的力量,督促自己用功,藉助於外緣的砥礪而不致懈怠。共修、共學的好處,就像一根木材燒出來的火,火光很有限;結合很多的木材,就能燒出熊熊的火焰,熱力就大了。又如一個手指頭打人,沒有力量,五個手指頭合起來成為一個拳頭就有力量,所以共修共學在我們學道的過程中,有時也是很重要的。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恭逢定光佛聖誕,吉日殊勝請廣行善事
生命是場修行,願你功德圓滿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