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捕魚這項活動,如何影響了人類的文明?

捕魚這項活動,如何影響了人類的文明?

在早期社會,狩獵、植物採集和捕魚是人類獲取食物最主要的三種方式。但是,隨著農耕和畜牧業的出現,狩獵和植物採集對人類的影響逐漸降低,只剩捕魚對人類的文明至關重要。

不過,據《經濟學人》報道,捕魚這項對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活動,長久以來卻缺乏全面的歷史研究。布賴恩·費根(Brian M. Fagan)新出版的著作《捕魚:海洋如何哺育文明》(Fishing: How the Sea Fed Civilisation)首次對這一活動做了綜合調查。作者為愛好者奉上了一本非常出色的入門書,也為歷史學家提供了一本有用的工具書。書中做出的概括頗有說服力,並充滿了引人入勝的細節,比如中國人訓練鸕鶿來捕魚。它生動地展示了人類文明何等依賴海洋的饋贈。

具體來說,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費根考察了幾十萬年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實行捕魚這項活動的歷史,包括捕魚與古代的西方和東方、新世界和舊世界、文明的興起和衰落、商業的支配地位,等等。比如最開始是前尼安德特人時期,原始人在小水溝中誘捕鯰魚。到現在, 60 英里長的線上可以掛上 3 萬個餌鉤。

再比如,據《科克斯書評》報道,公元前 8000 年到前 2000 年,從多瑙河到波羅的海地區,人們對海洋的食物有著強烈的偏好,密集地聚集著人群。生活在 The Iron Gates 河谷的人們,會捕殺大鱘魚;在寒冷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人們會將魚發酵保存;在尼羅河三角洲,魚被用來作為勞動者建造國家的口糧,等等。

布賴恩·費根,來自:亞馬遜

《經濟學人》的一篇書評還稱,這項研究的障礙之一是捕魚業在過去扮演的角色幾乎無跡可尋。漁民從來都生性隱秘,也不大會在歷史記錄中留下太多痕迹。他們的大部分工作用具也都容易腐爛,因而只留下微小的印記供考古學家探究。從埃及的金字塔到柬埔寨的吳哥窟,種種龐大工程以及複雜的社會都要依賴大量「寂寂無名」的流動食品生產者,他們採集食物、狩獵、捕撈,一切行動都根據季節和能獲得的可食用生物而定。現代科學放大了微小線索透露的信息,費根往往正是通過聚焦這些信息得以繪製出一幅令人滿意的圖景,但也因此有時難免主觀猜測。但整體上,這是一本可貴而有趣的書。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由於龐大工業化捕魚業的出現和人口的迅速增長,造成海洋環境破壞、資源日漸枯竭。海洋對人類的饋贈也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再是以前想當然所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比如一項研究稱,2016 年,全世界的商業捕魚漁船航行了超過 4.6 億公里,從海洋中捕撈了大約 1 億噸水產品,捕魚作業覆蓋的面積超過了 55% 的海洋面積,是全世界耕地面積的 4 倍。全世界海洋被商業捕魚開發的比例比預期中高,中國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但效益沒有想像中大,而且面臨可持續性的問題。

現年 82 歲的費根是當今世界頂級的考古學作家之一, 國際公認的世界史前史權威。他是 20 世紀 60 年代非洲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先鋒。 自 1967 年開始,成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人類學教授(後成為榮休教授),並開始專職於面向大眾寫作和講授考古學,擔任了《牛津考古學指南》(Oxford Companion to Archaeology) 的主編。著有《世界史前史》《大暖化》《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人類文明》《法老王朝》等作品。

題圖來自:pixabay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盲山》《盲井》之後,講流浪兒童的《盲道》口碑有了爭議
《你的名字》製作公司將推出新作《詩季織織》,故事聚焦北上廣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