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你回望,每一個日子,都是滿月

願你回望,每一個日子,都是滿月

年初七那天,人們一半兒繼續過年,一半兒千方百計求個開門紅的時候,我陷入了巨大的不安之中。這不安直到臨睡時,在日記上草草寫上幾個字才告結束。

不安來自於對過去生活的懷疑和與未知的不確定。過去的三個月里,我們舉行了兩次古琴雅集,也參加了一些社會單位舉辦的音樂活動。大部分學生是生平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體會到他們初次上台表演的興奮,也看到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成長。確實,古琴之為藝,以神合道,易學難精。要登堂入室,有所突破,少不了一番砥礪功夫,所謂如切如蹉、如琢如磨。這樣的交流形式是這樣的為人們所熟悉,大多數的古琴交流,所謂的雅集都是這樣做的。然而,又是這樣的,讓人不能滿意。總有什麼讓人覺得不對勁。趁著這大片的修整時間,我開始好好思索這個問題。

什麼叫以神合道?怎樣才能行切磋之實而有砥礪之效?也許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更該問問,古琴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為什麼彈琴?

在我想到這兩個問題時,第一時間湧上心頭的,總是嵇康,是他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自在琴境,也是他臨刑前那一曲絕唱《廣陵散》,即人即琴,技藝之高超,精神之高蹈,驚才絕艷,古今無兩。緊挨著的,便是陶淵明,那張沒有弦沒有徽的素琴,卻每每能在與朋友喝酒歡會之時,撫而和之,琴無弦而人有真味,瀟洒快意!還是徐青山《溪山琴況》中描寫的至精至微層層疊疊的琴境:「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每一個詞,都對應著一個幽深世界,又是那更為深邃世界的一部分。在經歷了這樣的精神遠遊之後,停留在腦海的便是一首首琴曲,是念念不能忘的的那句「吾愛此情,不求不競;吾愛此味,如雪如冰;吾愛此響,松之風而竹之雨,澗之滴而波之濤也。」

《溪山琴況》節選(下拉瀏覽)

一曰:和。散和、按和、泛和。復其求和者三。曰:「弦與指合、指與音和、音與義合也。」

二曰:靜。在調氣,在練指。調氣則神靜,練指則音靜,故急而不亂,多而不繁也。

三曰:清。指上之清。指求其勁,按求其實,則清音出。曲調之清,最忌連連彈去,亟亟求完,章句必欲分明也。

四曰:遠。遠以神行,若洞庭之波,倏緩倏速。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則有餘也。

五曰:古。融其粗率,振其疏慵。下指不落時調,不事小巧,有遺世獨立之思也。

六曰:澹。祛邪而存正;黜俗而雅;舍媚而還醇。不著意於澹,而澹之妙自臻也。

七曰:恬。興到而不自縱;氣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擾;意到而不自濃也。

八曰:逸。當先養其度,有一種安閑自如之景象也。

九曰:雅。雅俗之辨爭在纖微。喜工柔媚則俗、落指重濁則俗、性好炎鬧則俗、指拘局促則俗、取音粗厲則俗、入弦倉促則俗、指法不式則俗、氣質浮躁則俗。有正始風,則俗情悉去,臻於大雅矣。

十曰:麗。麗從古淡出,非從妖冶出也。譬諸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姿也。

十一曰:亮。有金石聲,然後可擬一亮字。故清後取亮,猶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即游神於無聲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

十二曰:采。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求采,先後動舛矣!

十三曰:潔。修指之道,由於嚴凈,一塵不染,一滓弗留。指既潔,則取音愈希,音愈希,則意趣愈永。欲修妙音者,先本於指,欲修指者,必先本於潔也。

十四曰:潤。使弦上無煞音,發純粹光澤之氣,其弦若滋,溫兮如玉,泠泠然滿弦皆生氣,氤氳無毗陰毗陽偏至至失也。

十五曰:圓。吟猱之妙,全在圓滿。宛轉動蕩,無滯無礙,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謂之圓。不獨吟猱貴圓,一彈一按,一轉一折之間,亦應有圓音在也。

十六曰:堅。堅之本,全憑筋力。重如山嶽,動如風發,清響如擊金石,以至用力不覺,則其堅亦不可窺也。

十七曰:宏。聲調欲廓然曠遠,猱綽之用,必極其宏大,宏大則音老,音老則入古也。

十八曰:細。指既縝密,音若繭抽。此指下之細章句轉折時,不可草草放過。此終曲之細也。

十九曰:溜。溜者滑也,左指治澀之法也。音有緩急,指欲隨應指節,煉至堅實,極其靈活,動必神速也。

二十曰:健。為導滯之砭。於從容間,雅中剛健。其指:右指靠弦,則音純而木。故曰:挑必甲尖,弦必懸落。左指不勁,則音膠而格。故曰:響如金石,動如風發也。

廿一曰:輕。音之輕取,屬於幽情。指到音綻,有一節一句之輕,有間雜高下之輕。皆貴清實中得之也。

廿二曰:重。音之輕者屬乎情,音之重者由乎氣。倘指勢太猛,則露殺伐之聲;氣盈胸臆,則出剛暴之聲。當求重抵輕出之法,妙在用力不覺也。

廿三曰:遲。未按弦時,當先肅其氣,澄其心,緩其度,遠其神。從萬籟俱寂中泠然音生也。

廿四曰:速。琴曲大體貴乎遲。中正和平者,是謂正音——《陽春》、《佩蘭》是也。忽然變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為奇音——《雉朝飛》、《烏夜啼》是也。小速微快,恰有行雲流水之趣;大速貴急,務令急而不亂,依然安閑景象也。

對,就是這樣的情這樣的味。是琴心也是琴境,是琴人也是情操,是琴藝、更是精神,庶幾可以稱為琴道。這是理想的古琴,也是最初將我們吸引到這條路上的心中的古琴、曾經的古琴、本應如此的古琴,可惜!

現行的雅集,簡單介紹後,依次上台演奏,讓每一次彈奏都有了表演成份。在一次次類似的場景中,彈琴人失去應有的悠遊自如:藝有不逮,則氣亂手忙,錯亂宮商;有餘,則炫技爭勝。而聽琴人也很難單純其心,學有餘而祛不足。點評略勝於無,稱賞多多益善,更多惟余鼓掌而已。古琴從道的表現,淪為技術的較量;交流或浮於表面,或變成一場不動聲色的交戰,受益之多少,請有心人各得之。

一次較好的交流,應該於雙方都有助益。如若演奏者如受拷打,聽琴人也絕不能輕鬆。那些好的呈現,往往被視為琴技高超的人所獨有,需要琴藝到達一定程度,再加上多次登枱曆練,一遍遍模仿才能達到,而沒有意識到彈琴時的狀態、琴人的心性修養,從一開始就應該引起注意,並循序漸進訓練可得。

——圖片為1963年今虞雅集,左起:姚靜貞(琴),沈草農、郭同甫、張子謙(簫)、郭夫人——

老一輩琴人在一起彈琴切磋的場景,至今還能在老的影像中看到。簡單的琴桌,圍坐得很近的琴人,從容自適的神情,還有文字記述里那些真正的批評交流。在與各地琴人交流中,對當下「流行」之「雅集」,有識之士多不以為然。真正的改革,卻又鮮少而能為之。我也一樣,不知不覺中就走到熟悉的慣有的模式上去。好在,已經意識到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二一八年,琴課之外的以琴聚會,將以更親切的方式呈現,每月一次(初定於每月最後一個周六晚七時至九時)。什麼是古琴?我們為什麼彈琴?彈琴時的狀態如何調整,怎樣訓練內在專註力?這些問題將被重點提出,並一起尋找答案。同時,在去年我們一起共讀的幾本書外,還將增加「《溪山琴況》解析與實踐意義」等共讀課題。地點,再不外求,即在雲樓。待同學們內外都有所積累,仍將進行戶外雅集,每季一次,方是不負四時之意。這一次,讓我們做這樣一件親切的事,自然而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讓每個人都受到滋養,不要消耗,不要勉為其難,不要走著走著,忘記了為什麼。

對了,年初七那天,日記上寫下的幾個字是:這一次,我們做自己。

今日元宵,願你回望,以後每一個日子,都是滿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樓聽琴 的精彩文章:

TAG:雲樓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