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練書法的人老說中鋒運筆之類的話,但中鋒就沒有問題嗎?

練書法的人老說中鋒運筆之類的話,但中鋒就沒有問題嗎?

近世書家動輒以中鋒為根本。如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則更進一步的強調說:「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而白蕉先生則把中鋒用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說:「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學書者遂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務必要使筆筆中鋒而行。結果如何?

書法隨之成為狗嚙枯骨之學,縱任點畫布置工巧,線質卻少見精妙。嘗聞才子徐海嘆曰:古人線質之妙我輩已無法望其項背,但求空間布置而矣。失望者多以古人自幼習字為藉口,或以古人擁有日常書寫之習性為託辭,或以古人用功甚勤做抵擋,唯唯不肯從筆法之正誤處用心思考,遂使中鋒用筆之邪說流傳數百年而不能肅清。

考俗傳中鋒之說,多援引沈括《夢溪筆談》:「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嗚呼!世人之不察一致如斯。沈括本非書道中人,徐鉉亦非精通筆法之流,小篆更是官方炮製的死文字。以此三者為中鋒之法的依據,無乃形同兒戲?沈括之說不過開其端倪,中鋒盛行,乃攜清代碑學而起。包世臣《藝舟雙楫》中道:「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現之中截,則人共見矣。」清人論書,往往如村野說廟堂事,縱說橫說不著實際,談筆法處尤甚。包世臣所謂「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不過是劉煦載之「逆入緊收」而已,藏頭護尾可謂清代用筆之不二法門。但清人唯篆隸稍有可觀,至於行草則無足論矣,且其篆隸亦與戰國秦漢墨跡頗不相類。既行草篆隸皆與前代不合,妄談筆法,不亦令人發噱?

當代陳振濂君亦精思筆法,他從書寫效果來論中鋒:「只要保持事實上的立體感,既使有側筆或露鋒出現也可歸為中鋒範疇(而不是中鋒現象)。它的判斷標準不是動作,而是一種實際的審美效果。」他的說法類似鄧公黑貓白貓論:不管正鋒側鋒,寫出立體感就是中鋒。這種觀點可謂圓滑,但對於實際操作毫無意義。判斷標準可以不是動作,但最終寫字還是要落實於動作。唐人所言錐畫沙、封印泥尚且無法落於實際,如陳教授這般討論更加於事無補。

其實對於中鋒的探討之所以了無成效,原因在於這個討論一開始便被沈括、包世臣之流引入邪路,更加上沈尹默之輩推波助瀾,以致不可收拾。 沈括形容徐鉉之小篆筆畫中心有一縷濃墨,轉折處也不偏不倚,大概類似馬路中心的黃線吧?這種技巧稱之為雜技可以,稱之為筆法則不可以。宋以前各類書體,除唐宋人誤解的篆書外,無不搖曳多姿縱橫飛動。梁武帝稱右軍龍躍天門,難道是壓著雙黃線過的天門?自目前見到的最早墨跡朱書玉版以來,至戰國竹簡、漢代簡冊、並六朝墨跡,並無類似徐鉉濃墨落於中線的寫法,至宋朝而有老米八面出鋒,亦非專壓黃線之流。清代徒求趙孟頫和董其昌之形似,帖學衰敗;碑學倡導者如包世臣但見刀斧痕迹,筆法造作,雖抵牾帖學但其務求形似之習氣則如出一轍。沈尹默雖以振興帖學為己任,但實際如裹足少婦,雖不乏媚態而少見自然。此三者所言不同,而其誤則一:泥於書跡,而不知其所以跡。

簡要而論,以往論及中鋒多從筆畫靜止形態入手,而不知古人之中鋒乃動態平衡之結果。如初學拳者,以前輩照片功架之中正平均為標準而務求形似,然此等學法多不堪一擊。蓋前人精神所在,不在肢體靜止位置,而在身體動態變換。但妙在其能欹側環轉而不失重心,不僅不失重心且能隨時發力,不僅隨時發力且能隨心變向。若枯守中正平均為妙訣,驢年去!

米芾自謂能八面出鋒,時人莫衷一是。

典水梅花昨夜對我講,他對於八面出鋒有獨到見解:關鍵在於出,何謂出?是否筆鋒結尾處的收筆方向?不是!乃是拔劍出鞘之出!有心者可從此默會之。

一次觀點細查二王一門書翰,無不是八面出鋒,信可謂「用筆千古不易」。

偶然拜會奚白法師,談到剛剛舉行的陳振濂書法展,於是說到國美的訓練方式。國美相對於央美而言更注重傳統,當然是他們理解的傳統。就具體操作而言,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沈尹默的觀點。一提到沈尹默,我就想到了他奇怪的執筆方式,就是所謂的「腕平」,竟然是手掌和小臂接近垂直。至於沈的藝術成就,言人人殊,或奉為圭臬或不屑一顧。但無論如何,奚白師決定以身試法,要體驗一下這種執筆方式下的運筆過程。

關於執筆,的確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雖然貌似是個基礎問題,有機會應該專文梳理一下。但無論如何我對沈尹默的執筆方式提不起興趣,坦白說對他的藝術成就也有保留意見。

但奚白師提到的國美另外一個觀點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那就是他們獨特的「中鋒」理論。黃惇說45到90度是中鋒,45度以下是偏鋒,這種說法無疑太僵化了。沈括所謂筆鋒常在墨線中間行走是為中鋒,也可疑。國美傳來的中鋒理論頗為不同,他們認為「萬毫齊力」是中鋒。所謂萬毫齊力,是說筆鋒在行走的過程中各個筆毫均勻受力,如此便是中鋒。由是,他們反對使用兼毫筆,蓋因受力不易均勻的緣故。

回家試驗了一下,發現這個萬毫齊力還真重要,其實在印刷精良的墨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線條平行的飛白線段。米芾曾經自詡「刷字」,看來真不是開玩笑,米芾的作品中萬毫齊力表達得非常充分。

但是用沈尹默的執筆法恐怕容易做到萬毫齊,而不容易做到萬毫力。董其昌所謂用筆既能放縱又能躦捉,說的就是力的問題。力的問題涉及到運筆的加速度,這一點典水李沾多有論述,值得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現在社會的很多工筆畫家,他們的書法都不怎麼行
在書法藝術中,玩草書說白了就是玩草書符號,可惜很多人不懂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