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醫院「自然指數」百強榜出爐 華西、瑞金、仁濟位列前三

中國醫院「自然指數」百強榜出爐 華西、瑞金、仁濟位列前三

Nature 出版集團發布了2018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國醫院「自然指數」百強榜單出爐。

近日,Nature 出版集團發布了2018自然指數排行榜。2018 年自然指數的統計時間範圍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 年12月31日,它全面衡量了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以及產業機構的高水平論文產出。

2014年11月,自然出版集團首次以全新的「加權分值計數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數方式發布了全球「自然指數」。自然指數的分析是基於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它追蹤了約6萬篇優質科研論文的作者單位信息,涵蓋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發表在這些期刊上的論文,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而就醫療機構而言,自然指數的排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其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在基礎領域科研水平的高低,對於大型教學醫院這點很重要。

鼓勵醫生做更「有價值」的科研

臨床科研是循證醫學的需要,是醫學科學進步的階梯,醫生更願意進行臨床相關的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陳靜瑜介紹經驗:「我發表的SC1論文主要與肺移植相關,前後共5篇。第一篇SCI是個案報道:左供肺植入右胸治療肺纖維化,全球僅兩例;第二篇肺移植治療肺結核。這些論文在國際上都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在國外,很多醫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了特殊案例,會寫成論文,作為個案報道發表在專業雜誌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作為醫學領域的頂級期刊,從1953年起,就開設了Case Record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專欄,每周刊登一篇麻省總醫院的特殊病例,供廣大同行交流學習,內容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專業,至今已經登載3160餘例,對提高臨床醫生的知識和技術很有幫助。中國從來不缺病人,針對某一類疾病,設計嚴謹的臨床研究,進行長期隨訪觀察,同樣也能做出很多「有價值」的內容來。

在臨床工作中,很多醫生都會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向,對這些方面的內容加以總結,就不會感到痛苦和枯燥,而是一件愉快的事。一位神經內科醫生說:「前陣子我們給一個雜誌寫綜述,我很感興趣,夜以繼日跟美國朋友一起合作寫,雖然這個雜誌的影響因子不高,但是我覺得特別有收穫,因為這是『我手寫我心。」

當然也有執著的探索者,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尹佳教授的團隊剛剛獲得了北京市葯監局9個過敏原製劑的註冊許可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獲得註冊的花粉等過敏原製劑。對此,她頗有感慨:「良好的臨床科研需要長期投入,必須耐得住寂寞,我們的科研項目都直接源於臨床實踐中的難題。國家要求的成果是葯監局的註冊許可或新葯證書,而非SCI文章。為了這些研究,我們的團隊在前輩工作的基礎上又埋頭奮鬥了12年,這一切都是在每年數萬病人門診的情況下進行的。除了過敏原製劑外,我們團隊還有很多其他研究方向,每一項都緊密結合臨床實踐。我們至今仍在寂寞地努力探索,希望最終能為過敏患者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實際問題。」

縱觀國外的名醫,雖然他們不是每天泡在實驗室,但他們背後往往擁有一個自己的研究團隊,或者能與優秀的科研團隊密切配合,通過轉化醫學研究的模式,明確分工,發揮各自的優勢,取得驕人的臨床或科研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醫界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醫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