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爛台詞」演員的一堂台詞課

給「爛台詞」演員的一堂台詞課

本文采寫:新京報王雪琦

新媒體編輯:田偲妮

本文圖片出處見署名

「不瞪眼、不面癱、有表情、能哭」已經成了評價一個演員是否有演技的基礎要素,而表演的另外一面「台詞」,正在被從這個標準剝離出去,台詞正在成為配音演員的工作。

在藝術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中,表演和台詞向來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不可割裂,尤其在以舞台表演為出發點的傳統表演系培訓中,「台詞功底」是一個演員優秀與否的最基礎也重要的衡量標準。

可面對如今越來越多的演員「提前」走向影視劇市場,台詞功底卻越來越被忽視的現象,我們在思考,是否可以「溯源」?

新京報邀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幾位台詞老師,解析目前表演和後期配音割裂、科班學生台詞水平堪憂等現象的原因,以及通過舞台台詞訓練方式提供一種「表演好台詞」的探討方向。

「焦慮的現狀」一

科班出身,上台台詞也不過關

原因多半在「態度」

此前我報採訪馮遠征時,他提到一個擔憂的現狀「劇場大廳留言本上有觀眾反應,年輕演員說台詞聽不清,坐第一排都聽不清」,於是身為北京人藝演員隊隊長的馮遠征已進行了一系列「青年演員劇本朗讀」活動,他說「最初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高台詞水平,因為我們自己意識到我們的年輕演員很差。這種所謂的差不是說人的原因,而是教學的原因。」

與馮遠征一樣焦慮於「科班出身的演員台詞功底也不靈」情況的,還有在藝術高等院校的台詞課老師們。

北京電影學院的台詞老師劉中哲在教學中反覆強調「先塑造人物,再談台詞。台詞是人物感於心,發於聲的結果。沒有感於心,哪來發於聲?」。但在實際教學中,他卻經常感到無力。「學生一演杜十娘,基本就是我崩潰的時候。她們永遠把杜十娘弄的風塵味十足,然後就是哭,把她變成哭哭啼啼的怨婦。在某種流行審美的驅動下,覺得『能讓觀眾哭,我的創作就成功了』。」

讓老師們備感焦慮的「台詞問題」背後,其實更多的是態度問題。

劉中哲經常會給學生們推薦一些經典的國外電視劇,讓他們去觀摩學習。之前,他推薦了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劇《空王冠》,但過了一段時間再問起時,全班僅有兩個人看了。

而中央戲劇學院的台詞老師吉璟津也表示,多數學院一直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接戲。但即便是不外出拍戲、錄綜藝,一些學生也難以保證每天出早功,認真練習課堂學到的方法。「生活中不鞏固,說話含糊不清,或者跟家人和老家的朋友打一個電話就又說回了方言,想要基本功紮實就一定得讓專業融入生活。」

還有校園裡有些學生無心上課,急著進圈子拍戲,進了圈子的不少人卻開始急著找老師補課的情況。劉中哲常常接到一些台詞和表演指導的工作,但授課方式讓他越來越難以忍受,有演員一到了試鏡的時候就拿著劇本來找他,最急的時候晚上給劇本,第二天就要試鏡,「這已經不是表演課了,這是創作課。」

有些演員甚至會把老師提供的粗略的表演框架,直接定型套用在戲中,劉中哲再也不願意給這樣的演員上課。在他看來,台詞表演是門慢功夫,需要花時間來打磨和思考,「就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一小段台詞,要想講清楚,就得用上十節課。」

「焦慮的現狀」二

影視劇表演台詞更堪憂

原因:濫用配音+生產鏈讓演員背鍋

此前韓雪上某檔以聲音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時,展現了配音及自己的台詞功底,一時間觀眾就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注意到「台詞表演」的重要性。

01

熟悉的聲音霸屏

最近幾年大熱的劇集不僅捧紅了許多演員,還帶火了一批幕後配音演員,他們的聲音幾乎全年無休地出現在各種劇集中。觀眾一方面被配音演員的聲音圈粉,另一方面也開始對「不同的劇集,熟悉的聲音」感到疲倦。

?

02

什麼劇都配音

一些古裝劇因為棚外拍的戲份多,同時段有若干劇齊拍,而不得不用配音,但在現代劇中,配音現象仍然屢見不鮮。除了口音齣戲和台詞功底不過關,軋戲也會導致演員沒有時間背台詞。「他橫店有戲,車墩有戲,懷柔還有戲,哪有時間去琢磨人物、背台詞呢?有些人就只能靠導演現場講戲,直接告訴他這場幹什麼,再不行就念數字台詞。」吉璟津無奈地說。

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曾為《琅琊榜》藺晨配音)曾表示,「配音演員最為本職的工作其實是譯製片和動畫片,現在我們配這麼多國產電視劇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

03

表演、台詞割裂影響觀感

這種割裂也讓北京電影學院的台詞老師劉中哲很擔心,他害怕配音過分使用會給觀眾帶來錯誤的引導。

「國外配音演員大多受過表演訓練,但國內不少配音演員學的是播音主持,配音時容易過於『拿捏』」,劉中哲認為,缺乏表演訓練會讓配音演員難以應對不同的角色,他提到了這幾年的熱劇,「適合清宮戲小清新范兒的配音演員,不一定能駕馭戰國時期的野性之美。」

誰的鍋?

這種過度使用配音的問題,演員固然有責任,但劇集生產鏈條上的其他方面也並非全是受害者。劉中哲指出,一些戲的劇本也有問題,「太爛的劇本沒法演,有些時候其實是演員在替編劇寫劇本。」

上海戲劇學院的台詞老師孫魚洋認為,有些時候使用配音,演員本身也很無奈,片方有預算考慮,經紀公司也有其他的工作安排。「現在越來越工業化、標準化,每個人付出的時間都有限,但這其實也是行業進步的表現。」

「好台詞表演」什麼樣?

什麼樣的台詞功底才算好?怎樣練出「好台詞」?我們嘗試回歸到最要求台詞功底,同時也是最鍛煉台詞基本功的——舞台演出中。請來上戲的孫魚洋老師細細的「講講課」。

Q

「好聲音」或者「好台詞」的標準是什麼?

孫魚洋

有幾個字可以作為標準,「遠、耐、清、美、松」。

「遠」指的是聲音可以傳很遠,沒有麥克風,也可以讓最後一排的觀眾聽到。

「耐」是持久力,有些戲白天晚上都要演,要能符合大量、長時間、高頻次、幅度很大的、適合於各種情境的表達。

「清」是清晰,涉及到唇齒舌牙的配合,要讓每個字、每一個想表達的情境都被大家清晰地感受到。

「美」是要有一定的審美,不光是好聽,塑造角色的時候也會有多元的、不同的審美。所以我們特彆強調五個腔體(胸腹腔、喉腔、口腔、鼻腔和頭腔)的發聲和共鳴的綜合應用。

「松」是鬆弛,我們還是希望舞台劇也能生活化,讓觀眾有還原和代入的感覺。

Q

經常聽到話劇導演要求,演員的聲音,一定要讓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都能聽到,這並不只是簡單的「吼出來」,如何訓練?

孫魚洋

戲劇學院的新生,整個一年級的台詞訓練都是圍繞聲音的穿透力展開的。有些是讓大家用丹田之氣去訓練聲音的音量、音色、音質,把聲音從口腔上顎的激發點,從牙穿到鼻腔,那個聲音出來相對會洪亮,穿透力也強。

這種訓練方法見效相對快,但有個問題,如果訓練的不好會出現所謂的「話劇腔」,觀眾會覺得這個人離我們生活特別遙遠,代入感不強。這種訓練方法比較適合很正的戲,比如需要華麗聲音的古代宮廷戲,但一些生活戲用就不太合適。

還有一種是追求鬆弛,放飛自然之聲的訓練方法,現在人的壓力比較大,口腔、喉部、肩膀和胸部都是我們人類精神壓力最大的地方,所以聲音會變得特別緊、特別小。

前一種訓練方法更注重器,注重對技術技巧的一些修鍊,會有很清晰的指標來衡量。後一種方法更多從心的角度出發,更多是讓你鬆弛,需要大量的心理建設和身體解壓訓練。當你一個人走在黑衚衕里,突然發現後面有人尾隨,要對你不利,這時候的呼救聲是最棒的聲音。

這兩種訓練都要兼顧,才能讓學生適應多元的戲劇。

Q

是否能以舞台表演為例,細說一下「說好台詞」的技巧?比如站位區域不同,是否發聲也會有不同?

孫魚洋

演員在舞台上要學會站光位、走調度、找麥。有些舞台本身沒有麥克,有些舞台有地麥和吊麥,有些是演員身上帶麥,這幾種舞台表現形式,對於演員的站位有很大影響,如果有地麥和吊麥,演員的站位要盡量靠近這些位置。如果離固定麥克太遠或者背對著觀眾,聲音就要大一點。聲音在舞台劇的表達過程中其實是打到牆壁上,再反射到觀眾耳朵里,這就需要用聲音對整個空間做很多共振。

Q

在詮釋台詞的方式上,舞台劇演員和影視劇演員之間又有何不同?

孫魚洋

電視劇會有收音的麥克,呼吸聲和咽口水的聲音都能被收進去,更加細膩和微觀,舞台劇則需要滿足人們的遠距離觀看。一類是微觀地推到你面前,一類是遠的,像拿個望遠鏡去看,聲音的幅度、力度和強度都不一樣。

話劇的台詞需要更多地運用綜合表達,除了聲音,還有語氣、語調,面部的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

Q

能否有具體的例子演示下如何說好台詞?

孫魚洋

話劇《藝術》中,有一幕是三個人在舞台上,其中一個人物伊萬(郝平飾演)有一段長達十分鐘的單白。另外兩個人雖然一句台詞都沒有,但也會給出反應,單白方也會根據這些反應調整自己的表達。這段戲的精彩之處在於三個人之間的配合與互動,台詞和潛台詞,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的博弈。甚至有些人會為了這段單白去劇場反覆看劇。這是我心中比較好的台詞表演案例。

同時孫魚洋以及中戲的吉璟津老師,也列舉了兩個影視劇台詞如何做好台詞表演的案例。

《康熙王朝》台詞選段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咱們這兒爛一點,大清國就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後邊,天天的盯著你們呢!

吉璟津:語言的外在表現比如語音、語調、重音,都要符合人物的心理。比如第一句,肯定要強調「朝廷」,如果不去分析上下文和語境,可能只會強調「心頭之患。」到了第二句末尾,如果只強調「爛一點」,沒有強調「爛一片」,語言的力度就會打折扣。最後一句是在舉例,這個例子是為了威懾群臣,所以「盯著你們」是一定要強調的。

《滾蛋吧!腫瘤君》獨白選段:

嗨各位~你們在這裡看到我是不是非常驚訝!但是我看不到你們的表情,覺得有點怪怪的。我的葬禮,不要哀樂不要紙花要鮮花,不要眼淚……算了,這已經是第五遍了,因為真的不知道開頭應該說些什麼。我一想到吧,你們在我的葬禮上又得看見我,有一種陰魂不散的感覺,我就特別想笑。對不住各位,還是沒挺住。不過想想呢,以後留在你們心中,永遠都是我三十歲的樣子。以後我們在天上見的時候,我看起來比你們都年輕,想到這點我還是挺知足的。我現在是不是特別符合,音容宛在這個成語。謝謝爸爸媽媽,謝謝老鄭艾米小夏,還有我所有的朋友。陪我走完最後這一段,我是我們所有人當中,唯一一個跟死神親密接觸過的人。所以我現在有權指點你們的人生了,我這趟列車已經到站了。但是你們還沒有。一定要好好的,精彩的,繼續活下去。要記住愛和被愛 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要永遠堅持,我也沒有離開你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活在你們生命里。最後,在生活中遇到什麼過不去的事情的時候。在心裏面默念熊頓的名字三遍,我一定會在天上賜予你們力量。

孫魚洋:這段內容非常考驗演員相信假定的能力,鏡頭前的表現力,情緒情感的控制力,感受力。

說好這段要做四個層面準備:

反覆閱讀原著,了解主人公背景,根據腳本建立角色生活環境和人物關係網。了解主人公從知道自己的病情到死亡期間的心理過程,找到角色的行為動機和任務。

找到自己的跟角色交叉的點,有感同身受的點,進行價值觀的同步。

反覆給自己進行暗示讓自己相信,或者能夠帶入此時的情感,(每個演員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空,有的聽音樂,有的瘋狂運動,有的做白日夢幻想移情等等)。

反覆練習,反覆的體驗當下的感受都有哪些不一樣表達的可能性。不斷地觸碰自己最脆弱的時刻還能有哪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最後,老師們想說:

目前高校老師們在努力革新自己的授課方式。孫魚洋表示,全國幾大影視院校的教學都以舞台劇為主,但演員接觸更多的還是影視劇。為了跟市場接軌,學校的教學也在作出調整,讓學生能儘早適應電視劇的拍攝方式。在他看來,職業教育有三個層面:心態、技能、知識,目前的教學體系在職業心態層面的培養還不夠多。

窮藝術家丨文青測試丨陳粒丨我愛我家總攝影丨人藝最純老炮兒丨最難聊的社恐藝術家丨當代戲劇30年記錄者丨陳佩斯寵物經丨椎名林檎丨寫盡SM的作家|與向京聊慾望|中國最毒舌影評人|任素汐|華語歌手愛撐傘|好妹妹樂隊|鍾立風|王梵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sao客 的精彩文章:

「人藝演員隊長」馮遠征最擔心的事
韓國保密的冬奧會開幕式表演,沒準你在中國看過

TAG:文藝sao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