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幼年時沉默寡言,卻因為一個偶然機會一舉成名

王羲之幼年時沉默寡言,卻因為一個偶然機會一舉成名

文/宋蒙

王羲之幼年時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善於與人交流,看上去是個很普通的孩子,長大後卻像換了一個人,變得能言善辯。

《晉書》說他「幼納於言,人未奇之」。

《世說新語·輕詆》記載:「王右軍少時甚澀納。」

一次他在王敦家,聽到王導、庾亮來拜訪王敦,他站起身馬上就要走。王敦留住他說:「王導是你的伯父,庾亮也沒什麼的,這兩個人你有什麼為難不能見的呀?」連自家的伯父來都要躲著跑,王羲之幼年性格之內向可見一斑。

除了不愛說話以外,王羲之小時候還患有癲癇症,每隔一兩年發作一次。他有一次在寫詩作答許詢的時候,又突然犯病,他居然在病中還做了一首詩:

取歡仁智樂,

寄暢山水陰,

清泠澗下瀨,

歷落松竹林。

醒來後,旁邊的人把詩念給他聽,他自己也很感慨。但是,王羲之患有癲癇疾病這個事情只在《太平御覽》的《語林》中有記載,其他史籍均未見記載,因此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情不太可信。

名士周的侄女是王羲之的兄嫂。王羲之在十三歲那年,有一次跟隨家人一道拜見周。王羲之在宴席之間與周及眾賓客交談,談吐間流露出的知識、氣度和學養被周察覺到,認定這個孩子將來會是一個很有出息的人,對他另眼相看,給予他待客的最高禮遇。當時,江東盛行在宴會上吃烤牛心,賓客們都還沒有品嘗,周作為主人,把敬給最尊貴客人的第一刀牛心遞給王羲之,以示對他的器重。周官至禮部尚書,對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少年竟然給予如此高的禮遇,此舉頓時震驚四座。從此以後,王羲之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大為改觀、名聲遠播。周的禮遇對於王羲之的個人成長非常重要,在注重人物品藻和清談的東晉,得到名士的賞識就等於打開了與各士族交往、遊歷的大門。就是這樣一個「人未奇之」的孩子,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一舉成名,此後成為備受美譽的「王門三少」。

摘自「大家精要」之《王羲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羅素:我為什麼而活
時間 我想和你談談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