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上了人人車 從投資到業務合作是好事還是壞事?

滴滴上了人人車 從投資到業務合作是好事還是壞事?

老張的蔬菜基地被開飯店的老王收購了,老趙說自己再也不去老張那邊買菜了,原因是好菜都讓老王挑走了。如今人人車就請來了這樣一位大主顧。

3月1日,滴滴和人人車終於對外宣布了業務整合,雙方正式從投資關係,轉變為業務夥伴。這和阿里全盤整合餓了么的思路極為相似。

「我給你錢的第一天,為的就是整合你的業務」正是滴滴投資的潛台詞。因此筆者總感覺,好多公司接受滴滴投資時更像是在賣身。

而人人車賣身給滴滴,有更微妙的地方,比阿里整合餓了么更絕。阿里只是為了更全面服務用戶,而不是方便自己員工點外賣;但滴滴投資人人車則在近期宣布,要在未來3年,從人人車平台直接採購100萬輛二手車用於滴滴出行服務。

滴滴是否會破壞掉人人車的商業模式根基?

滴滴整合人人車不光為用戶「大出行」服務,還為擴張重資產業務的戰略服務。人人車還沒有宣布2017年度二手車的成交量,但我們從目前每分鐘成交兩輛車的速度推導,每年平台的成交量不過數十萬量(擠去水分後)。以滴滴號稱3年超過100萬輛的採購量計算,即便人人車的業務未來會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平台上依然會有很大比例的二手車會被滴滴買走。

屆時,普通用戶到底還能不能在人人車上買到便宜好用的二手車,將成為一個問題。

滴滴徹底將C2C的人人車變成了C2B和B2C平台,滴滴就是那個B。如果滴滴再將打車業務退下來的三手車拿到人人車上銷售,那就真成災難了。人人車是否會成為滴滴的「舊車」傾銷平台,著實很讓人擔憂。

畢竟選擇人人車的C2C模式,用戶是希望買到普通個人用戶用的低損耗車。

高頻吃低頻的遊戲規則,面對專業服務市場往往失效

滴滴和美團這兩大獨角獸企業目前正在業務上死掐,總說看不上對方,但是在業務發展思路上卻又極為相似。他們都是先建立一個高頻應用入口,而後做各種跨界擴張,把APP做得越來越胖。

滴滴埠的優勢,在於高頻應用,對於經常打車的人可能天天都要打開幾次,而普通用戶每周也會打開若干次。人人車則是低頻應用,一般只在買車和賣車前後使用。

高頻應用吃進低頻應用的例子很多,比如美團在搶攜程的低頻出行市場,還在整合眾多的線下低頻應用,如婚紗攝影、美容美甲等。

但高頻應用進低頻應用的缺陷在於專業度不夠,很難實現盈利。高頻應用進低頻應用,拼的是入口流量,而不是專業服務水平,因此高頻應用必須一統低頻應用市場,一家獨大。

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高頻應用就會進入一個很難受的狀態:自己專業度不夠,只能利用流量和價格優勢搶市場,卻難以盈利。例如美團搶攜程的機票和酒店業務,從目前看資源方面,美團明顯拼不過攜程,拿不到最大折扣的機票和優質酒店資源,最終用戶流量很難變現。

二手車交易恰好就是一個對專業度要求極高的領地。

很明顯,滴滴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才會在共享單車、二手車領域頻繁採用投資收購方式介入,購買專業團隊為己所用。但有了ofo的先例,人人車會叛反滴滴嗎?畢竟創業者都有一個獨立發展成為老大的夢想。

或許對於滴滴來說,乾脆直接收了人人車才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出行 的精彩文章:

瞧你們這德行,鎮東單,鎮西單的,告訴你,我們滴滴全鎮

TAG:大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