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器與「人才」培養雙管齊下:日本對化學武器與毒氣戰蓄謀已久

武器與「人才」培養雙管齊下:日本對化學武器與毒氣戰蓄謀已久

原標題:武器與「人才」培養雙管齊下:日本對化學武器與毒氣戰蓄謀已久



1919 年8 月,日本成立陸軍科學研究所,研究各種毒劑、化學兵器、防毒器材等。毒劑包括催淚性的苯氯乙酮、噴嚏性的二苯氰砷、窒息性的光氣,以及糜爛性的芥子氣、路易氏氣等。針對在中國的東北以及蘇聯等寒冷地區作戰的可能性,日軍專門研究出了防凍的芥子氣及劇毒的「青酸」即「氫氰酸」(茶劑)的穩定劑。圖為煙幕彈生產車間外部。


日本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研究實驗中。



日本毒氣彈構造圖。


日軍科學研究所研究的毒劑及制式化時間。



圖為原日本陸軍研究所遺址。


1933 年8 月,日本陸軍在千葉縣津田町建立了習志野學校,專門培訓從事化學戰人員,也負責訓練普通部隊中的化學戰參謀。歷任校長多為軍隊中有相當資歷與地位的軍官,且多是日本化學戰的主要設計、執行者,他們是日軍化學部隊的創始人。圖為陸軍習志野學校成立時的文件。



陸軍習志野學校校門,1953 年改為中學。



1942 年的陸軍習志野學校宿舍。


陸軍習志野學校學員正在進行迫擊炮訓練。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十五卷《化學戰與細菌戰》, 高曉燕、王希亮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侵華圖志 的精彩文章:

往昔輝煌依稀可見:圖說北洋水師與劉公島
港外沉船密布,城內斷壁殘垣:日俄戰火洗禮下無辜的旅順

TAG:日本侵華圖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