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草木皆有性情經典不朽

人間草木皆有性情經典不朽

【讀書】

人間草木皆有性情

——讀汪曾祺《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

鄧勤

作家鐵凝說,汪曾祺就是他自己,一個從容地「東張西望」著,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愛老頭。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寥、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七十三歲那年,汪曾祺在文章中說:「我在這個世界走來走去,已經走了七十三年,我還能走得多遠,多久?」四年之後,汪曾祺就離開了人世。

但他的生命行走,卻給我們留下了《人間草木》《大淖記事》等各種類型的作品,足以讓我們高山仰止。以汪曾祺的散文為例,他擅長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譬如他在《人間草木》中說:「枸杞到處都有。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採摘枸杞的嫩頭,略焯過,切碎,與香乾丁同拌,澆醬油醋香油;或入油鍋爆炒,皆極清香。」短短几行白描般的文字,卻交待了枸杞頭的產地、出產時令及兩種做法,足見其文筆老辣和生活底子。汪曾祺晚年喜歡寫字、畫畫和做菜,這給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汪曾祺的作品沒有宏大的敘事,從不表現性格複雜的英雄人物,也沒有富於戲劇性的矛盾衝突,被一些文學批評家歸為「淡化」一類。但汪曾祺對此不以為然,他說:「我只能寫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說的世間小兒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讀汪曾祺的文字,精華部分是那些簡短的感悟,譬如在寫西南聯大學子的求學目的時,汪曾祺說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和智慧的,而他卻是糊裡糊塗的,他來西南聯大「尋找瀟洒」,因為他喜歡那種「弔兒郎當」的自由學風。

汪曾祺寫作強調真實,大都有過親身感受,他不能靠材料寫作。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其散文集《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當中真切地感受到,也許正是因為汪曾祺的堅持,才形成了他別緻的寫作風格,甚至被某些人譽為「開風氣之先」。但汪曾祺卻不希望年輕作家刻意地模仿他的寫作,這正如習練書法一樣,臨帖當然是可以的,但我們只有形成自己的書風,才能成名成家。該書分為《隨遇而安》《人間草木》和《七載雲煙》三輯,收錄了《七十書懷》《老舍先生》等經典散文作品。

從敘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簡單的話語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態度。譬如在《隨遇而安》中,汪曾祺談到了丁玲和自己當年下放農村勞動的感受,他覺得應該「隨遇而安」,而不是「逆來順受」。前者可以讓我們想開些,既來之則安之;而後者卻只會產生抱怨,從而讓生活始終處在困苦之中。在文末,汪曾祺談到「人的心,是脆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為政臨民者,可不慎乎?」這應該算是委婉的批評了,這在他的文章中算是極為罕見的。

孔子說,要「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我覺得自己是非常欠缺的,很多植物都叫不出名來。但汪曾祺在這方面就厲害了,他對於那些草木可謂如數家珍。譬如他寫秋葵「花瓣大、花淺黃,淡得近乎沒有顏色,瓣有細脈,瓣內側近花心處有紫色斑。秋葵風致楚楚,自甘寂寞。不知道為什麼,秋葵讓我想起女道士」。在他的筆下,每種草木各有性情。凡小事、民俗、花鳥蟲魚等都會變得生動有趣。有人說故事像說著自己,有人說著自己像說故事。有人什麼也不說,抽抽煙,看著自己碗里顏色淡了,又看別人碗里泛起新綠。能把平淡的小事兒和平常的小人物講述得有滋有味的非汪曾祺莫屬。

該書首度曝光了汪曾祺未公開的私人老照片和多幅精美字畫,包括汪曾祺和沈從文、高洪波、鐵凝等的合照,同時還有他早年和家人、親友、西南聯大舊識的珍貴照片。這些汪曾祺在平凡生活中沉澱下的文字,傳遞了滿滿的愛與溫暖。這本精選的散文集,敘說的不只是汪老個人的回憶,而是與世間人共有的「煙火味」——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經典不朽

——重讀《歌德談話錄》

田元

經典不朽。

四十年前讀《歌德談話錄》印象並不深刻,也許僅僅因了它是名人名著才找來囫圇吞棗地翻了一遍。直到今年出差,旅途中在kindle上又讀了一通,而且是迫不及待地讀完,讀完之後意猶未盡,愛不釋手,恨其太短。想想,《歌德談話錄》真有點像《蘭亭序》,年輕時也臨過,但並不知道它好在哪裡,高在哪裡。直到自己對書法有了深入的研究以及長期的創作實踐後,才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經典的美,必須是有相當歷練與修為的人才能解讀。此亦如古人所云朋友相交,不在遲早,當兩人的學識眼力不匹配時,相交也沒有什麼益處,只有兩人旗鼓相當時,才可以取長補短,相映成輝。想想,真是有趣的很嘞。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對於寫作者來,你可以不讀大學,不進作家班,但是必須讀兩本書:其一,是唐弢的《文章修養》;其二,則是歌德的《歌德談話錄》。《文章修養》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寫作的技法問題;《歌德談話錄》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就是說一個告訴我們怎麼寫,一個告訴我們往哪裡寫。一個是形而下,一個是形而上,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寫作還有什麼難的呢?

《歌德談話錄》雖然是著重思想理念的談藝言論,但絕不是空談、無的放矢。它都是針對具體人和作品而言,而且範圍極廣,小說、戲劇、詩歌、繪畫、評論等都有涉及。而那些閃光的言論就是在平常的交談中產生的。比如:錯誤的志向對藝術有弊也有利;衰亡時代的藝術重主觀,健康的藝術必然是客觀的;只有寫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成功……

寫到這裡,我想到多年前一件舊事:有一個專題片,其中有一節是一群所謂的名家對專題片主人翁的評價,所有的人談的都是廢話連篇。只有徐本一先生出口不凡,我當時就想這人乃真正的藝術家也。讀過《歌德談話錄》後,這個感覺更強烈了。人的修為決定了其談吐和行為,是裝不來的。

歌德不朽。

《百札館閑記》張瑞田著

文匯出版社出版定價:38元

本書是張瑞田近年所寫的有關藝術以及藝術家、學者的專欄隨筆的結集,內容大多圍繞文人手跡而展開,敘述靈動,資料詳實,融學術性、藝術性、可讀性於一爐。另外,書中還配有數十幅珍貴的手跡、照片等,有助閱讀理解文章的內涵。

《蠹魚春秋:古籍拍賣雜談》

韋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定價:78元

「蠹魚」二字指的是愛書人;「春秋」二字,取其本義,指春、秋兩季的古籍大型拍賣會。本書收錄了民間藏書名家韋力先生近兩年來(自2014年秋至2016年春)與拍場有關的文字,約50篇文章,包括作者參加各大拍賣會、預展時的所見所聞,對各場拍賣會亮點的點評與綜述,以及作者幾十年關於古書分類、拍賣、收藏的心路歷程。本書不僅是對風雲變幻的古書拍賣市場的真實記錄,也處處可見一位藏書家對古書和傳統文化的摯愛。書里既有經驗之談,又有好玩的故事,可作為了解古書和古書業最新動態的入門讀物。

《品味書簡:名人信札收藏十五講》方繼孝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定價:168元

本書作者方繼孝先生是知名的名人信札收藏家,收藏自清代以來的名人信札過萬通,其撰寫的「舊墨記」書系,現已出版了六冊,對於推動社會對名人信札的收藏與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書以他豐富的藏品和長期的收藏經歷,介紹了書信的歷史、書信的撰寫、書信書寫的文房用具、名人信札的價值、名人信札的造假與辨偽、名人信札的拍賣價格等內容,並配有十分豐富的相關圖片,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名人信札收藏的指導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一)——丁申陽、王寶貴、毛峰、包俊宜(2017年第47期
王金泉、王墉、王德恭、雲平、仇高馳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