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傳禪法概覽

南傳禪法概覽

南傳內觀禪法主要有兩個體系:

一是直修觀禪,依據《大念住經》某種方法直接修觀;

二是先止後觀,即先開發心的專註力,待證得禪那之後再修觀禪。

本文對各種禪法做一概要介紹。

1、馬哈希(Mahasi,1904~1982)

此禪法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常規內觀禪法,一般先從觀呼吸或身體姿勢開始,而這個禪法是從觀腹部的起伏開始,有爭論說未見於經論。個人認為觀腹部起伏與觀呼吸原理是一致的,乃是從身念住開始。不過,在禪修中,行者不必局限於身念住,而是身、受、心、法四方面的目標都可以觀。哪個目標比較明顯,就觀哪個目標,根據情形而切換目標。可查閱馬哈希尊者講述的《內觀基礎》、《毗婆舍那講記》、以及其弟子的相關開示,如恰宓的《開啟智慧之門》、班迪達的《禪修心鑰》、喜戒《正念的四個練習》等;

馬哈希禪法現在是緬甸主流禪法,這個禪法的標準化和國際化做得較好,容易推廣與複製。其第三代弟子已經比較多了,著名者如雪吳敏的弟子焦諦卡、德加尼亞;班迪達的弟子卡瑪蘭迪;恰宓的弟子智光等。其中卡瑪蘭迪在國內辦的禪修班比較多。

2、帕奧(Pa-Auk Tauya,1934~)

帕奧禪法屬於典型的先止後觀型,強調專註力的訓練。該禪法嚴格遵循《清凈道論》的修法,具有較強的定力開發系統。初學者以觀呼吸一直上到四禪八定,再進行觀智訓練。止觀禪法詳見帕奧的《正念之道》《如實知見》《智慧之光》等,悉達多學院編著的《掌中之葉》,以及其弟子瑪欣德尊者、吉祥尊者、道澄尊者、善戒尼師、燃燈尼師等的禪修營開示。

帕奧止觀禪法在國內是比較熱的,在很多城市都有共修群。西雙版納上座部佛教的瑪欣德尊者是帕奧禪師的弟子,馬來西亞的吉祥尊者、台灣的道澄尊者等,也都是帕奧系的華人禪師。

3、葛印卡(Satya Narayan Goenka,1924~2013)

葛印卡禪法強調從身體感受入手。從四念住修法來說,此禪法乃是主修受念住。密集禪修中前三天是觀呼吸修止,待心平靜下來之後,才開始內觀。葛印卡有一篇開示,名為《佛法中感受的重要性》,對通過觀察感受證悟。《十日禪修開示》也有詳細的說明。

由於葛印卡本人是居士身,不大強調宗教儀軌。學他的禪法者,不局限於佛教徒,其他宗教人士很多。這與他就內觀而講內觀是分不開的。

4、隆波田(Luangpor Teean,1911~1988)

即動中禪,此禪法主要是結合手部的十四個動作,在密集修行期間也與行禪相結合。個人覺得手部姿勢的動中禪,與行禪原理相似,都是要覺知每個動作當下的身與心。以觀照當下的身心來練習覺知力。觀察身體的姿勢,按說是身念住修法;但此禪法其實是借觀察身體姿勢去覺察心念,所以其實是心念住的禪法。具體可查閱隆波田的《致覺行者》,隆波通的《動中禪原理》。

因禪法簡單直接,避開了複雜的經論思辨,而比較容易上手,在國內已有一些影響力。當前在泰國主要由隆波通在主導。

5、孫倫(Sunlun, 1878~1952)

與泰國隆波田一樣,孫倫也是農夫出身,基本不識字。這個禪法特彆強調密集的功夫,集中在直接去感受,特別是痛感。行者須端身正坐,不動地去感受身體的苦楚,努力克服痛苦及散亂心,盡全力注意自己的強力呼吸來使心集中起來,接著再深入去做內觀的修行。使用感受,尤其是苦受,是孫倫禪法最特別之處。禪師要求:「嚴格地正念於接觸的警覺。如果抽筋,不要動;如果癢,不要動;如果疲倦,不要休息。」這個禪法是比較猛烈的,需要由深度的勇氣和高度的努力。

6、阿姜摩訶布瓦(Maha Boowa, 1913~)

此禪法也傾向於先止後觀。禪師鼓勵初學者首先建立初步定力,然後使用這種專註力,去觀察身體各部分的特性,然後再觀察心的特性。他建議訓練定力的方法有三種:觀三十二身分、專註憶念佛法僧、觀呼吸。具體方法可參見曾銀湖所翻譯的《四念處》。

不過禪師在《以智能開發三摩地》中也提到,並非所有人都必須「以定修慧」,不同的人個人習性不同,修行方法不應一概而論。對於那種修行環境干擾較多,心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性情喜歡思維者,比較難於讓他們先證禪那。應先借著智能訓練心,才能獲得專註,待專註力穩定之後,再開發更高智能的慧,這叫「以慧修定」。此觀點比較好的調和了南傳禪法中純觀型與止觀型的分歧。

7、阿姜念(Achaan Naeb,1897~1983)

念禪師可能指示來訪者舒適地坐著,然後要求他們不要動。而訪客很快就會自動地改變姿勢。「等等,不要動!你為什麼移動呢?還不要動。」禪師的教學就是如此,直接指向苦的最明顯根源──我們的身體。

她指導行者觀照日常生活與動作中出現的苦的因果,直接地認識在任何姿勢下的身與心。觀察日常的行住坐卧各種姿勢,不間斷觀察這些姿勢的苦的因果,從四念住修法來說,應是觀姿勢、受念住,以及心念住三種修法的結合。這個禪法也是要忍痛的。詳情可查凡拉達摩翻譯的《身念住禪觀修法》。

8、佛使(Buddhadasa,1906~1993)

佛使尊者是泰國比較前衛的大師,他說的話一般禪師都不敢說。他重經而輕論,對南傳人所信奉的《阿毗達摩》和《清凈道論》有諸多批判,認為其不過是後代論師之作而已。他建議行者應回歸到巴利五部。關於實修,他認為通過自然方式產生的專註力,通常已經足夠用來內觀,而經由密集的系統訓練得到的專註力,不但超過內觀的需要,而且由於禪定帶來的極度快樂,很容易成為證悟的阻礙。在他的禪修營,可以自由練習各種修行法,他主張弘揚自然的內觀。

9、阿姜查(Ajahn Chah,1918~1992)

不強調任何特別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勵人們參加快速成就內觀或開悟的精進課程。在正式的靜坐里,他教人先觀出入息以調心,等心安住了,繼續觀察身心的變化。生活簡樸,保持自然,以及觀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訣。阿姜查的禪法應該是以心念住為主的。

10、如是

如是老師強調必須依止《大念住經》,他的觀禪強調身念住,認為首先應從觀察自己身體入手。他總結了一套叫「身念住內觀法」的禪法,要求行者以持續觀察身體組成部分的七共相,即三十二身分,在《大念住經》來說就是「觀不凈」這一部分。

順便也說一下兩位大乘法師,一位是台灣的空海法師,另一位是法國的一行禪師(越南籍)。空海法師弘揚的是阿含解脫道,而一行禪師建議的修行方法,也大都出自巴利五部。

11、空海

空海講的觀呼吸,是安那般那念十六勝行。強調如實觀身體在呼吸時的起伏,以及全身的感受。他還強調山水禪,主張在大自然中修禪,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詳細在《四念處禪修開示》中有講解。

空海強調解脫道,集中在《阿含經》。空海法師推崇南傳,教義方面集采各家之長,大乘的六祖壇經、金剛經,老子的道德經、後人本主義的肯·韋伯的《事事本無礙》、德·梅勒《慧眼禪心》等著作。

12、一行

一行禪師強調正念,以觀呼吸入手,連接身心。主張在日常生活中修禪,他比較強調修禪的喜樂。一行乃是大乘系中注重南傳修法的禪師,他認為《大念住經》、《安般守意經》以及《勝妙獨處經》這三部經是修行人最重要的經典。詳細可查閱《正念的奇蹟》、《生命的轉化與療救》等書。

巴利《大念住經》講述了二十一種觀察方法:其中身念住十四種,觀呼吸、觀姿勢、正知正念、觀四大、觀不凈、以及九種觀屍體;受念住一種;心念住一種;法念住五種,觀無蓋,觀五取蘊,七覺支,觀六內入處和外入處,四聖諦。大多數禪法都從身念住開始,一是因為身體目標比較粗顯,容易被識知;二是由於身體是心要首先觀察的目標,否則沒法破身見。在身念住的觀法中,最為經典者應是觀呼吸。《大念住經》介紹的是整個修法的系統,但並非要求行者必須要用盡每一種方法。在具體實踐運用上,不同宗或系,在入門、側重、以及次第不盡相同。還有些則是禪師根據自己的禪修經驗總結和歸納而成的禪法。

至於觀呼吸是用來修觀還是修定,理解也不一致。其中,馬哈希、葛印卡、一行等,與帕奧系的理解分歧比較明顯。我查閱過他們的相關開示或著作。馬哈希與帕奧存在比較大的分歧:馬哈希認為行者不必專門先得禪定,而可直接修觀,在修觀過程中定會隨之而生,所謂「純觀」;而帕奧則認為必須先有禪定,從禪定出來之後再修觀,沒有定力就不能修觀,所謂「止觀」。還有,帕奧在《正念之道》中講觀呼吸時,認為第三階段中的「身」是氣息身的身,而不是身體的身,指導行者要觀察呼吸的初中後,由觀呼吸進入禪定。而葛印卡則在《葛印卡文集》的第二十四篇《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中談到,安般念第三步中的「身」應是身體而不是氣息身,他認為《清凈道論》把「身」解釋為「氣息身」是不正確的。一行禪師則與葛印卡的觀點驚人地一致,他在《我的一個修行觀點》中更是明確地提出,佛教兩部主要的實修經典(即大念住經和安般念)的原始教義,並未明確提到四禪八定;所以他認為在佛陀般涅槃之後,修法可能受到了外道教義的影響。

如是老師認為,禪法的不同,只在於修定方法上的不同,而不存在於修慧上。有一條是肯定的:四念處乃是通向涅槃的唯一道路。只要依據的是四念處,那麼問題就不大。整個南傳都踐行於《大念住經》,只不過各家對如何開發「念住」有所差異。而北傳尤其是漢傳,到今天基本沒有什麼實修的法門了,要麼是念誦佛號往生極樂,要麼就是參公案、參話頭,要麼就是拜懺、持咒或觀想。

分歧主要存在於對論藏的理解上。忠實於《清凈道論》和《阿毗達摩》的,則修法上比較推崇定力訓練。而重視《大念住經》的,往往重視觀慧的訓練。相比緬甸禪法,泰國禪林普遍不太重視論藏,比如阿姜查、佛使尊者、隆波田等,他們強調實修,很少依止論藏。

個人認為,學人應回歸到經藏。修行方法應依止《大念住經》和《安那般那念》。如果有不同理解,最好還是通過自身實修來體悟,聽這個說聽那個說,很容易迷失。誰都在說自己的禪方法是最好的。

2015年2月24日

========== END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緊急通知廣東東莞2018年1月30日—2月6日第七期踐行《活著》公益親子訓練營報名啟示
在生死關頭是什麼決定了你的來世?

TAG:善育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