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00年,慈禧太后逃難,一路上怎一個「慘」字形容

1900年,慈禧太后逃難,一路上怎一個「慘」字形容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開始攻城。當天,沒有重炮轟,也沒用炸藥炸,這座有著高大城牆的大清國都即被攻破。也就是在這一天,西太后拉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臨行前還沒忘了把光緒心愛的妃子,她眼裡的小妖精珍妃給推到井裡淹死。此前十餘日,西太后和執掌兵權的榮祿,已經知道大事不好,事先讓當時還留任京兆尹(北京市長)的陳夔龍準備200輛騾車。但是,當時的北京, 已經兵荒馬亂了好幾個月,到處橫行亂殺人放火的義和團,嚇走了大多數的商戶,正常的貿易乃至市民生活已經不復存在。別說200輛騾車,就是20輛一時也湊不齊。

城破之時,子彈飛進宮裡,西太后拉著光緒倉皇出逃。光緒一邊逃,一邊甩掉自己的朝珠纓帽,匆忙換上了平民的布衣,西太后穿得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像個鄉下的老婆子。

跑出宮來,才擠上一輛騾車,跟著跑的人,大多數是步行。隨護的兵丁,不足千人,毫無紀律,跟土匪潰兵沒有什麼區別,走到哪裡搶到哪裡。

逃到哪裡,其實西太后自己也沒有數,反正聯軍攻城是從東南兩個方向,他們就向北跑,出了德勝門,一直奔北。一路上雖然有人通報安排接駕,說是兩宮要來,但是地方官卻都跑得連影都沒有。以往號稱忠勇的義和團,也忠義不再,沒了蹤跡,反正兩宮碰到不是潰兵就是游勇連正經百姓都沒有一個。別說管飯,連口水都喝不上,好不容易碰上口水井,裡面還都有死人或者人頭。沒辦法,只能弄點玉米秸,嚼一嚼,權當止渴。

有的時候,大路不敢走只能穿行玉米地,當時還處在夏末,天氣很熱,大熱天在青紗帳里穿行,熱得養尊處優的太后和皇帝,一身的痱子,胳膊上被劃得一道一道的血印子。晚上歇息,也只能露宿,床肯定是沒有的,太后和皇帝,只有一條板凳,兩人背靠背依偎著,熬到天亮,雖然還在夏末,但北方山區的夜裡,還是很冷,又沒帶衣物。凍得倆人直打哆嗦。

幸好到了懷來,懷來的知縣吳永沒有跑,為兩宮和隨行人員分別準備了點吃的,結果還被潰兵搶了。唯一剩下一大鍋的小米綠豆粥,還是吳永用身體護下來的。總算太后和皇帝有了口粥喝,兩人喝得那個香,就像趕上了玉液瓊漿。

吳永還找到了5個雞蛋,燒開水煮熟,進呈上去,西太后這個每日飲食要幾百道菜的人,居然一口氣吃了3個,剩下2個,給了皇帝。在李蓮英的幫助下,吳永還給太后的水煙袋裡裝了煙, 用紙媒子點燃,讓太后在出逃之後,第一次過了回煙癮。

懷來往後,西太后一直在逃,進入山西,然後轉到陝西,最後在西安安定下來。但從懷來過後,勤王的兵馬漸漸來了,供應也逐漸有了保障。其中,懷來縣知縣吳永的那一鍋小米綠豆粥加5個雞蛋,簡直就像救命丹一般,是一個轉折。所以,吳永的知縣也不做了,西太后一直把他帶在身邊,護駕伺候,直升為知府。

在請明所有的后妃中,西太后是量會享受的一位。每日的享受,絕對超過此前任何一位皇帝,無論在宮裡還是在三海或者顧和園,住的地方都是冬暖夏涼,冬天屋子下有炭火,夏天裡面放著冰,無論多麼貴重的衣服,從來沒有穿第二次的時候,吃的則是山珍海味,很多時候,一盤價值幾百兩銀子的菜,看一眼就扔掉了。晚清說起來好像國力不強,但太后的日子卻過得滋潤。至少,比起她的夫君咸豐,和他那位需要穿補丁衣服的公公道光皇帝,實在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別。

這樣滋潤的日子,突然之間,因為洋人破城,從天上跌落到地上,個中的滋味,誰品嘗誰知道。會享受的西太后,是明白人,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把改革廢掉,拉著國家向後退的緣故。具體地說,就是輕信了頑固派大臣的說法,迷信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的法術,貿然跟洋人開戰。這樣的教訓,有一次就足夠了,年事已高的太后,已經不可能,也沒有這個本事經歷第二次了。

在中國,逃難的事,百姓們常有,兵災來了要逃,水旱蝗災也要逃。逃難的日子,人不如狗。位於最高層的統治者如果自己把禍惹大了,也免不了要逃一逃,這樣的教訓,有一次就比多少場的居安思危的課程要強上百倍。正因為如此,後來的清朝改革,才會如此堅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正直睿智的八賢王為什麼落得自刎而死的下場?
歷史上唯一死後被做成菜的皇帝

TAG:邊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