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西國有經濟咋樣?看這幾大熱詞就知道了

江西國有經濟咋樣?看這幾大熱詞就知道了

2017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年份。縱觀過去的一年,江西國有經濟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態勢,發生了眾多大事、新事:江西國企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取得歷史性突破,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取得階段性成果,央企入贛項目達到歷年最多、新余國科創業板上市、江鎢扭虧為贏……近日,由江西省國資委指導,江西日報社主辦的2017江西國有經濟運行十大影響力事件評選啟動,回顧2017年江西國有經濟各大事件,總結國有經濟熱詞,一幅江西國有經濟運行的詳細脈絡徐徐展開。

提質增效:17家省屬國企全部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江西建工集團「兩外」市場業務份額佔比高達67%;江西國際公司、中鼎國際分別列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第90位和第127位;萍礦集團脫圍解困,實現2012年以來的首次扭虧為盈……「除了一家企業因去產能因素影響,其餘17家省屬國企全部實現盈利。」江西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其中,龍頭企業表現搶眼,新鋼集團實現利潤39.3億元,同比增長10倍,增利額排名擠進全國地方國企前30強,列26位,江銅集團實現利潤35.2億元,高速集團、出版集團和建材集團實現盈利超10億元。這是國企改革提質增效攻堅戰的一個成果。

就在去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說:「國有企業效益實現穩定增長,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力爭同比增長3%,努力達到6%,當好振興實體經濟的排頭兵。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水平穩重有增,國有負債率、資產負債率繼續下降,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可以看出,2017年,國企改革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為目標。

在此背景下,江西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密集落地」。細數各大領域,混改大戲愈演愈烈。

作為江西省唯一一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報國家發改委,江咨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備受矚目。不僅成為江西國企中單一外來股東唯一超過33.3%的公司,還給與了股東一票重要否決權,開啟了江西國企改革的先河。「國企改革要切實引進對企業發展有幫助的戰略投資者,江咨通過引進產業鏈上下游有實力的企業,預計2020年總收入達到5億元左右,利潤達到1億元左右。」江咨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這一年,相關領域也是砥礪前行,收穫頗豐。通過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江西全省國企產品產銷保持兩旺勢頭,完成工業總產值2604億元,同比增長32.3%,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575億元,同比增長35.8%。

江西鹽業集團積極推進「互聯網+商貿流通」業務模式和網上商城建設;江咨集團融資租賃、貿易融資、商業保理各類型業務齊頭並進、穩步增長。新鋼大力開拓非鋼產業市場,2017年達到該集團公司發展歷史最高水平。鐵投集團、高投集團、水投集團注重產融結合,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清潔能源、生態資源開發等節能環保和綠色產業等領域。

資本證券化:江西國企改制上市步伐全面提速

新余國科創業板上市,安源管道、同濟監理先後在「新三板」掛牌,江西國科、金瑞期貨等2家企業完成上市申報工作,智明星通完成「新三板」上市材料報審,鹽業集團、旅遊集團、江鎢股份等3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已進入上市輔導期……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資產證券化是一個趨勢,江西國企改制上市步伐全面提速。

IPO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等會繼續推進,國企的戰略性重組將成為亮點,一方面,能夠持續提升國企效益;另一方面,會給資本市場主題性機會帶來熱度。記者梳理髮現,在各地政府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文件中也多以上市而論,通過國資系統內整合,優先集合優質國有資產,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打造上市平台,其中包括直接IPO或重組借殼上市。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有1100家左右,佔全部上市公司的1/3,如果按資產、收入、利潤等計算,所佔比重更大,其中,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有400家左右。通過改制上市,國有企業不僅籌集了大量發展資金,而且促進了公司治理建設。對於致力打造實力強大、規範管理的企業來說,申請IPO不亞於檢閱人生的「高考」。

新余國科刷新了創業板的最快輔導記錄,1月29日晚間,新余國科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4200萬元至4800萬元,增長22.68%至40.21%。「作為軍民融合型企業,新余國科具有四十多年的軍用火工品和二十多年的人工影響天氣專用技術裝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驗。」江西財大一專家表示,「國企資本證券化對提高國資系統內在活力,包括業務發展激發企業活力、資產盤活挖掘企業活力、資源優化提高企業活力、股權多元帶動企業活力四個層面,最終實現國有資產做強做優做大意義深遠。」

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目前資產證券化是國企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重要方式,此前已經有不少國企上市,但大多數僅是一部分資產或產業鏈中的一環。資產證券化比例仍然偏低,很多省份可能還不到20%。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江西國企證券化率將達到60%。積極推動5至6家企業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實現8至1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借道「一帶一路」:江西國企大力拓展海外市場

2017年,江西國企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江西國際公司、中鼎國際分別列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第90位和第127位;建工集團「兩外」市場業務份額佔比高達67%;推進尚比亞江西工業園建設……去年,受全球經濟企穩回暖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等積極因素影響,江西對外貿易持續向好。其中,玩具、文化產品、塑料製品以及銅、鋼鐵等資源類產品出口高速增長。

去年11月16日,從孟加拉國傳來喜訊,江西建工海外工程公司經過兩年多來的項目跟蹤,終於迎來了成功簽約該國12.3億美元政府住宅項目合同的時刻。「這是江西建工歷代海外人默默無聞、堅守海外市場開拓46年來,承接的首個巨量項目。標誌著江西建工海外市場開拓取得了重大成果,邁出了歷史性突破的步伐。」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前,江西建工海外事業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每況愈下,在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中逐漸萎縮,建設陣地由當初的10多個國家退至尚比亞、馬拉維和新加坡等少數幾個國家。自2013年中國向世界發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建工集團以項目介入的方式,積極開展海外市場布局設點工作,一方面縱深耕耘傳統非洲市場,以尚比亞和馬拉維華港公司為基地,向周邊國家輻射;另一方面,沿著「一帶一路」發展方向,大力開拓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市場,嘗試性進軍中亞市場。

借力「一帶一路」的廣闊市場,江西建工迎來發展良機。「到2020年,該集團企業境外年度經營規模達到20億元,力爭30億元,初步實現國際化目標。」建工集團用鏗鏘之音帶動了江西更多的國企抱團出海。2017年,江西國際公司獲得了12.45億美元的盧恩高速公路項目,不僅刷新了江西國際公司單個項目合同額紀錄,也創下了江西省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單體合同額的新高。

海外市場競爭激烈,競標的企業既有歐美、南非的大型國際承包商,也有中國多家實力雄厚的央企。「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江西國際憑藉30多年來在尚比亞施工積累的實力和良好信譽,整合國內頂尖的設計資源,為業主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最終以技術標+商務標總評分第一勝出。」江西國際公司有關負責人感嘆。

■廖勇平、中國江西網記者曹琦/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江西網 的精彩文章:

章桂仙:無償獻血量超7萬毫升 堅持十八載終「退役」
民俗表演年味濃

TAG:中國江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