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霧裡青失傳之謎(民間故事)

霧裡青失傳之謎(民間故事)

名茶「霧裡青」古稱「嫩蕊」,史書上多有記載,然而,該茶卻失傳近兩個世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瑞典近海打撈出的古商船「哥德堡」號上,發現了裝於青花瓷瓶中的「霧裡青」,「霧裡青」才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

那麼,「霧裡青」是如何失傳的,它又為什麼會遠赴歐洲、出現在二百多年前沉海的古商船上的呢?據說,這裡面有著這樣一個故事……

1

故事要從清康熙元年(1662年)說起,這一年,剛滿八歲的康熙即位當上了皇帝。其時,滿清政權未穩,各地時有反清志士起兵抗擊清軍。以台灣為據點,擁戴明王室的一代名將鄭成功見康熙年幼,認為這是復國的絕佳機會,就派出大將鄭寶明率一支義軍北伐,意圖光復漢室,將滿清趕出中原。

不料康熙雖然年幼,卻並不好欺。他博採眾議,起用良將,先誘敵深入,繼而派兵切斷義軍後路,斷絕後援及糧草供應,成功地將義軍困於浙江北部一帶。鄭寶明雖然驍勇善戰,無奈孤軍作戰,結局可想而知。與清兵纏鬥數月,經過四次慘烈的戰役後,義軍幾近全軍覆沒,鄭寶明在幾個親兵的護衛下,拚死殺出重圍。不過,因為退路已被清軍切斷,逃回台灣已不可能,在清兵的追擊之下,鄭寶明一行只能一路倉皇北上,由浙入皖,最後逃進了皖南連綿的群山之中,失去蹤影。

其後,清兵曾數次進山清剿,無奈山深林密,在大山中搜幾個人猶如大海撈針,加上許多地方人跡罕至,野獸出沒,進山搜人實在是兇險重重,所以清兵進山數次,均無功而返。後來,清軍將領認為剩下這幾個人已成不了氣候,一方面上報朝廷,說已盡殲鄭寶明部,領功邀賞;另一方面,將鄭寶明的畫像編髮各大小衙門,並貼于山外各地,懸賞緝拿,只要鄭寶明敢走出大山,插翅也難飛。

鄭寶明知道山外兇險,只好安下心來,暫時在皖南石台一帶的深山內隱居。因為怕清兵追捕,他們不敢住在山腳下,而是遠離山民,住在雲遮霧繞的大山之頂。

起初,這些人靠打獵為生,數年後,有人見山頂到處生有野生茶樹,就跟山下的居民學會了採茶、制茶,慢慢變身為茶農,並娶妻生子。鄭寶明本意是在此暫時安身,等待機會再圖大業,不料清廷勢大、康熙聖明、百姓安居樂業,大清根基越來越穩固,連台灣都被清兵攻克,納入大清版圖,光復漢室更是遙不可期,他們只能長期住下來。

數十年後,他們所住之地漸變成村落。為少惹麻煩,躲避清廷鷹犬,鄭寶明及其部屬隱姓埋名,棄鄭姓,改姓關。山下的百姓稱這座位於山頂的村子為大關村。

大關村地處高山之上,山頂常年雲霧繚繞,所生野茶樹得天獨厚,吸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茶葉茶質獨特,氣味芬芳,馨香如蘭,飲之心曠神怡,實為茶中上品。其中,全部由明前茶葉嫩芽經複雜工藝製作而成的極品野生茶,古稱「嫩蕊」,又名「霧裡青」,曾是皇家貢品,聲名赫赫。但「霧裡青」野茶樹位於高峰之上,採摘極為不易,加上掌握「霧裡青」獨特製作工藝的茶農視工藝為生命,秘不外傳,所以「霧裡青」的產量極小,供不應求。

而在鄭寶明入山之前,「霧裡青」製作工藝已經失傳多年。因為明末清初這數十年間,戰亂不斷,清兵鐵蹄自北向南,一路踐踏,許多老百姓為躲避戰亂,紛紛舉家南遷,這其中,也包括許多茶商、茶農,他們離開了故土茶園,也帶走了制茶的工藝。也不知那位掌握「霧裡青」獨特工藝的茶農是客死異鄉,還是另外找到了發財的門路,不屑制茶,總之他離開後,就再也沒有返回老家。「霧裡青」就此失傳,成為了當地茶農們口頭上的一個傳說。

再說鄭寶明,他見復國無望,心灰意冷之下,轉而研究茶道,他窮幾十年心力,反覆試驗,終於讓「霧裡青」茶重見了天日。後來,這傳說中的神茶經茶商運出大山後,立即引起轟動,成為達官貴人熱捧的茶中新貴。因為產量極其有限,上市後,「霧裡青」價格貴如珠寶,一茶難求。

鄭寶明死於康熙56年,享年92歲,實為高壽,可能是常飲「霧裡青」之功。臨終前,他囑咐兒子,一定要在墓碑上為自己恢復「鄭」姓,否則無顏去見列祖列宗。他還告誡子孫:一定要牢記咱們鄭家是大明子民,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子子孫孫不求清廷功名,不謀清廷差事,不為清廷效力。

鄭寶明去世後,子孫牢記他的臨終囑託,不問世事,安心務農,日子倒也平平安安。

不料,二十多年後,一場禍事卻找上門來。而禍根,正是鄭家人引以為傲的「霧裡青」。

2

乾隆八年冬,皇太后突患惡疾,腹內好像生了惡瘤,腫脹如鼓,疼痛難忍,宮中群醫均束手無策。太后茶飯不思,水米不進,不日就骨瘦如柴,氣息奄奄。乾隆愛母心切,眼見母后身體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不由心急如焚。

這日早朝,乾隆想到母后的病,魂不守舍,無心朝政。文武百官為君分憂,紛紛獻計獻策,有的推薦名醫,有的推薦偏方,更多的則是奉獻各種名貴藥品,什麼百年的靈芝、千年的人蔘,應有盡有,還紛紛大言不慚,說保證太后吃下去後恢復如初。乾隆搖頭苦笑,說莫說恢復如初了,現在只要有辦法能讓母后吃上一口飯,喝上一口茶,朕就求之不得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位叫做蘇寧的大臣聽到「茶」字,出列說:「臣近日收到朋友自皖地寄來的一包好茶,臣願獻給太后一嘗,希望太后會喜歡。」

乾隆一聽,心說皇宮裡什麼名茶沒有啊?就問:「你能有什麼好茶?」

蘇寧道:「此茶名曰『霧裡青』,產於高山之上,據說,喝之具有清心益肺、舒胃提神、延年益壽之效。」

乾隆聽了皺起眉頭,道:「延年益壽?這麼說不是茶葉而是葯了,哼,這肯定是姦猾茶商為賣茶玩弄的噱頭,不可相信。」

蘇寧見龍顏不悅,急忙說:「皇上,聽說此茶產量極低,極為難得,市面上一茶難求,有價無市,茶商根本不必為賣茶玩噱頭。臣曾喝過幾回霧裡青,喝完神清氣爽,齒頰留香,覺著的確有些不同。臣懇請皇上,給微臣一個為太后效力的機會。」

乾隆雖然依然不信,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令蘇寧火速回家取茶。

一個時辰後,蘇寧氣喘吁吁地帶著茶葉返回皇宮,呈給乾隆。乾隆不敢怠慢,立刻來到後宮太后住處,吩咐宮女將「霧裡青」泡上,然後自己親自端到母親病榻前,請母親用茶。

太后有氣無力地睜開眼,緩緩搖搖頭,示意不用,然而一轉眼,她的目光落在杯口之上,暗淡無神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因為杯口有一縷霧氣升起,縈繞不散,同時,一股如蘭的茶香散發開來,聞之讓人精神一振。太后好像有了興趣,出聲問:「這是什麼茶?」

乾隆心中歡喜,忙答道:「母后,此茶乃霧裡青,產於高山之巔。」

此話說完,他也驚奇地睜大眼睛,定定地看著那茶杯,只見杯中的茶葉竟然根根豎立起來,在水的滋潤下慢慢舒展開,上下浮動,像是在踮著腳跳舞,而後,列隊一般排在杯底,如旗如槍,煞是好看。

「霧裡青?」太后大奇,她示意宮女扶自己坐起來,而後居然伸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閉目細品,而後緩緩咽下。

乾隆驚喜交加,他小心地看著母親的臉色,輕聲問:「母后,此茶如何?」

太后不說話,又喝一口,這才放下杯,點頭讚許:「好茶!」

乾隆見母親終於喝下水去,歡喜之情不必細說,同時,他也對這「霧裡青」有了興趣,迫不及待地拿起太后喝剩的殘茶飲了一口,果真清香滿口,沁人心脾,不由開口大讚:「妙!實在是妙。」轉身命宮女重新泡上兩杯茶,與太后同飲。

說來也奇,幾杯「霧裡青」入腹後,也許是確有藥效,也許是茶香醉人,太后竟然覺得腹內疼痛大減,並感覺到了飢餓,有了胃口,開始進食。

其後,太后日日飲用「霧裡青」,加之服用其他名貴藥材,精神、身體一日好似一日,不出半月,已能下地行走。

乾隆又喜又憂,喜的是傳說不虛,這「霧裡青」茶的確是人間仙草、茶中靈芝;憂的是蘇寧所奉的那包「霧裡青」茶很快就要喝完了,而新茶尚未找到,只怕難以為繼。乾隆已經從群臣口中知道,此茶所產甚少,極為難得,滿朝文武大員,除了蘇寧,竟然再無一人家中存有此茶。所以,在太后飲茶見效的次日,乾隆即遣蘇寧親赴皖南「霧裡青」的產地採辦,讓他務必為太后買到「霧裡青」,否則提頭來見。

3

蘇寧快馬加鞭,不日趕到皖南,匯合地方官,挨家茶莊購買「霧裡青」,但一無所獲。一個茶商告訴蘇寧,「霧裡青」是明前茶,今年市面上早無存貨,必須來年春天才有少量新茶上市,但是根本買不到,因為茶葉尚未出山,就已被與茶農相熟的茶商買走。

蘇寧傻了眼,君無戲言,完不成任務,皇上一怒之下,只怕當真要了自己的腦袋,當初自己就不該獻茶給太后,結果惹來如此麻煩,但此時後悔已晚,無奈之下,蘇寧只好轉嫁危機,向地方官施壓,說你要是不能給皇上採辦到「霧裡青」,就地免職。地方官不敢怠慢,轉而施壓眾茶商。眾茶商沒辦法,一起來到大關村,挨家挨戶說盡好話,才籌到了半斤村民留著自喝的「霧裡青」。

蘇寧拿到茶葉後,如獲至寶,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復命,並加油添醋向乾隆訴說尋茶之艱難。乾隆得知經過後,怕以後採買不到「霧裡青」,立刻頒下諭旨,宣布即日起,「霧裡青」為專供皇家享用的貢品,只有在滿足皇家需用之後,所剩才准進入民間。

消息傳到皖南,地方官喜憂參半,喜的是「霧裡青」成為貢品,這是本地的榮耀,自己也算在皇上那兒掛了號,只要保質保量完成聖命,加官進爵指日可待;憂的是「霧裡青」產量有限,要是滿足不了皇家需要,皇上怕是要怪罪到自己頭上。地方官思忖良久,決定採取措施,嚴防「霧裡青」流向民間。

當下,地方官讓茶商帶路,帶著一干隨從,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磨出了一腳燎泡,來到了大關村,宣布諭旨,說「霧裡青」已成皇家貢品,嚴禁茶農私自出售,違者嚴懲不貸。

其時,大關村的頭領是鄭寶明的兒子鄭山月,因為改成關姓,又名關山月。他牢記父親遺訓,自己是大明子民,絕不為清廷效力。所以他表面上答應地方官,心裡卻暗暗打定主意,寧可今後不再製作「霧裡青」茶,也絕不屈尊為皇家服務。

結果到了第二年春天,當新茶上市,地方官派衙役來到大關村取霧裡青時,就撲了個空。關山月推說今年山裡氣候反常,茶質低劣,不適合製作「霧裡青」茶。地方官見衙役空手而歸,問明原因後,立刻明白茶質低劣不過是借口,這些刁民分明是要違抗聖旨,公然與官府作對。山野村夫哪來如此的膽量?於是,地方官派人細查,意外發現大關村村民竟然是大明餘孽鄭寶明的後裔。地方官大喜,立刻派兵把關山月抓到衙門,嚴刑拷打一番後,提出:要麼老老實實為皇上生產「霧裡青」茶,要麼以反賊論處,全村人都要投入大牢。

關山月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前一個條件,回村製作「霧裡青」茶。地方官不放心,派出兩個衙役跟隨關山月回村,一是監督他制茶,保證質量;二是負責到時候把茶葉帶回衙門。

關山月帶人日夜開工,白天採茶,晚上制茶,半月之後,終於完成任務,製作出了十斤上好的「霧裡青」茶。

收工的這天晚上,兩個衙役終於鬆了口氣,明天就可以帶著茶葉回衙門交差了,熱情的村民拿出自己釀造的茶酒為他倆餞行,不知不覺,兩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晨醒來後,卻發現都被捆成了粽子,動彈不得。直到五天後,地方官見他倆遲遲不歸,派人前來查看,兩人這才獲救。但此時大關村已空空如也,別說「霧裡青」茶了,連村民們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關山月帶著村民們日夜兼程,已遠離皖南,走到了江西地界。

因為不甘受清廷奴役,關山月和大家商量後,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心,決定放棄茶園,移居他鄉。

到了景德鎮後,按照事先的商定,大家含淚分手。大部分村民轉往各地投親靠友,關山月則和幾個人帶著那十斤「霧裡青」茶前往廣東,計劃坐上商船遠赴海外。既然整個中國都處於滿清統治之下,只有到了海外,才是一片凈土。此前關山月曾從一個茶商朋友處得知,茶葉流入歐洲後,在上流貴族社會極為流行,價格昂貴,他們帶著的「霧裡青」茶,正好可用於安身立命。

因為怕被官兵攔截,關山月在景德鎮買了一批瓷瓶,將「霧裡青」茶分裝於瓶中,自己則偽裝成瓷器商,一路南下,躲過官兵追捕,不日到達廣州。

在朋友的幫助下,關山月登上了瑞典商船「哥德堡」號,起航赴歐。

不料,當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的「哥德堡」號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卻意外觸礁沉沒,一船貨物,連同傳奇名茶「霧裡青」,一起葬身海底。

關山月等人獲救後,終生漂泊海外,再也沒有返回中國。而留在國內的那些大關山村民,也隱藏身份,散布在各地,再也沒有回皖南。

此後二百餘年,世上再無「霧裡青」。

後記:

200餘年後的21世紀,在皖南茶商鄭孝和等有志之士的努力下,終於研究、發掘出「霧裡青」的製作工藝,從而讓「霧裡青」這一歷史名茶重見天日,讓今天的我們有幸領略到它的傳奇風采,品味到它的獨特韻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世紀童話 的精彩文章:

忙著去死(現代故事)
禍根(現代故事)

TAG:半世紀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