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三馬食曹」到「牛繼馬後」

從「三馬食曹」到「牛繼馬後」

1.

進入封建君主時代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由權臣/外戚主導的禪代大戲,最後一次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雖也是欺負後周孤兒寡母,但由於趙宋讓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大唐以後的新高度(至少在文化和經濟領域),而且宋太祖三條祖訓感人至深,也是獲得了後人無數的點贊。除此之外,楊堅代周,一來於國家實現統一承接大唐盛世有功,二來使得漢族重新掌握北方政權,也是獲得了更多的正面評價。而歷史上發生禪讓最密集的時期當屬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主要政權,除了三國的蜀、吳和北朝的短命王朝以外,基本上都是通過禪讓篡權改朝換代的。這中間要說篡權用時最長,並且後世留下罵名最多的恐怕非「三馬食曹」莫屬了。

後世的罵聲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司馬家族寄生於曹魏,得國不正;二是西晉統一後隨即經內亂閃崩,盡失北方國土於五胡。簡哥在這裡不想再落井下石,也不想替司馬氏正名,簡哥想帶各位重溫下司馬氏於篡權、得國、傳國過程中幾次關鍵的繼承問題,以及在這其中曹魏宗室和司馬家族延續幾代人的愛恨情仇,看看司馬皇族是如何一步步完成「劣勝優汰」的。

2.

司馬懿雖有9子,但司馬師為嫡長子,很早就被確定為其接班人;司馬師也確實堪此大任,軍事、權謀、治國、個性皆在諸弟包括司馬昭之上(史書上有很多例子,包括兵變之前安然酣睡)。但他唯一的短板是沒有子嗣。司馬師不是沒有努力過,前後娶了三任夫人,特別是第一任夫人夏侯徽17歲過門,24歲前已經為其生5女,照這個勢頭再過幾年,生1、2男丁自當不在話下。可是,這樣一個能里能外的宗室千金,居然在過門七年後被司馬師自己下毒害死了。《晉書》給出的理由是老婆發現了老公的反心,於是被老公「大義滅親」了。然而,此事的蹊蹺之處在於它是發生在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曹睿在位的第八個年頭,離明帝駕崩託孤還有5年,離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還有15年,說此時司馬家就已有了反心,而且動靜還不小(夏侯徽手上勢必有所證據,否則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未免也太未雨綢繆了;當然如果司馬父子確實本著「十年樹木、百年篡權」的精神笨鳥先飛,聯繫到後來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師的作為,被夏侯徽抓住的「把柄」很可能就是發現司馬家私養或者籌劃私養死士!對此事還有一個疑問:當時曹魏宗室勢力還很強,夏侯徽父親夏侯玄是夏侯淵的侄子,母親德陽公主是曹真的妹妹,司馬師和她的姻親有很明顯的政治聯姻目的,司馬家此時就敢把她殺了(估計對外肯定是說突發重疾不治而亡),就算最終謀殺罪名不成立,也是要把曹家得罪得一塌糊塗的,以曹睿(可惜此時曹真已死)當時之強勢,豈能善罷甘休?然而此事對司馬家的影響,《晉書》隻字未提。不管怎樣,老婆掛了,就續弦唄,續弦後的司馬師不但沒能生下兒子,連女兒也生不出來了,也算是報應吧。

3.

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司馬昭和王元姬的第二個兒子司馬攸(第一個是司馬炎)誕生了,司馬懿做主把這個孩子過繼給了司馬師(張春華在司馬攸出生的前一年已經過世了,所以沒有機會做這個主了,司馬昭此時也只有兩個兒子,不至於大方到主動過繼一個給大哥,況且當時司馬師春秋鼎盛剛40歲,第三任羊夫人不過34歲,沒有老爹做主,司馬師沒什麼理由明搶弟弟兒子)。史載司馬攸少時十分聰明,成年後性格溫和,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馬炎,並深得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疼愛。做為司馬家第三代最富治國才幹的人才,同時也是名正言順的權力繼承人(司馬懿將他過繼給司馬師,幾乎等於認可了他第三代接班人的位子),司馬攸一生有三次機會獲得最高權力,但都擦肩而過,這不但是他個人的遺憾,也是晉王朝的遺憾,不得不說這是司馬家和西晉由盛而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次是司馬師過世之時,如果不是司馬攸此時太小(只有10歲),司馬師很有可能安排他和司馬昭共同掌權,倘若司馬師在世之時有魄力直接完成禪代(可能他是有這個想法,可惜死得太早),那司馬攸就是西晉開國皇帝了;第二次是司馬昭過世之時,史載司馬昭經常跟司馬攸說「我這個位子今後是你的」,再考慮到司馬師才是司馬家長房,司馬昭誠心或者不誠心也好,至少是有意讓司馬攸襲王位的。然而最終私念戰勝理智,司馬昭只是在臨死之時,拉著司馬攸的手交代司馬炎要好生照顧這個弟弟。而司馬炎履行父親遺命的方式就是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看著司馬攸掛了——司馬炎司認為馬攸裝病,由於他即刻趕回封國,不久司馬攸吐血而亡。司馬炎立儲,是司馬攸第三次也是最接近登臨大寶的機會,朝野呼聲甚高的「賢王司馬攸」最終沒有被晉武帝選擇作為繼承人,顯然不是因為他比不上那個白痴侄子,亦或是那個被武帝寄予厚望的愍懷太子司馬遹,而是司馬昭司馬炎父子的私心。後世人評價說:「齊王攸憂死而晉無賢王」,司馬攸最終不但沒能登上寶座,甚至沒能獲得過執政權力。東晉恆溫說,惠帝之時若有司馬攸仿當年周公輔政,也不至於後來的八王之亂。過繼的身份使得司馬攸和司馬昭司馬炎父子本來的血緣至親被人為地隔了一層,也使這父子二人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都步調一致地顧忌他的特殊身份而棄賢不用。也許從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的那時起,他的人生悲劇和西晉的短命就已經註定了吧。

4.

晉惠帝繼位後,由於皇帝無法掌控朝政,司馬家各路王爺像打擂台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政變、輔政、攝政,甚至如司馬倫(司馬懿與柏夫人所生)把惠帝一腳踢開自己干,走馬燈似的換了一撥又一撥,好不熱鬧。然而這些人都是些只知道爭權奪利,上台之前陰招狠招無所不用至極,上台以後濫權枉殺、聲色犬馬的角色。八王之中,有司馬炎的兒子3人,司馬懿的兒子2人,以及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其他兩個是司馬懿弟弟的孫子,可謂是「四世同堂」了。最終留在擂台上的勝利者是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可惜不管多麼熱鬧,西晉在他們的治理下,終於被匈奴所滅卻是不爭的事實。禪代之前,司馬懿父子同心、前赴後繼,讓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可謂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典範;禪代成功後,司馬家君臨天下,皇位在家族內部就成了帶血的玫瑰,人人要搶,人人可以為她大開殺戒,哪怕冒著最終被外族滅國的風險也在所不惜,司馬懿父子在天有靈,也只能徒呼奈何了。《虎嘯龍吟》里有一個場景,司馬懿作勢要殺司馬昭,被司馬師阻攔,司馬懿隨後對失望的侯吉說,「刀已經不在我手上了」。這話說的意味深長,無論任何雄才大略的君王或權謀家,對於身後之事都是難以掌握的。

其實司馬懿還是很想替子孫掃平障礙的,這方面最優說服了的就是「牛繼馬後」的讖語了。有鑒於「三馬食曹」的故事在司馬家身上逐漸顯靈,司馬懿對「牛繼馬後」的讖語甚為警惕,為此不惜殺了抗蜀有大功的將領牛金,但就像唐太宗恐「武」、隋煬帝恐「李」一樣,歷史的必然終究還是如約而至。史書記載,晉元帝是其母琅琊王妃夏侯氏與一個也叫牛金的小吏私通所生,按說這個劇情已經夠司馬父子吐血了。然並卵,這位讓一個朝代跑偏的夏侯氏是何方神聖呢?此女名夏侯光姬,小字銅環,他爹叫夏侯庄,夏侯庄的爹叫夏侯威,而夏侯威的爹上文剛提到過——夏侯微的叔伯爺爺夏侯淵!原來這位徹底終結司馬家皇族血統的「巾幗英雄」,居然正是曹魏宗親之女,還和被司馬師害死的老婆夏侯微是姑侄女關係,這種復仇方式實在是太「Perfect」了,這劇情堪比好萊塢大片啊!

於是乎,司馬懿爺孫三代嘔心瀝血、機關算盡從曹家奪來的江山,一半被不肖子孫敗掉了,另一半則被曹家的一個小女子給移花嫁木了。簡哥甚至有些懷疑這位夏侯氏是有意這樣為之的:就是要找個叫牛金的,就是知道以後這個孩子能繼承大統,司馬家當年怎麼噁心曹家的,現在讓曹家的一個小女子變本加厲的噁心回去;如果說司馬師殺掉結髮妻子是曹魏和司馬兩家幾代恩仇大戲的開篇,那麼幾十年後由另一個也姓夏侯的司馬家媳婦以絕司馬家皇脈的方式來收尾是不是更顯造化弄人呢?

送上一首歌,陳淑樺的《情關》,「英雄美人,情關難過」——不是過不去,而是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

微信掃一掃 關注簡哥講堂

圖片及歌曲鏈接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留言聯繫管理員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餐飲店定價技巧:引流產品、走量產品、錨定產品
零落紅塵應靜好 由來風月亂枝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