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多少資產才算是「富人」?

有多少資產才算是「富人」?

佛教中有很多理念可以讓人獲得安樂,比如知足少欲。

在座有些學生是學經濟學的,知足少欲可能跟經濟學的有些理論有所衝突,因為經濟學中有「以有限的資源滿足人類無限的慾望」之說,但實際上這隻能是一種傳說。

為什麼呢?因為依靠有限的資源,不必說填滿所有人的慾望,即使要滿足一個人,也是難乎其難,因為慾望會不斷地膨脹。比如一個人原本覺得在縣城中有棟房子就很滿足,但一旦搬到了縣城,又想在市區有棟房子。等有了市區的房子,又想最好在市中心也有房子。等在市中心買了房子,又覺得最好在郊區有幢別墅,而且在國內有別墅還不夠,最好是在加拿大、英國等地各有一幢。

在西方,有的人擁有十幾幢別墅,但裡面沒有人居住,結果這些房子被冠以「魔宮」之名——因為無人居住,可能只有魔鬼來住吧。

其實人存活於世間所需的資源不會很多,因此沒必要過分地貪求。

另一方面,我們所擁有的資源能不能分給其他人一些?

現在世界上有8.4億人每天處於飢餓之中,基本的飲食都無法保證,這個數量占人類總數的12%,而且世界上有430萬兒童沒有任何依靠。

前段時間我去了泰國和柬埔寨的一些難民區,看到那裡的人無衣無食,非常可憐,當時就覺得:唉!在這個地球上,有些人很富有,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有些人又太貧窮,常常食不果腹。

現在很多人覺得「我沒有這個,沒有那個」,總是處於不滿足之中。但如果你去看看那些難民,就會醒悟自己其實擁有得很多。如果從財富方面衡量,你其實是很富有、很幸福的,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所以,擁有一顆知足少欲的心很重要,這樣就會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快樂。

對於知足少欲的重要性,佛經中也多有宣說。

比如佛陀臨近涅槃時講述的《遺教經》里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貪慾重的人因為所求很多,所以苦惱也多。

又如《天請問經》中說:「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慾望少的人最為安樂,內心滿足者是真實的富貴。

現在很多人都沒有明白「富人」的真正內涵。

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人有了一萬元,就被稱為萬元富翁;四十多年後的今天,可能擁有一億元,才稱得上富有;再過二十年,也許要坐擁一百億的資產,才算得上富人。

實際上,不論擁有多少錢財,如果缺少對慾望的控制,內心就會時時處於匱乏之中,感受的始終是貧窮,算不上富人。

那麼佛教是否不贊成任何的追求呢?也不是,合理的求取是佛教所允許的。在佛教《阿含經》《毗奈耶經》以及《善生經》等經典里,對人們生活方面的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敘述。

所以,提倡知足少欲並非讓人不要生存了。一個人獲取基本的生活資料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多地佔有甚至肆意揮霍,就是佛教所否定的。

有些人認為:到寺院里燒燒香、磕磕頭、拜拜佛,這就是佛教。這其實是對佛教的誤解。如同體操運動不是大學的根本,燒香拜佛也不是佛教的要務;如同老師傳授的知識才是大學的核心,佛教的思想才是佛教的內涵所在,諸如知足、慈悲以及空性的理念。

摘自索達吉堪布南京林業大學演講

來源於智悲佛網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蓮師薈供日,作何善惡成十萬倍
清掃經堂、佛堂有哪五種功德?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