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啥人工智慧的聲音多是「妹紙」?

為啥人工智慧的聲音多是「妹紙」?

全文共3047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

今年的春節,讀芯君孤單寂寞閑到好幾次召喚Sir來調戲,雖然沒聊幾句就聊不下去了,但聽著Siri溫柔的女聲聲線,好像也不怎麼忍心苛責她。

想起電影《her》,作家西奧多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里的女聲「薩曼莎」,最開始也是被那略微沙啞的性感嗓音所吸引。

如果Siri和薩曼莎不是「妹紙」,或者換成糙漢子的聲音,也許就不會有這麼浪漫的故事。

不過仔細一想,似乎人工智慧的聲音多是「妹紙」,這是為啥?

自帶「妹紙」屬性的AI

向Siri提問「你是男是女?」,她這樣告訴讀芯君:「我的聲音聽上去是女聲,但人類的性別概念並不適用於我。」

確實,很難用性別來定義人工智慧和語音助手,但從名字到聲音,再到形象,它們總是散發著強烈的「妹紙」屬性。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目前名氣大的語音助手,默認的都是女聲。除了Siri之外,微軟的小冰和小娜、Google Assistant、三星的Bixby、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的語音助手Alexa也都是女聲。

從它們的名字來看,Siri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的意思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漂亮女人」;Cortana(科塔娜)、Alexa(亞力克莎)也都是很美的女孩子的名字。

還有機器人索菲亞、佳佳、aiko也都被設計成女性的形象。

國外科技網站9To5Mac引述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項調查顯示,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偏好由女聲來呈現數字語音助理軟體的聲調。

在模擬機器人的設計上,女性機器人往往比男性更受歡迎。讀芯君在去年的機器人大會上,就親眼目睹,相比一旁模擬的王陽明,還是身穿古典服飾的佳佳吸引了更多目光。

機器人女性屬性極簡史

如果要探究人工智慧、機器人是怎麼獲得女性屬性而採用女聲,可以追溯到19世紀,電話接線員是前身。

19世紀70年代,電話產生了,隨後有了電話接線員的工作。最開始的接線員是男性,但人們發現男接線員的缺乏耐心,言行粗魯無禮,還會弄惡作劇甚至咒罵,引起人們的反感。所以1878年開始啟用女接線員,女性謙恭有禮,溫柔耐心,反響極好,女性逐漸被廣泛啟用。

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女性在戰場上和工廠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戰鬥機使用「BitchingBetty」向飛行員發出警示聲。「他們使用了女聲,尤其是在交戰的時候,女聲顯得與眾不同,可以更好地引起男性的注意力。」普利茅斯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朱迪·埃德沃斯說。

由此,人們相信,女性的聲音比起男性更有優勢。

女聲居多的五大原因

女性的聲音更友好

斯坦福大學傳播學教授克里夫德·納斯(Clifford Nass)在《連線語音》(Wired for Speech)一書中指出:人們比較能接受女聲幫助解決問題,女性更能善意地幫助別人得出結論;男聲在潛意識中會給人一種「用這方式去解決」的命令感,有權威性和主導感。男性的聲音也可能意味著力量甚至暴力。

比如高德地圖就用了志玲姐姐的聲音,你還不得二話不說趕緊跟她走?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項調查指出,數字語音助理軟體聲調由女聲表達,會讓男性或女性使用者感到熱誠、溫暖與滋潤療愈的感受。微軟與亞馬遜的調查研究,也呈現類似的結論。

2012年發布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使用自動電話系統的人發現,男性聲音雖然可用,但不如女性聲音那般可信。曾為Siri女聲配音的貝內特也認為:「我自己也覺得女聲更加柔和,提供了一種更友好的信息獲取方式。」

女性的聲音更好理解

X.ai的創始人及CEO丹尼斯?莫滕森認為:「可以確定的是,人們能更好地獲取女性聲音發出的指令。從音頻技術的角度來,高音調更容易理解。」

1980年,美國交通部報告稱,在飛行員中做的幾個調查表明,人們對自動預警系統採用女性聲音有著「強烈偏好」,儘管實證數據顯示飛行員對女聲和男聲的反應並沒有顯著差異。但一些飛行員稱,他們之所以更喜歡女性的聲音,是因為它與駕駛艙中的其他聲音明顯不同。

打造異性,為工作添點樂趣

人工智慧開發部門超過70%的員工都是男性。根據一份由蘋果、Google、Facebook 和亞馬遜提供的數據,在科技部門中的女性員工只佔了30%,人工智慧開發部門超過70%的員工都是男性。研究人員表示,人工智慧之所以是女聲,也和開發者多為男性有關。

正因為開發智能機器人的主力是男性,所以相比男性智能機器人,女性智能機器人對他們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時也算是為一份枯燥的工作帶去一點樂趣——誰不想自行打造一個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呢?

女性化更利於產品推廣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往往會以對女聲做出愉快的回應。2014年《發展心理生物學》上發表的一篇報告說,雖然胎兒會對父母雙方的聲音做出回應,「但新生兒喜歡母親的聲音超過了父親的聲音。」

喬治城大學語言學教授、研究性別溝通的專家德博拉·塔內(Deborah Tannen)說,女聲可以喚醒我們對母親的回憶。

對於像機器人等擬人化技術的製造商而言,給產品取女性化名字、賦予它女性的聲音以及其他特質,有助於突出並推廣它聰慧、無威脅的特性,更容易被用戶接納和使用,即使產品有bug,看在它嬌滴滴溫柔可人,又綠色無公害的份兒上,也會多幾分寬容。

性別歧視?

語音人工智慧的主要作用,或者說提供的方便是,為使用者處理事情。你可以使喚它、命令它,讓它為你播放音樂、撥號、搜索信息……獲得一種做主人、當BOSS的快感。而女性相對溫和的聲音往往能讓這種快感增強。

在職場上,有一種性別歧視是:男性從事專業工作,女性從事秘書工作。批評者曾經指出,包括蘋果Siri、谷歌Now、亞馬遜Alexa、微軟Cortana在內的人工智慧助手最開始都是女性。

而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律師卻起名叫羅斯,IBM的高端人工智慧系統也被命名為沃森。這兩個名字都是男性。

倫敦大學學院社會人類學家凱瑟琳·理查的觀察是,多數完整的類人機器人同樣是男性。「我認為這可能反映出某些男性對女性的看法——他們認為女性並不算是完整的人類。」她說,「在他們眼中,女性是作用是可以複製的,但更加複雜的機器人必須是男性。」

聲音偏好,視情況而定

雖然Siri等人工智慧語音助手在一開始都使用女聲,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女聲為主的印象。但後來出於外界「性別歧視」的質疑以及文化風俗的不同,都提供了聲音選項供用戶切換選擇。

亞馬遜的虛擬助理Alexa、谷歌的GoogleAssistant及微軟的虛擬語音助理Cortana,語音默認值都不限於女聲。

不過蘋果自家的Siri虛擬語音助理,在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在內,語音默認值多以女聲為主,在阿拉伯語、法語、荷蘭語與英式英語這4種語系,將語音默認成男聲。不過現在,Siri已經提供選項可以切換。

前面我們提到了聲音偏好,一些研究者認為,對女性的聲音偏好更明顯,但也有人認為,在一些情況下,人們對於聲音的性別偏好並不明顯。

而史丹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這個偏好要視情況而定。在特定情境或主題內容下,用戶對於虛擬語音助理聲音性別的偏好,也會有所不同。

這項調查顯示,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受訪者,若在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時,男性聲調較受青睞;當在談論愛情或人際關係的內容時,女性聲調較受歡迎。

但是,當涉及到權威性的信息表達時,就會經常使用男聲。比如,電影預告片就傾向於使用男聲來敘述。「即使不是動作片,而是一部浪漫喜劇,電影製片廠還是希望有權威感和戲劇性的男聲來營造一種宏大的感覺,」聲優經紀人傑夫·丹尼斯對《紐約時報》說。

另一個情況是,上世紀90年代,寶馬5系轎車推向市場上之後,遭到了一些詬病。該車的GPS系統預裝的是女聲,但一些德國男性駕駛者不願意聽從女人的指令,打電話向寶馬抱怨,最終寶馬召回了這個系統。

讀芯君開扒

愛學女聲,AI更愛裝嫩

人工智慧展現出來的形象,在讀芯君看來分為兩種,一種是前面提到的女性化,另一種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低齡化和萌化。

比如搜狗的汪仔第一次亮相是在2017年,百度的「小度」是三周歲,義大利鋼琴機器人特奧也剛滿3周歲。不僅從年齡上小,它們的聲音也都還是孩子,不過不約而同的,它們都是男孩子。

從外形上看,都擁有比較萌的造型,胖嘟嘟,而且頭大、眼睛也必須大,線條柔和流暢,看上去更符合動畫形象。這樣的造型設計也最是吸引眼球。

市面上銷售的人工智慧產品也有類似情況。

讀芯君在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所見所聞,無論是商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還是針對孩子的益智早教機器人,也都自帶「萌系」屬性。

背後的原因,想來主要是為了在使用時有更好的體驗,容易親近。另一方面,則是現在的技術水平,還做不到太複雜的事,孩子的形象最是貼切。而萌的屬性,看上去不那麼具有侵略性,不至於加劇人們對人工智慧威脅論的恐懼。

當然,對於已經量產的產品,還有一個原因,針對兒童的益智早教產品是一塊大蛋糕。

留言 點贊 發個朋友圈

我們一起探討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作者:六個太陽

參考文獻:

https://www.jianshu.com/p/d060e06b09fc

http://www.kejixun.com/article/161008/231799.shtml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芯術 的精彩文章:

怕不怕,AI也要成為老中醫了!
你以為報了AI培訓班就真的能入行?

TAG:讀芯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