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永欽 書之緣

馬永欽 書之緣

我從小喜歡書,也喜歡看書。

小學時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的農村沒有電視,電影也很少。大多數課餘時間就是聽收音機:小說連播、評書連播、廣播劇等,再有就是小人書的陪伴。每個同學都有幾本,同學們交換著看。每逢拿到一本小人書,都是先欣賞圖畫,然後再細讀下面的文字。一本小人書半個小時讀完,那動人的畫面卻是揮之不去,經久難忘。至今還清晰記得一些——《沸騰的群山》《小游擊隊員》《一塊銀元》《女交通員》《劉文學》《漁島怒潮》《敵後武工隊》等。特別是有的同學從外地買來新的小人書,大家都爭先恐後,只能按順序排隊,有時要等上一個星期才能輪到。

我記得為看《夜襲敵軍車》這本小人書等了八天,當我拿到後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飯也顧不上吃,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小人書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天,我太行某分區司令部接到一個緊急電報,載著駐守太原的日軍軍官,赴北平開會,司令部立即派出一個偵察排,襲擊敵人的軍車,活捉了敵軍官。當時對這種篇幅不長的戰爭題材連環畫十分痴迷,看起來那才叫津津有味呢。

小人書價格一般在0.08元至0.3元之間。可是想要購買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農村還非常貧窮,想要得到一本新的小人書是不太容易的事。我的童年時期日常是沒有零花錢的。錢主要來源有二:一是過年的壓歲錢(五角或是一元);二是撿廢品兌換。積攢下來的錢從來捨不得買零食,全都買了小人書。我自己買了不少:《帶響的弓箭》《蘇修間諜落網記》《火燒竹籬笆》《夜襲敵軍車》《柿子紅了》《麥收的戰鬥》《紅心虎膽》《智擒魔王》《小豹子單騎追敵》等等,約計30多本。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對小人書的強烈情感逐漸減弱,一部分小人書父母送人了,一部分在多次搬家中也都散失了。如今想來真是遺憾,那小人書中有我童年的美好記憶和少年的金色夢想。

初中高中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生活逐步豐富起來。電影越來越多,電視也走進了家庭,加上繁重的學習任務,對書的興趣大大減弱了。學校里也不過流傳幾本《遼寧青年》、《青春歲月》《春風》《讀者文摘》《故事會》,偶爾能看到《大眾電影》《民間故事》這種娛樂性雜誌。對拿到手的雜誌我會認真閱讀每一篇文章,有些自己認為精彩的段落,還摘錄下來。如此這般,豐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了寫作水平。

參加工作後,帶著書生意氣和滿腔的熱情便一頭扎入了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的書籍里遨遊,先後自費訂閱了一系列語文教學報刊,如《語文學習》《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學通訊》《班主任》《中小學教師》《語言美》《語文報》《語文周報》《語文教學之友》《中學語文教師》《語文天地》等等。還購買了一些文學名著:《四書五經》《柳宗元散文集》《古文觀止》《閑情偶記》及四大名著;先後購買了語文教學工具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現代漢語辭典》《辭海(縮印本)》。

印象最深的當屬買《辭海(縮印本)》時,那是剛剛參加工作,工資41元。這本書30元,也是幾經思想鬥爭才下了決心的。要知道這樣的工具書,當時在學校的圖書室里都是沒有的。它幫助過不少的老師。

從讀書學習中吸取了大量的「營養」,解決了數不清的教學難題,使我的語文教學很快成熟起來。並助推著我發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學研究文章,成就了我人生之路的一段芳香。是我的親密「戰友」!

幾十年走下來,積累了不少的書籍,除語文教學類,還有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書法、戲劇、食譜菜譜等累計約3000餘冊。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有了電腦,有了這根網線,便能通往世界各地。可以查各種各樣的資料,如電視預報、天氣預報、各種物品的大致價格、各種文件範文內容,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還有衛生、教育、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最新的新聞。還可以看電影、打遊戲、聽歌曲、發郵件、做買賣、收付款……幾乎無所不能。

因為瀏覽網頁便知天下事。書看的少了,買的少了,目前僅僅訂閱《雜文月刊》《散文百家》《做人與處事》幾本。

與書結緣,讀了半輩子書,還想再讀幾本,寫了半輩子字,還想再寫幾行,如今閑下來更是對文字有一種渴望與依戀,因為她能抒發內心情懷,宣洩胸中的鬱悶。無論高興、悲傷抑或是愉快、憂鬱時,讀讀書、寫寫文章,是對心靈最好的慰藉。

作者簡介

馬永欽,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市管優秀專家,發表教研論文146篇。業餘喜歡寫作,撰寫詩歌400餘首,散文300餘篇。2015年9月在第六屆「羲之杯」全國詩文書畫邀請賽中散文《走在歲月的長河裡》獲得一等獎;2018年1月在河北省散文大賽中《月夜遐想》獲得優秀獎;在衡水市文聯、衡水市作協、衡水晚報聯合舉辦的「喜迎黨的十九大」文學作品大獎賽中獲得散文優秀獎。先後在《衡水日報》《作文周刊》《雜文月刊》發表40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影兒 我們看見了

TAG:作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