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玉環為什麼沒成皇后?與唐朝皇帝身份有關,和愛情沒半毛錢關係

楊玉環為什麼沒成皇后?與唐朝皇帝身份有關,和愛情沒半毛錢關係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唐玄宗那麼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后呢?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人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

很多人認為,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不光彩」的手段有關。我們一時無法推翻這種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李隆基娶楊玉環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根本沒有甚至不存在很多人想像中的「不光彩」。

今天,關於唐朝皇帝的身份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說法大約有這樣3種:1.唐朝皇室父系是漢人,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祖籍隴西成紀,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五世孫;2.唐朝皇族出自武川鎮鮮卑化漢族軍人,以及純鮮卑軍人;唐皇族是李陵之後,不過不是唐朝附會的那個譜系。

以上3種說法,都沒有確鑿證據,只是猜測。官方則用李唐皇族自稱隴西李氏的說法。在這種3種說法的基礎上,還有一種說法,即是:唐朝皇室母系有鮮卑血統,但他們沒有認同鮮卑文化。所以,唐朝皇室那一半母系鮮卑血統,完全不影響唐王朝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基礎的中華帝國。另外,唐朝束髮,皇帝按漢禮用冕服,官方使用漢文,全國百姓使用漢文。唐朝皇帝與群臣議事時, 君臣雙方經常會用「虜」、「北狄」、「胡虜」、「胡騎」、「戎狄」這樣的詞語。用「文化認同要高於血統認同」理論推理,唐朝皇帝是漢人無疑。但是,在這種推理里,很多人都忽略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母系有著鮮卑血統的唐朝皇帝在「文化認同」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鮮卑起源是非常複雜的,即使到了今天也沒有人把它說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早期鮮卑保持有游牧民族的習俗特性。因為他們曾經受到匈奴奴役,所以習俗與匈奴類似。問題也就是在這兒出現的,在對待婚姻的問題上,匈奴人實行收繼婚,多數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亦有子收庶母(父妾)為妻者。鮮卑人即使有一定改觀,但能改到哪裡去呢?因此,這就為母系有著鮮卑血統、認同漢文化的唐朝皇帝的一個「難題」。

在這個「難題」下,李隆基娶楊玉環在唐朝確系一件正常事,沒必要大驚小怪的。甚至,李世民娶李元吉老婆楊氏、李治娶武則天都是正常的。今天,很多人都把它與「好色」、「不光彩」掛上了勾,卻忘了這是以我們今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判歷史,進而忘記了鮮卑人同樣有著的收繼婚習俗。

關於這一點,最好的證明就是李世民娶李元吉老婆楊氏、李治娶武則天、李隆基娶楊玉環等,在唐朝都能被人們接受,而所謂「臟唐」不過是後人強加上去的概念。

對於李世民娶楊氏,很多人給予的辯解是:楊氏出自楊隋宗室,而在隋唐時期,世家大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李世民為了穩固李唐江山,只能去討好這些世家大族,是有著政治的考量。對於李治娶武則天,一些人給予的辯解是:武則天的父親因為打仗死了,托李世民照顧武則天,武則天進宮被封為武才人,但是李世民一直不喜歡她。李世民死後,李治卻喜歡上了武則天,武則天進了感業寺幾年,李治去接她回宮,封為昭儀,然後宸妃,最後取代皇后。所以說,武則天雖然是李世民的妃子,但是有名無分,李治才是武則天的丈夫。李世民是武則天的公公,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兒媳婦……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只有承認歷史才能尊重歷史、了解歷史——即使奉行漢文化,唐朝的皇帝也不可能一時將他們身上的鮮卑習俗丟個乾淨。

這麼一說,楊玉環為什麼沒成皇后就有了答案,這與她是否生孩子、與和李隆基的愛情是否到位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奉行漢文化,做了皇后就要「母儀天下」,就要給天下婦女做榜樣,行動往往受到限制。李隆基並不想讓楊玉環因為做皇后而影響自己與楊玉環之間的「戀愛自由」,而楊玉環對此也是心照不宣。在這裡,開心與自由成了最重要的。更何況,楊玉環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也便不在乎皇后的虛名了。

李隆基為了娶得楊玉環,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然後再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他如此良苦用心地將楊玉環「解救」出來,當然便不想讓她再「回去」。而這一切不過都是他作為皇帝為「適應」漢文化精心設計的表面文章而已。

看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朝早期的皇帝不可能在一天兩天或者三年五年,就能把自身的鮮卑習俗丟個乾淨徹底。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需要時間的。更何況,盛唐還是以「胡風」為美的。(文/路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 的精彩文章:

有 3個煉爐,直徑 1.1米,深 1.7米,匈奴人曾經在這裡冶銅
中國史上2首最提振人心的詩,1首針對北方匈奴,1首針對南方倭寇,後者很多人不知

TAG: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