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道而行,以身作則

正道而行,以身作則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注釋:

季康子:季孫肥,魯哀公時的正卿, 「康」是謚號。當時魯國國室衰弱,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強盛,季康子位高權重,是魯國當時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

以:連詞,和。勸:勤勉。

1

譯文

季康子問:「要使人民恭敬、忠誠又勤勉,該怎麼做?」先生說:「對待人民莊重認真,人民就會恭敬;孝敬父母、慈愛幼小,人民就會忠誠;提拔賢良,教導能力不足的人,人民就會勤勉。」

02

心解

聖人和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的區別,就是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樣看到國民素質差,孔子就知道根源在統治者身上,所以把《論語》讀完,從來沒見孔子批評老百姓,只看到孔子對當時權貴的批判。當領導的以身作則,下面的人自然上行下效,風氣也就慢慢好轉了。在上未者能孝慈,老百姓自然也跟著孝慈。而能夠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忠於國家,所以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

但凡做管理工作,都不應靠權勢壓服別人,而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他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內聖外王」之道,到明朝時,一代大儒王陽明則將這一思想總結升華為「心學」。「心學」就是通過在生活實踐中自我修心以光明內心,影響他人。你發自內心尊重人民,人民就會尊重你,敬畏你。正道而行,以身作則,這是亘古不變的為人處世之道。

孔子一生不談「怪、力、亂、神」,只以傳播常識為己任。一個人常常犯的錯誤往往不是由於高深的專業知識不夠,而是他自以為高明,但是做事卻違背了常識。縱觀人類歷史,反思當下現實,其實我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回歸對常識的認知。任何脫離常識的理論與鼓動,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之類的癲狂口號,最後帶給這個世界的都是災難。

孔子季告誡季康子的這些事情,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應該做的,並不是為了讓人民恭敬、忠誠又勤勉才刻意去做的。我們只需要率性而為,根據自己的本性去做可以了,那些良好的成效只是個人修養提升的附帶後果而已。如果把這些行為作為使人民恭敬、忠誠又勤勉的手段,那就是機心過重,屬於作偽,離做人的真誠正道就南轅北轍了。

蘋果系統長按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庸讀論語 的精彩文章:

修身行道,精益求精!

TAG:子庸讀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