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金有價 玉無價 你知道應該怎麼評估和田玉籽料的價值嗎

黃金有價 玉無價 你知道應該怎麼評估和田玉籽料的價值嗎

經常有圈內朋友讓小編給他們的籽料玉石估值。雖然自古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觀念,但是現在的市場上,籽料還是有行業內公認的市場價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估值。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呦!~

克重

10克以下的籽料原石利用率最小

通常只能做手串或鑲嵌使用,那品相就要相當好,價格就很高了。如果是做料,加上加工費和打磨費,就太不划算,因為小的雕件與大的雕件需要的精力與工時是相差無幾的,玉雕工作室是不會專門買這麼小的料子去做的。

那是不是克重越大,價值就越大呢?

不一定是這樣。雖然籽料越大利用空間越大,但是過大的就要切割了,切料的風險是很大的,籽料內部變化莫測。

那麼多大的原石利用價值最高呢?

吊墜掛件,以4*6*1的牌子為例,通常60-70克,還有獨籽掛件,不過小編覺得如果是女性佩戴最舒適的還是在30-40克,男性可以稍大些。

把件

小編經過多方嘗試和問詢,100-200克的手感是最好的。

擺件

重量就沒有局限了,不過小編覺得越大的關係到市場對價格的接受程度,購買人群隨之大幅減少,容易造成資金佔壓的情況。當然,玉件重量還是要按照個人喜好來定。

料狀

從片子的角度出發,最為正規的是4*6和3*7的牌子,依次是水滴形、橢圓形、圓柱形、圓疙瘩、三角形、隨形。其實原石的形狀,主要原則是規整,這樣利用率才高。如果是大料,形狀規整也便於切割。料形和切割方法,直接決定了能出多少玉件,利用率有多高。

皮色

現在市場上假料橫生,造假手段層出不窮,所以皮色不僅成了鑒別籽料價值的標準之一,更是籽料真假的身份證之一。

從顏色上講,紅皮白肉是人見人愛的,依次是黃皮、黑皮、秋梨皮。當然除了顏色分類之外,還要看皮色是否沁皮,沁的厚度,是否聚皮,是否油皮,老氣的程度,皮色下是否躥臟、躥糖、帶白皮。

瑕疵

玉石內的變化莫測,有裂、棉、躥糖、躥青花、水線、沙子、火龍果、僵、炸裂紋等,不管是哪一種現象都會直接影響玉石的價格,還有原石的利用率。小編覺得大家對於火龍果、炸裂紋這兩種現象可能不是太了解,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這兩種現象。

火龍果,顧名思義切開原石之後,裡面就好像是一顆石頭長成的火龍果一樣,也是那樣青白滿是僵的底色加上密密麻麻的黑點,那麼這塊原石就只能算是顆粒無收了。

炸裂紋,切開原石內部就好像是用炸彈炸過的現場一樣,布滿了細碎的裂紋,不要說做工了,想切成型都是很難的,它會順著自身的裂紋碎裂成小塊。

白度、細度、油性

為什麼要把這個放在最後寫,因為據小編了解,很多朋友都是在這方面吃藥的。很多朋友玩玉首先看的是白度,覺得越白越好。

其實首要看的是玉質,也就是細度和油性,因為籽料本就不是以白著稱的玉石種類,如果單從白度這一點來講,籽料是比不過俄料甚至山料的。而且通過越白的料子,玉質也最為鬆散,行業內流傳:十白九松。奉為神物的羊脂玉也並不是正白的,它是暖白色調中的粉白色,羊脂玉是勝在玉脂細膩、油性極好這兩個方面的。

籽料的色調都是有些偏色的,從色調上講分為:暖白和冷白。從顏色上依次分為:黃白種、青白種、灰白種等。

黃白種的料最為老熟,青白種的料切好通常都會提高白度。買籽料有句話:買青不買灰。細度和油性,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成正比的,通常玉質越細膩的料子,油性也就越好。

有的朋友肯定在納悶了,為什麼籽料首要看玉質呢?

因為只有玉質細膩了,在設計題材上可以隨意發揮,在做工的時候不用有任何的顧慮,不管是多麼細小的紋飾都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來。如果玉質鬆散,那麼在設計題材方面就要有很多的顧慮了,不能做過於細小的紋飾,第一是不管怎麼都做不順,第二是做到一半很有可能就會崩掉。例如:很多朋友喜歡的無事牌,高浮雕,還有大面積留白的設計,一定就需要玉質很細膩的料子才可以做。

油性,籽料與其它玉種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溫潤、內斂的光澤。

因為籽料是產自河床下,經過億萬年的河水沖刷形成,所以註定了它的光澤與眾不同。這就是由它的油性而決定的,一塊上好的籽料,它的光澤是由內向外散發的,當用手撫摸它的時候,感覺有一層油脂包裹在玉石表面,甚至撫摸過後,仍然感覺手上的油脂感仍然存在。曾經小編就見過這樣的好料,簡直愛不釋手,只想抱在懷裡,愁於小編囊中羞澀,不過能夠遇到這樣的好籽料,已經實屬大幸了。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朋友們能夠對自己的寶貝有一個了解。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該怎麼辨別和田玉籽料的真假嗎,都來看看吧,圖文詳解
大老闆喜歡和田玉,比較懷舊,買塊一級白和田玉造了一部手機,還用籽料原石打造魚池

TAG: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