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上市,雷軍或成中國首富?作為科技粉也許你該關注的是這些

小米上市,雷軍或成中國首富?作為科技粉也許你該關注的是這些

作者 | Leo

作為股票市場的老韭菜,這幾天營長關注到的科技圈新聞有兩個。

一個是 21 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證監會要對四大新興行業獨角獸 IPO 「即報即審」,四個行業具體為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這意味著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四大行業中的獨角獸將享受 IPO 審核的綠色通道。

另一個是被廣泛關注的小米 IPO 的消息:據「全天候科技」報道,小米 2017 年底已啟動香港上市工作,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均已入場。小米計劃於 2018 年第三季度末於港交所上市,估值希望達到 900 億-1100 億美元,P/E (市盈率) 60 倍。另據 3 月 1 日投資界報道稱,小米 IPO 最終可能會敲定 A 股 + H 股雙行。

▌中國首富?

如果小米上市後的市值真的達到 1000 億美元,那麼毫無疑問將打破目前的互聯網巨頭市值排行。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目前的市值約為:5289 億美元、4669 億美元、867 億美元。同時有媒體猜測,作為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東,雷軍持有其超過 77% 的股權,所以小米上市後雷布斯的身價將超過 770 億美元,妥妥的中國首富。

不過近日,騰訊《一線》的一篇報道稱:多位小米內部人士均表示,由於小米是VIE架構,小米科技只是小米公司旗下眾多子公司之一,「根據VIE結構,一家小米旗下國內公司的股權結構,根本無法反映離岸公司整體的股權結構。」所以雷軍在小米公司的持股不是這麼算的,他也跟首富頭銜八竿子打不著。

雷軍會不會成為中國首富,營長並不會關心,因為這也影響不到營長在福布斯的排名。

營長更加關心的是,小米更大規模的融資後,想把錢花在哪裡?

錢花在哪兒?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6 年小米在印度實現了 10 億美元的銷售目標,他們希望在印度加倍投資。其他小米看重的新興市場還包括印尼、俄羅斯,最近還進入了西班牙。面對拉長的國際市場戰線,小米方面也需要 IPO 融資來「補充彈藥」,繼續加快投資的步伐。

當然,渠道擴張、廣告投放、投資生態鏈、發力海外市場固然是其花錢的一些去處,但在營長看來,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才是以後小米繼續燒錢的核心方向。

近年來,小米的估值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很多不看好小米的人認為,小米雖然是在用互聯網的思維在做手機,但畢竟屬於製造業,也沒有核心技術,同時主打性價比,利潤率不高,所以估值不應該這麼高。

這點應該是小米通過性價比獲得海量用戶後的錐心之痛,如果不緊跟科技潮流,那麼高估值將無從談起。

而對於手機圈來說,科技的潮流毫無疑問就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戰略

對於人工智慧,雷軍的態度很明確,「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成為人工智慧公司,我們都應該積極擁抱人工智慧。從 2016 年年底開始,人工智慧就成為了小米最核心的產品戰略,同時,這也是未來十年最核心的戰略。」

不僅如此,在雷軍看來,「小米做 AI 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小米有用戶、有設備、有數據。」而這些優勢用數字來表示就是:2017 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從第二季度開始重返世界前五,IoT 平台聯網設備超過 8500 萬台,同時 MIUI 全球聯網激活用戶已經突破 3 億。

音箱

雷軍曾經表示,在過去的兩年裡面,小米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而作為公司的第一款 AI 產品,小米 AI 音箱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近年來亞馬遜推出智能音箱 Echo,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於是國內的巨頭紛紛效仿,力爭將 Echo 的成功複製到中國,但都不盡如人意。

2017 年 7 月,小米發布第一款AI產品:小米 AI 音箱。憑藉 3 億米粉組成的龐大用戶基數,目前出貨量已超百萬。而根據近期消息,小愛同學(類似 Echo 里的語音助手 Alexa )的智能設備累計激活數超過 1000 萬,這裡的智能設備包括小米電視、小米 AI 音箱、小米生態鏈產品等。

小米在智能硬體方面的能力非常強悍,這是雷軍的自誇,當然也是業內公認的事實。

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在接受「接招」的採訪中所說,小愛同學剛出來的時候,有一個一元錢參與公測的活動,結果就有一百多萬人報名,後來又將門檻提升:家裡至少有 15 個小愛同學能控制的家居設備(不是 15 件小米產品),滿足這個條件的用戶才有資格參與,結果這 100 多萬人里有 20 多萬人符合。

這些活躍用戶在與小愛同學的交互中反饋回大量的數據,雷軍透露,單日的語音指令已經突破三百萬條,這些反饋也幫助演算法日益進化。

但是這個市場的競爭同時也是慘烈的。

AI音箱這個品類,國內還有一個達到百萬量級的品牌——天貓精靈。在 2017 年雙十一,阿里對部分會員將平日 499 的賣價降至 99 元,比小愛同學的 299 便宜的多,可見競爭的激烈程度。

小米想在這個領域不落下風甚至壓制對手,燒錢自然是免不了的。

晶元

在去年年末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信心滿滿地強調,小米 2018 年的旗艦機將淋漓盡致地體現小米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積累。

手機上的人工智慧都有什麼呢?基本上是表現在拍照和語音助手上。除此之外,就是AI晶元。

晶元從來就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自研晶元是每個手機廠商成為偉大的手機廠商的必由之路。但這條路用雷軍的話說就是九死一生,在小米準備走這條路之前,很多專家告訴雷軍,十億人民幣起跑,還只是起跑線。投資十億美金以後,還需要十年時間才會有結果。

後來,經過 28 個月的研發,小米澎湃 S1 晶元組推出,還帶來了搭載該晶元的首款智能手機小米 5c ,這是小米發展道路上重要一步。自此小米也成為繼三星、蘋果、華為之後第四家同時擁有終端及晶元研發製造能力的手機廠商。

雖然澎湃 S1 算不上特別成功,但是這份努力卻足以讓國人驚喜,畢竟華為海思的麒麟處理器也是經過了多年的迭代,才趁著高通驍龍 810 的失敗,靠麒麟 950 成功在高端市場佔領一席之地。

如今的手機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大廠商都在尋找差異化之路,於是華為、蘋果、三星等開始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 AI 應用為主打賣點。

為此,這幾家手機巨頭紛紛推出了更適合 AI 應用的晶元,使得這些應用能夠在手機終端執行,而不需要依靠雲端的伺服器,以此帶來更流暢的使用體驗。

但手機 SoC 是一項艱難的過程,而且高投入還不一定能帶來高回報。此前 LG 也多次傳出要自研 SoC,但是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計劃流產。

雖然最近小米還沒有明確表示自己要不要造 AI 晶元,但營長認為,這條路小米一定會走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2018 年,區塊鏈技術又被媒體吹上了天,但也將是人工智慧大規模的落地之年。AI 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基礎:大數據、計算力、演算法都已蓬勃發展,但目前最為寶貴的是應用場景。而小米通過數年在智能硬體方面的深耕,已經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個人智能應用場景。

雖然小米在人工智慧的基礎層和技術層沒有明顯的優勢,但其在應用層的實力不容小覷。海量的用戶會成為 AI 技術絕佳的試驗田。所以,百度、微軟等在演算法方面比較擅長的公司都很樂於與小米合作。

總之,人工智慧時代的小米,未來可期。

今天,適逢雷軍又出新單,在這首曲子中,雷軍回顧了小米的創業發展歷程,並回應外界對小米不務正業的質疑:只要米粉喜歡,就是我們的正業!

8 年時間,小米已成長為一家千億美元估值的公司,一路走來的米粉們,Are You OK?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科技大本營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官方回應致死事故:鑒定報告尚不完整
TensorFlow可以做什麼?讓Google Brain首席工程師告訴你

TAG:AI科技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