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為一句話的緣故,致使守衛京師的于謙死於昏君奸臣刀下?

因為一句話的緣故,致使守衛京師的于謙死於昏君奸臣刀下?

原標題:因為一句話的緣故,致使守衛京師的于謙死於昏君奸臣刀下?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一千古名句一直流傳不息,而詩句中那頂天立地、頑強不息的抗爭精神,成為無數仁人志士奮鬥的指引。它的作者就是于謙。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他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後來擔任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20年間,他平反冤獄,賑濟災荒,政績卓著,深得民心。


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邊防日益吃緊,于謙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不久,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親率軍隊出征的明英宗也被俘獲。局勢十分危急,瓦剌軍隊直衝北京,在危難關頭,于謙力挽狂瀾,力排南遷之議,組織了京城保衛戰,率師22萬,擊退了瓦剌軍隊。後來,瓦剌以英宗為要挾,要求籤訂和約,于謙認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決不同意,卻不知這樣的明智之舉卻埋下了禍根。



明英宗被釋放後,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宮。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倒算,明景帝及其諸多大臣自然被殺。那麼,于謙怎麼處置呢?由於于謙一直是社稷的棟樑,成為全國朝野上下敬仰的英雄,享有極高的聲譽,明英宗自然無法親自下手,就指使親信徐有貞、石亨等人誣陷于謙造謠生事,于謙立刻被逮捕。經過了一系列顛倒是非黑白的審理,于謙終於冤死在昏君奸臣刀下,時年60歲。

國之棟樑于謙死後,蒙古又開始屢屢騷擾明朝北方邊境,英宗憂心不已,經常長吁短嘆,有人就說:「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英宗聽了默然無語,半晌說不出話來,不知他內心深處,究竟是何種滋味。



封建帝王為了一己私利、恩怨,可以讓人死,也可以讓人享有高官厚祿,哪裡會顧人民死活、國家安危,其中奧秘,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這樣做的後果他們也是要承擔的。


土木之變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首領也先以明朝減少賞賜為借口,率領部隊兵分四路,大舉進攻明朝。操縱朝政的宦官王振不顧朝臣反對,鼓勵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英宗就命令皇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城,自己率軍50萬親征,出居庸關,同行的還有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及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員。但是,由於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已經不穩。由於組織不當,戰略失誤,明英宗在土木堡被圍,隨征大軍幾乎全部戰死,英宗被俘。這次大敗影響深遠,成為明王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一眼看去如同荒山一樣,西夏王陵為何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此人是軍統的特務頭子,對共產黨做了什麼貢獻?死後能葬於八寶山

TAG:縱古觀今 |